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境人Environmentor
热爱我环境,光大我事业!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环境人Environmentor

湖南农业大学杨惠麟团队Aquat. Toxicol.:从浮游生物到鱼类——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的多方面威胁

环境人Environmentor  · 公众号  ·  · 2025-01-16 12:40

正文

‍‍‍‍‍‍‍ ‍‍‍‍‍‍‍‍‍‍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第一作者: 高翠梅

通讯作者: 许宝红、杨惠麟

通讯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图文摘要


成果简介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杨惠麟副教授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 Aquatic Toxic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From plankton to fish: The multifaceted threat of microplastics in freshwater environments ”的论文。本文系统回顾了淡水环境中微塑料( Microplastics MPs )的来源以及污染状况和分布,全面分析了 MP 对淡水水生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的毒性效应以及复合污染效应研究。这项研究为理解 MP 对淡水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引言

新型污染物微塑料 (MP) 对生态环境的毒性影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淡水生态系统既是陆地微塑料来源的储存库,也是其进入海洋环境的通道。本文综合分析了 MP 污染对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在内的淡水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综述阐明了影响的潜在机制,包括氧化应激、代谢紊乱、免疫和炎症反应、肠道微生物失调、 DNA 损伤和细胞凋亡。论文提出综合应用多组学技术,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 MP 对淡水水生生物毒性的分子机制。此外,加强研究各种污染模式,尤其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效应的重要性。这项研究为评估 MP 对淡水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奠定基础,为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见解



图文导读

微塑料在淡水中的来源和分布

淡水生态系统中的 MP 主要来自各种人为活动。城市塑料垃圾,织物纤维、农业塑料覆盖物等塑料垃圾通过城市污水处理或径流进入到天然水体中。河流中 MP 被水流稀释并带到下游聚积在湖泊中,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构成长期威胁。环境、排放源和废物处理管理系统有效性的变化导致水生环境 MP 的数量和类型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影响其污染程度。淡水水体中 MP 的分布受到季节、水文特征和 MP 类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全球淡水系统中检测到 MP ,其丰度显示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机制

1 微塑料对水生生物毒性机制示意图


在自然条件下, MP 以各种方式进入水生生态系统,被水生生物摄取并沿食物链转移,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等各营养级生物造成毒性影响,最终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而且, MP 还可以作为其他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复杂的复合污染。 MP 的毒性机制主要包括机械物理损伤和生化毒性 ( 1) 。物理机制涉及 MP 颗粒通过细胞壁和膜渗透到生物体中,导致机械损伤如细胞损伤和肠道阻塞。生化毒性的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代谢紊乱,免疫应答, DNA 损伤,细胞凋亡等


微塑料与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物的互作机制

图2 微塑料与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理


在自然水生环境中, MP 经常与多种污染物共存,并对水生生物产生复合毒性作用。由于塑料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 MP 可以作为载体携带和吸附其他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纳米颗粒、药物残留等,最终导致复合污染效应。 MP 可以通过疏水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氢键和卤素键、π - π相互作用、范德华力、表面络合和极性相互作用等机制吸附抗生素和有机污染物,而且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图 2 )。因此, MP 与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及机制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论文还讨论了微塑料的风险商值问题。虽然生物塑料的风险商通常低于石油基塑料,但其降解过程仍然存在潜在危险。因此,估算 MP 的风险商需要动态考虑塑料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潜在生态影响
‘’

小结

微塑料通过直接吸收、摄入或食物链间接传递给水生生物而产生有毒影响,最终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由于 MP 的类型、浓度、颗粒大小、表面形态和功能群组成各异,其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影响具有差异性。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展望,包括: (1) 结合多学科理论,采用多组学,尤其是宏组学的方法分析 MP 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分子机制; (2) 加强 MP 对不同水生生物物种、种群及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毒性效应研究; (3) 探讨 MP 与抗生素和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复合污染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4) 强调 MP 与新兴污染物之间的联系,规范淡水中的检测标准。这些后续研究将对评估 MP 的环境健康和生态风险至关重要

‘’

作者简介

杨惠麟: 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毒理学方向的研究,在重金属污染、稻田蜘蛛保护利用、农业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期刊 Environ Sci Technol, Chem Eng J, Sci Total Envir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20 余篇,出版专著 4 本。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科基金、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 10 余项

许宝红: 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水产养殖研究方向,主要在全基因组和转录组大数据的基础上,筛选鱼类抗性相关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专注于鱼类疾病中补体因子的相关研究。主持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改科研项目 10 余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教改科研论文 30 余篇。副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 1 部,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 2 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第一作者: 高翠梅,女,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aquatox.2025.107242

投稿 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杨惠麟副教授 投稿、合作 、转载、进群,请添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环境人Environmentor是环境领 最大的学术公号 ,拥有 20W+活跃读者 。由于微 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环境人Environmentor加为 星标 ,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 “在看” ,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日的推文! 环境人Environmentor现有综合群、 期刊投稿群、基金申请群、留学申请群、各研究领域群等共20余个,欢迎大家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我们会尽快拉您进入对应的群



往期推荐


年度热点文章Top10(2023年)
哈工大任南琪院士团队谢国俊课题组、重庆大学陈一课题组合作ES&T封面: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的生态位分化机制
见证一个新领域的崛起——密苏里大学肖峰团队/北京师范大学李阳团队一篇承上启下的ES&T
ES&T社论:ES&T对材料类稿件的基本期望以及此类稿件应该如何体现其环境相关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院士团队孙志强副教授ES&T、WR等:非自由基高级氧化净水技术系列研究成果
同济大学关小红团队ES&T封面:电化学氧化生成的Fe(IV)/Fe(V)可在近中性条件下选择性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同济大学关小红团队ES&T:一种可以轻松区分SO4•-与HO•并实时量化高级氧化技术中的SO4•-的新方法
哈工大任南琪院士团队贺诗欣课题组Nature Water:集太阳能脱盐、发电和作物灌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哈工大(深圳)任南琪院士团队路璐、深圳先进院高翔Nat. Sustain. :工业废水中多污染物协同原位生物转化合成高值化学品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团队Science Advances:揭示脱水合在离子选择性膜分离中的作用机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