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米莱送了马斯克一把电锯 ·  昨天  
参考消息  ·  普京发布重要军情,俄军想“包饺子” ·  昨天  
卢克文工作室  ·  搬来成都这两年 ·  2 天前  
世界说  ·  跨境电商供应链加速出海东南亚 ... ·  5 天前  
参考消息  ·  事关中国,“95%越南国会代表支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陌生的城市,熟悉的爱情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6-11-26 10:43

正文



《曼哈顿情缘》( Outlines In Local Color)一共十二篇,一年之中每月一篇,记录了以曼哈顿为背景的十二个小故事。这是一本以爱情故事为主的记录时节的纽约城市月历。



詹姆斯·布兰德·马修斯(James Brander Matthews,1852-1929)是美国作家、教育家、评论家,美国首位戏剧文学教授。马修斯出生于新奥尔良,成长于纽约市,毕业于哥伦比亚法学院,却钟情于戏剧文学。马修斯从1899年至1924年退休,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戏剧文学教授,并创立了戏剧博物馆。马修斯的著作有30余部:他创作的小说和戏剧风格独特;他的论著被用作高中和大学的教科书;他写自传,也为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作传。因弘扬法国戏剧文化,他在1907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




《曼哈顿情缘》 译后记

徐蓓思



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有第二个城市像纽约这样,让我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吧。


它出现在无数本书中:旅游书里的人在寻访街角的美食,艺术书里的人在探讨梵高的星空,推理小说里的人在这里死了八百万次。它出现在房间角落的荧屏上,IMAX 3D的巨大幕布上,我们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我们见证了无数结局美好的爱情和阴差阳错的遗憾在这里上演:因为一副莫名地同时适合赠送男朋友和女朋友的手套而引发的天注定的情缘,给时尚杂志老板卖命结果差点夭折的感情,建立在为纸杯蛋糕的事业奋斗拼搏之上的友谊。我们觉得自己已经看遍了中央公园每一个角度的美景,从航拍飞机上,从高级办公楼的窗口,从慢跑者的身旁。我们甚至看着她一次次被摧毁,被厚厚的寒冰覆盖,被不知名的病毒感染以至全城沦陷,在七百年之后成为人猿瞳孔里的一尊立在海边高举火炬的手。



19世纪的纽约,也是书中的背景


正因如此,当我2011年到美国学习,顺道和朋友一起去纽约度春假时,我以为眼前的一切并不会让我觉得新奇。但是我错了,这座城市的内心如此充盈丰富又自相矛盾,它不是三言两语能描述得清的,也不是文字和图像能草草勾勒的。


中央公园在晴好的天气里和阴冷的时节中完全是两副样子,你有时恨不得多驻足一阵看艺人卖力的表演,有时又想尽快离开冷清的湖边回到大街上。歪戴帽子的街头少年冲着我们吹口哨。脚步匆忙的行人被我们拦住问路,结果路人甲和路人乙指出了截然相反的方向。



19世纪的乡村景象


地铁站里,肥硕的老鼠从我们面前狂奔而过,在纽约生活很久的同学对此见怪不怪,却吓了其他几个人一大跳。我们当时念书的地方在大农村,没有电影院,几个人商量着晚上看场电影,却没注意到电影票上并无座位号;等电影开场前五分钟进去的时候,影院里几乎座无虚席,我们差点跟更晚入场的人一块儿坐到台阶上。


当时停留的时间太短,很多以为到了纽约一定会做的事情都没有去做。我们没有去华尔街,没有去帝国大厦,甚至没有去看自由女神像,而是在MET和MOMA的展馆里消磨掉了大部分时间。唯一能从心愿单上划掉的事情恐怕就是去看一场百老汇音乐剧了,不过剧场的陈旧和观众的稀少也远在我们的预料之外。



19世纪的纽约,也是书中的背景


纽约就是这样充满惊喜,每一个走在街上的人看在眼里的一定各不相同。这一点在马修斯的笔下也得到了印证,何况那是十九世纪末的纽约,是四轮马车还在麦迪逊大道上飞驰的年代。少女欣赏街道和花园里的春色,小伙子留意的却是姑娘美丽的容颜。上流社会的女主人只在乎晚宴的成功,穷苦大众则看到被房东赶出来的一家子在街边点亮了一支蜡烛。身无分文的青年在街头长凳上捱过漫漫长夜,找不到工作的老头在酒馆里默默地吐着烟圈。每翻过一则新的篇章,你又会从另一个人眼中看到一个新的纽约,而这也许就是本书的妙处所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