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itTime睿健时代
FitTime睿健时代是一家利用互联网改变中国健身行业的公司,拥有最大的健身用户群,并由专业的技术团队原创制作教学内容。 于2014年初获得徐小平创办的真格基金天使投资,随后得到经纬中国基金A轮加入。 关注我们期待更多惊喜。
51好读  ›  专栏  ›  FitTime睿健时代

关于“暴食”:健身,曾让我胖了30斤…

FitTime睿健时代  · 公众号  · 健身  · 2017-02-18 12:24

正文


经常会听到一些姑娘抱怨自己有“暴食症”,说自己一下吃了好多啊好撑啊……其实,你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暴食症。


今天,我们邀请到两位健身达人和大家聊聊到底什么是“暴食”,并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很多人因为#健身#这个标签认识我,但很少有人知道我曾经因为健身胖了30斤



先放一张没开始健身之前的照片,那时候身高163cm的我体重只有84斤。高中时期一直特别喜欢自己骨瘦如柴的身材,也傻傻的顺从08非主流审美以瘦和颓废为美,染了一头黄毛,向世界展示自己中二之王的气质。



健身之前我三围数据常年保持78、57、82,大概在那年算是标准身材。但现在回头看看唯一的感觉就是气质不行过分干瘦。



13年年初在上大一,偶然有一次看到了网上的一张马甲线的图片,突然觉得审美受到了特别大的冲击,第一次觉得有肉居然是一件好看的事


那时候国内健身的女孩还没那么多,不太好意思去健身房,而且我们学校大一新生的校区在北京郊区,也很难找到健身房。于是我买了瑜伽垫,开始疯狂在宿舍练习一些腹肌训练。每天至少卷腹100次,有时候还会撸一些insanity或腹肌撕裂者。


一段时间之后腹肌出来了,但是身上其他地方还是一样干巴巴的,但那时候觉得很满意了。当时的几张照在人人网上还小火了一下,当时水平虽然不太行,但也算是国内第一批健身的女孩。



但是随着接触健身的时间越来越长,认识的比较专业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刚好学校也搬回了校本部,有了去健身房的机会,于是开始了比较正式的健身阶段。


一周4-6次去健身房,严格控制饮食,每次训练里都用各种大重量刺激自己的极限,在有人保护的情况下会用超过体重的重量做深蹲,甚至用过1.5倍体重做硬拉。那段时间对健身真的很上瘾,感觉去健身房就是生活里唯一的一件事,每天穿着legging和运动鞋在学校和健身房之间穿行。


那半年训练上进步很大,“动商”大概比较高,被教过一两次的动作就能很快找到感觉。后来看到网上健身运动员备赛时控制到极致的饮食方案,就盲目以为自己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保持更低体脂、更多肌肉的身材。


无油无盐,吃非常少的主食,买了一个小锅放在宿舍,每天吃饭就靠水煮一切。尝试这种饮食一周之后,我特别明显的感觉到训练没有力气,平时也特别容易累,偶尔还会头晕眼花。其实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的注意,但因为瘦的很明显于是我就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饮食控制过度,积压已久的食欲一定会找到机会爆发——我开始暴食了。那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觉得今天暴食了,那明天就加倍控制饮食弥补吧。于是每次严格控制饮食,过不了几天就会暴食,然后更严格地控制,于是更高频的暴食,陷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到后来,暴食的情况甚至每隔一天就会发生一次。


我当时的状态大概就是,非常克制的吃了一天无油无盐的三餐,到了晚上九点以后食瘾蹭的一下就上来了,根本管不住自己,因为宿舍没有零食,拔腿就往超市跑。暴食的时候我一次能吃两斤栗子、一盒曲奇、一份烤冷面和一整个柚子。吃到撑的肚皮快破了就停下歇20分钟,然后继续吃。那不是饿,是病。


那段时间因为补偿心态,训练上更刻苦了,甚至有过两三周没有休息日、一天训练两次的情况,但运动的再多也没办法消耗掉吃进去的几千大卡。所以那段时间体重蹭蹭往上涨,肌肉和脂肪都不受控制的增加,最重的适合体重接近120斤。之前体重一直八十多的我显然很难接受,拍照只能各种找角度显得瘦一点。


△体重接近120斤的我


下过无数次决心要改变,但每一次却都输给自己的食欲。有一次暴食后我一个人蒙着被子哭了很久,那是我第一次换了角度看自己,也是那时候我发现了问题不是自己的食欲,而是引发食欲的根本原因。


是我太把健身和吃当回事了,普通人对于运动和饮食看成生活里可能占到30-50%的一小部分;还有一部分人没那么注意,运动健康可能只占他生活的20-30%;而我却以为健身是我生活的80%甚至全部。



于是我开始全方位调整自己,规律作息,拣回固定时间看书的习惯;去健身房的次数从一周7次减少到一周3-4次,偶尔去练瑜伽;正常的三餐不再“健康”到严苛,学会浅尝辄止享受生活,喜欢甜食是女孩的天性,想吃就去吃,而不是一味压抑自己的渴望,但是要和朋友分享,吃东西的速度也要放慢,把为了吃而吃变成为了享受而吃。



和牙疼一样,对于大多数正常人来说,暴食听着像一种强按给自己的矫情病,但只有深陷其中才知道它能让人多难过。如果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正在经历暴食的折磨,我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帮到你一点点。


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正确评估一下自己的情况:


“我的情况到底算不算暴食症?”


不可控制的过多进食是暴食症的症状之一,但是单凭这个判断自己是不是暴食症,这是不合理的。下面这张表格里是暴食和正常进食的一些差别,可以用来给自己做一个初步的判断。但是因为个体情况有差异,这张表格不是绝对的,仅供大家参考。



进食的时候是否有失控感、进食前后是否有负面情绪是重要的判断标准;对食物过度注意也是暴食症的一种症状,因为对身材过分看重,所以看到每种食物的同时它们的热量好像都大写加加粗的贴在上面;别人用24小时衡量一天,我用3顿饭衡量一天。


“暴食如何改善?”


刚才讲到了,暴食有一个很重要的判别标准就是进食后的“内疚感”,这种负面情绪会让我们进行一些过激的补偿行为,比如过度运动或在接下来的几天节食,严重的甚至会催吐。然后这种补偿行为正是加重暴食症的罪魁祸首,越是节食、压抑自己,越容易食欲爆发再次暴食。


下面是几点改善暴食行为的方法

1.调整心态,正常进食:这次就过去了,避免产生暴食催吐和第二天马上饿一天这种更歇斯底里的行为,告诉自己“这没有那么可怕,没关系的”。

2.分散注意力:往往是空虚感、压力和孤独感,引发人用暴食去寻求一种发泄,不少人都是在失恋后、独居的情况下开始暴食;所以可以试着减少独处,比如我在试图走出暴食的时候,开始规律作息、拣回固定时间看书的习惯、约朋友一起去运动。

3.自我检测:放慢吃东西的速度,每吃一会儿就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现在饱了吗?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会更难停下感受,和朋友吃饭的时候“停下来聊两句”就成为了自测的机会。触发每个人暴食的原因也不同,所以解决方案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如果你经常因为看到家里囤的零食而不能自控,那就把家里的零食都清出去。


两年前基本通过上面的方法,我花了三个月基本戒掉了暴食,然后又花了整一年的时间慢慢恢复,体重平稳的回到了一百出头的样子。



走出暴食对我来说除了身材恢复,还有很多附加的收获,比如瑜伽的练习让我更懂得适应身体的节奏。



也让我更愿意和身边的人接触,心里不孤独的人大概很难有时间去犯病。这两年,通过健身我认识了很多聊得来的好朋友,这是比身材的变化让我更珍惜的收获。



我也因为健身认识了托托,同样的爱好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但我总觉得合适的三观才让我们能长久的在一起。



说了这么多,但我的意思可不是健身害了我,没事不要瞎健身,我的意思是不要让健身或任何一件事成为你生活里唯一的重心。这四年,也许不是每个重大转折和决定都和健身有关,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我的每个决定。健身让我变得更自信和果断,给了我被大家看到的机会,也让我真正明白认真生活的含义。现在,健身不是我生活的全部,而是变得更好的手段。



2016这一年,我健身的次数少了很多,但幸福感却变得更多了。吃想吃的美食,有喜欢的工作,身边充斥着有意思的朋友,也有爱我的人,偶尔能空下来去旅行。每天可能都会遇到新的挑战,虽然不一定能做到完美,但这是我理想中年轻的状态。



如果你想看更多关于我的故事,欢迎去我的微信公众号找我。





我在2月初的时候做过一次关于饮食的live,在最后的问答环节,很多女生和我提到了“暴食症”问题;平时,我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姑娘嬉笑着抱怨自己有“暴食症”,说自己吃的好多啊,好撑啊,心里好罪恶啊……其实她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暴食症


这种病症痛苦到早就脱离减肥的范畴了,你就像吸毒一样,食不知味,机械性地、没有灵魂地把食物塞进嘴里,然后体重失控一样的上升,那感觉就好像身体里有一只恶魔,他拼命地夺取着你的味觉、神经、满足感和快乐。


作为一名健身科普博主,同时作为一个朋友,我希望每一名关注我的,可能有这方面倾向的朋友,能够变得快乐。这里,我总结了一些我在live时提到的有关“暴食症”的内容,以及我所能提供的一个小小治疗技巧,希望能够分享给更多人。



你经常会看到一些励志的健身“鸡汤”,比如一个胖子,她花了多久最后瘦了,变好看了,然后人生就逆袭了,最后生命多美好,变得多美丽……


这本身其实是特别好的事,但是你如果深究她减肥的方法以及饮食的克制,你就能发现这套东西没办法复制——不是所有人都能每天跑2小时,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带这个饭盒里面装点红薯、玉米、白菜、卤牛肉。 这时候,他们也会有另外一套说辞:“你看我也是特别忙,我是什么公司高管,经常出差,天天飞来飞去的,但是你看我就能瘦,你凭什么不能瘦。?”你仿佛真的都能透着手机屏幕感觉到人家的热血扑面而来…


“鸡汤”是什么?就是那种你累的不行了,看看,喝一口帮自己续个命的东西。要是经常打游戏的朋友,这种鸡汤就属于能帮着你复活,但是HP就只能恢复10%甚至更少,在遇到点挫折就还是会完蛋的那种。



联想到一下,这种情况是不是特别的像减肥的过程。大家说到减肥都会有一些常识性的思考,我们下意识就要认为“我明天要减肥了,好多东西都不能吃了”,或者“我要减肥了,得管住嘴,迈开腿”。


接下来就是十分痛苦的节食,有的朋友可能学了点网上的食谱,吃的不会太可怕,然后跑步,或者举铁、运动,接下来花了小半年的时间,你的体重下来了,人也确实看着不错,然后又开始恢复到以前的生活,没准还是会稍微的克制点,但是一定最后反弹了。


大家在决定自己开始减肥的时候,就相当于把自己切换到了“减肥”模式,你的生活随之也会出现一系列的调整,包括你会改自己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甚至有些人连社交外出聚餐都会有一些调整。


那么你在完成了减肥这个任务之后,切换回“正常”模式,你有没有想过:接下来,你该怎么做?你该吃什么?你该怎么生活?恢复到正常吗?那不就是又要反弹?那是不是意味着你减肥又失败了?


一个成功的减肥,应该是你的生活习惯最终得到了改变。放在“减肥”这个大前提下,你的生活习惯只需要遵从一点:让自己觉得舒服


一个好的减肥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就是不爱运动,那就不动;我就是不爱吃白水花椰菜,那就不吃;你跟说肯德基不健康,我就是不听;“老子,要先开心了再说!”


只要你在减肥,大家都一定会说:“好累啊,我要在坚持一下。”——NO,不要。如果你感觉到自己需要“坚持”,那这样的心态就不对。一个良性的可以改变生活习惯的心态,应该是:“今天吃的太撑了我去,记录一下,明天我少吃点。”


是的,想要减肥,咱们只做一件事:记录。


学着记录,然后一点点的改。你可以去淘宝买一个随身的小手账,再买只笔。如果一些男生会觉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手机下个app,或者用自带的备忘录。



在你决定开始减肥的那一天开始,做一个记录。记录你的体重、三餐、加餐、以及对这顿饭的感受。


为什么感受很重要?因为除非你是在一个时间段里非常集中的大鱼大肉,咱们正常人正常的吃饭,体重的上升其实是在一个非常可控制的范围里的。简单来说就是,你正常吃饭其实很难胖。


那么为什么有些朋友还是会胖呢?我分析出来就是有三点原因:

1.你担心自己会饿,所以点餐时候或者炒菜时候弄得太多,导致你其实明明吃饱了,但还是坚持把饭菜吃完,最后就变成了吃撑了;

2.嘴馋,这点完全没问题,我自己出门有时候吃饱了也会看到芝士鸡排啊觉得想继续吃;这里还是涉及到一个量的问题,你吃完这个鸡排很有可能自我感受就从饱变成很撑,这对于减肥是不利的;

3.食欲过度旺盛,一些朋友永远都处在一个不知道饱的状态,我们说的减肥,要改善生活习惯,其实追根究底就是要跟两个东西做斗争:① 被压抑的食欲 ② 那种没来由的负罪。


“我明明想吃,但是还要忍着。最后没忍住吃了,心里又难受。”——这是我见过的大多数减肥者的内心活动变化。真的没必要,咱们设想一下,假如你使用手账来记录一下自己的体重、三餐、以及感受,我在周一的时候吃了吉野家,点了两份牛肉盖饭,结果吃得太撑,那么我在周三又去吃的时候,对比手账来看一下,是不是就知道其实只点一份盖饭再外加一份色拉其实就足够了?



以此类推,我这一个月积累下来是不是就少吃了很多东西?我还是正常的在生活,结果还能够瘦。


暴食症的成因夹杂着很复杂的心理原因,源于对自己的苛刻与不满足,但是大部分暴食症的起源都是:减肥。


树立好一个良性的减肥观念,不要激进,不要强迫自己,学会记录,学会满足——这是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传达给你们的,同时也希望你们快乐。


关于作者 叔贵

一个对自己有所要求的科普者

饮食丨技术丨训练经验

写有用的文章 做不无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