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铁血胖兵
只做优质军事内容,让你获得军事知识,充实军迷每一天,一万期的长征路。
今年,
日本海自也开始”下饺子”了?
光是
这个月之内,就有4艘新锐舰艇下水或者入列,吨位还都不小,分别是:
1.“最上”级(30FFM型)护卫舰首舰,3月3日下水。满载排水量5500吨↓
2.“响”级声学测量船3号舰"安艺"号,3月4日服役。满载排水量3048吨↓
3.“苍龙”级常规潜艇12号艇“登龙”号,将在本月内服役。水下排水量3300吨↓
4.“淡路”级扫雷舰3号舰“江田岛”号,将在本月内服役。满载排水量800吨↓
这些,是海自今年以来第一波下水服役的舰艇,另外就是日本海上保安厅那边,在2月16日有一艘9000吨级的"敷岛"级巡视船“晓”号服役,是该级的第4艘↓
而根据胖兵的统计,过去的这两年,海自和海保厅下的“饺子”也不少:
从这些数据就能看出来,3月之所以扎堆,还是因为前两年开工或下水后的舰艇,又到了下一个节点,并且除“最上”级之外的,建造数量上基本都已经达到了该级的最后一艘。
所以到目前为止,这月之后,在今年内还会服役的,就是“摩耶”级驱逐舰的2号舰”羽黑”号,还有“敷岛”级巡视船的5号舰“鸟取”号了。
▲2020年12月
正在舾装的“鸟取”号巡视船
说了这么多舰名,大家有没有觉得,有不少都挺熟悉的?确实,这其中又有不少沿用了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名称,比如:
摩耶号曾是二战“高雄”级重巡的3号舰,羽黑号曾是二战“妙高”级重巡的3号舰:
▲海自的“摩耶”号驱逐舰(上)和
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摩耶”号重巡(下)
▲海自的“羽黑”号驱逐舰(上)和
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羽黑”号重巡(下)
两艘“最上”级护卫舰“最上”和“熊野”号,更是直接沿用了二战“最上”级重巡的1号和4号舰的舰名↓
▲海自的“最上”号护卫舰(上)和
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最上”号重巡(下)
▲海自的“熊野”号护卫舰(上)和
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熊野”号重巡(下)
除了二战舰名外,还有一些沿用的是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海军战舰的名称。比如“朝日”级驱逐舰首舰和“敷岛”、“瑞穗”这两级巡视船,就是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海军战列舰的名称。
当时,日本海军有2个型级,6艘战列舰参战,一是四艘“敷岛”级,包括1号舰“敷岛”和2号舰“初瀬”,还有后续的两艘改进型3号舰“朝日”和4号舰“三笠”。
这其中,沿用下来的本来只有1992年服役的“敷岛”级巡视船首舰,但在2018年又多了一艘“朝日”号驱逐舰↓
▲海自的“朝日”号驱逐舰(上)和
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海军“朝日”号战列舰(下)
二是两艘“富士”级战列舰,该级的2号舰“八岛”被新一代“瑞穗”级巡视船的2号舰沿用↓
▲海保厅的新一代“八岛”号巡视船(上)和
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海军“八岛”号战列舰(下)
还有今年2月服役的“敷岛”级巡视船的4号舰“晓”号,也是日俄战争前建造的一艘驱逐舰,该舰也曾在二战中被“吹雪”级驱逐舰的21号舰沿用。
▲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
“吹雪”级驱逐舰的21号舰“晓”号
其它的就都还是二战时期的了,“朝日”级驱逐舰的2号舰“不知火”是二战“阳炎”级驱逐舰的2号舰,新一代“瑞穗”级巡视船的首舰,是二战时的一艘水上飞机母舰。
▲海自的“不知火”号驱逐舰(上)和
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不知火”号驱逐舰(下)
▲海保厅的“瑞穗”号巡视船(上)和
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瑞穗”号水上飞机母舰(下)
这么一看,这两年沿用二战日本舰艇名称的新舰又增加了一大堆。这是要“复活”昭和时代的旧日本帝国海军么?
不过,光说“昭和时代”还不够概括,因为这些新舰沿用的舰名范围可是连日俄战争时期的都有啊…
这等于跨越了三位日本天皇在位的时期,
分别是明治(1868-1912)、大正(1912-1926)、昭和(1926-1989):
▲从左到右:明治、大正、昭和天皇
不过,这也正好是对应了旧日本帝国海军从兴起到覆灭(1889至1945年)的时间段。所以,应该说是要“复活”整个日本帝国海军更准确。
我们知道,沿用二战舰艇名称是日本海自的一大“爱好”,这种行为要按我国国防部的说法,就是“借尸还魂”:
只是,如今“复活”的军舰名称和数量,可能早已超出我们的想象:
以胖兵的统计,现役海自的各型水面舰艇,几乎每一艘都是在“复活”旧日本海军的战舰:
这个表格差不多把日本海自现役的各型舰艇都收录了,可见,光是在这个范围内,如果我们想找一艘没有沿用旧日本帝国海军舰名的战舰,反倒是很难的。何况这还没把潜艇和其它辅助舰艇包括进来…
而对于这些“复活”的新舰,我们可以看成是一种海军历史和精神的传承,但更会觉得,这是日本仍存有军国主义野心,并意图重现旧日本帝国海军的辉煌的例证。
▲二战日本联合舰队力量构成示意图
那么,问题也来了,把舰名“复活”就能重现昔日的帝国海军了么?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在胖兵看来,至少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就是日本的战败国身份,还有海上自卫队这一定位,外加日本宪法第九条的规定。
虽然近些年,美国对日本武装力量发展的限制,已经放宽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允许其拥有航母,但就两艘轻型航母的战力来说,相对于对手的发展,也只能算是相应的提升了下防御能力。胖兵之前也说过,轻型航母的战力再强,也是有限的。
▲改装前的“出云”号(上)和“加贺”号(下)
另外,日本海自的舰艇虽然又迎来了一波更替,但以反潜为侧重的力量建设仍然没有改变,配合好美国海军,履行其“反潜分队”的职责,仍是主要任务。所以即便是计划建造22艘的“最上”级护卫舰,还有新服役的两艘“朝日”级驱逐舰,也仍是侧重反潜。
而在“宙斯盾”舰方面,虽然又有“爱宕”的改型“摩耶”级服役,具备发射标准-6这样的远程防空导弹和最新的标准-3反导拦截弹的能力,并使日本的宙斯盾舰总数达到了8艘(4艘金刚,2艘爱宕,2艘摩耶)。但受限于宙斯盾系统版本的限制,真正具有反导能力的实际只有2艘“爱宕”和2艘“摩耶”。
▲标准-3系列各型拦截弹型号和拦截能力示意图
比如,爱宕级在升级到基线9C1系统后才能发射标准-3BlockIB,拦截射程3000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而标准-3BlockIIA 则需要基线9C2系统,“摩耶”级可能直接采用这一系统,从而可拦截射程5500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
但这4艘舰也只是日本放弃部署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后的替代方案,主要任务还是保卫日本本土和驻日的美军基地,而不是去远海作战,况且美国也不允许其配备巡航导弹。
▲爱宕号驱逐舰反导探测模式演示动画
而这些舰在执行反导探测和拦截任务时,因波束需全部指向垂直方向搜索弹道导弹目标,所以还需要其它战舰的保护,日本为此建造了4艘偏重防空的“秋月”级驱逐舰。
总的来说,就是日本海自能做什么,要做什么,甚至如何发展,首先都是要以满足美国的要求为中心的。所以说,日本既是美国的盟友,也是“监督人”。
▲2020年4月,停泊在横须贺海军基地的
美军“伯克”级驱逐舰
第二,就是海自的人员招募问题。
这其实是“下饺子”假象背后经常会被忽略的方面。首先就自卫队整体来说,截止去年,海、陆、空自卫队的应征总人数,已经连续5年下降。
▲日本陆、海、空自卫队的宣传海报
(图源:观察者网)
而在海自,报名参加人数之所以减少,主要原因竟是海自禁止舰员在登舰期间使用手机上网…而不愿远离家人,不愿从事危险工作,不喜欢被使唤,有更好选择…则是其它原因。
为此,海自也是想了不少办法,先是在2018年开放了无线网络,并允许舰员在餐厅,住舱与家人联系,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又在同一年将征招年龄从18至26岁放宽到了32岁。但就算这样,截至到去年,海自才达到了94.5%的满编率,但也比陆自和空自高。
▲2020年日本《防卫白皮书》列出的
陆、海、空自卫队人员满编率
(图源:环球网)
但是,用这些办法招募来的人员,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就是舰员素质的下降,进而就会影响战斗力,甚至发生事故。
比如今年2月9日,海自的“苍龙”号常规潜艇在四国岛附近海域上浮时,就撞上了满载排水量达9.3万吨的中国香港籍的散装货轮“鸿通”号,导致通信桅杆损坏,升降舵折断。
▲事故后漂浮在海面上等待救援的“苍龙”号
后方是日本海自的“千早”号潜艇救援舰
而在向日本防卫相的报告中,提到“上浮时用过潜望镜看到了货轮,再想下潜已经来不及了”的这段内容,也不免让人们怀疑,这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因为潜艇上浮前,甚至都没有用声呐先确认下周围环境…
▲日媒报道的此次事故示意图
(图源:新浪军事)
而在2019年6月27日的另一次事故,人为因素的可能性更大。这天凌晨0点左右,海自的“菅岛”级猎扫雷舰2号舰“能登岛”号在广岛县尾道市海域与一艘日本小型货船相撞。虽说是相撞,撞击点却位于“能登岛”号的右舷尾部。
这样基本可以推测,是“能登岛”号挡在了货船的航线上,不是判断失误,就是观察不周。
▲发生事故的日本货船JEIKEI3(左)和
“能登岛”号扫雷艇(右)
(图源:新浪军事)
其实总的来看,日本海自的撞船事故过去并不算多见,而且要追溯,水面舰艇的上一次撞船还是在2014年,一艘“大隅”级登陆舰撞上了一艘渔船,再往前就是2008年2月,“爱宕”号驱逐舰撞渔船。而潜艇的上一次撞船事故更要追溯到1988年,一艘“汐潮”级常规潜艇的改进型“滩潮”号装上了一艘名为“第一富士丸”的观光渔船,导致后者30死17伤。
事故严重性暂且不说,起码就这个事故率,近两年绝对算是陡然升高了,而根本原因,可能就是为凑满编率导致的。不然,就只能是美国海军“传染”的了。
▲2017年6月17日,美军“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
在横须贺港西南方向与一艘菲律宾籍货船相撞
(图源:新浪军事)
所以第三点,就是“兵源”的问题。
其实在当今的日本,人们普遍不愿意参加自卫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多少人能想着真去“复活”帝国海军?在YY的不过是少数一些右翼分子罢了。
而就大部分民众来说,最多也就是军迷,或者是《舰队Collection》的粉丝(简称舰C迷)。能宅在家里玩游戏,谁愿意真去打仗呢?要不然说是“令和宅男”呢。
而招募不到人的日本海自,甚至将目光对准了这些“宅男”~
比如2019年7月15日的“海之日”开放活动,日本海自的多艘舰艇就在京都舞鹤港举行了开放活动,而这里,也正是舰C迷们经常举办漫展的地点。
▲参加“海之日”开放活动的“凉月”号
展示牌充满舰C元素
(图源:新浪军事)
此次开放的 “冬月”,“凉月”驱逐舰,“雾岛”号驱逐舰,“神通”号护卫舰、“泽雾”驱逐舰,“加贺”号航母也都是“有备而来”,舰上各处都没少布置舰C风格的海报,自然也吸引了大批舰C迷和普通民众上舰。
▲在“凉月”号驱逐舰上合影的舰C迷
(图源:新浪军事)
于是就有传闻称,海自趁机在现场举办了一个征募活动,结果却遭到了到场观众各种形式的谢绝~别看这些人对军舰这么着迷,甚至还身着旧日本帝国海军官兵的制服,但人家不过是玩玩而已,可不是来报名“参军”的。
▲身穿旧日本海军海军兵学校制服的舰C迷
(图源:新浪军事)
所以至少就目前来看,日本就算再有什么野心,也只能延续个舰名了。真想“昭和”,P些图YY下也就算了。但必须要说的是,即便只是沿用命名,也是在伤害战争受害国民众的感情,让人们不得不警惕。
▲海自“加贺”与旧日本海军“加贺”号航母(右后)
及“赤诚”号航母(右后左)编队航行的宣传图
左侧还有一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
(图源:新浪军事)
再有就是平日的宣传,就说在2019年“海之日”开放活动中,日本海自战舰挂出的这些本舰结和二战同名舰的宣传图,虽然画风显得很和谐,放在一起也能增长知识。但如果说这是变相宣传军国主义,可能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