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智国际研究院
为您解读国际风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儿天空  ·  阅文2024年会将于2月28号在新加坡圣淘沙 ... ·  2 天前  
解放军报  ·  起床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民智国际研究院

谁是“那英历险记”的幕后策划人?

民智国际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5-22 17:08

正文

民智漫谈


作者:万佳怡,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标题:《 英子历险记:在娱乐政治化中乘风破浪






(正文约 15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4 分钟)


那英像一阵猛烈狂风,在整个华语乐坛正掀刮起巨大的尘土。


所有事情最开始的“震源”,在于综艺节目《歌手2024》的「直播」形式。对于一场音乐竞赛类节目来说,直播竞赛属于一种开创性举动。但节目搭上了直播这条亮眼的船,却驶入了娱乐行业波涛汹涌的暗流区域。全开麦、不修音、一次性演唱、不采用还唱形式 (促成假唱) ,让只敢活在录播室、被流量包装精美的一众歌手“吓破了胆”。原本与湖南卫视策划团队商议好的常驻嘉宾纷纷“落荒而逃”,选择拒绝签约参赛。《歌手2024》作为一面“照妖镜”揭开了华语乐坛的“遮羞布”——舆论风眼起初限于在这一步,倒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 美国歌手香缇·莫 Chanté Moore(左)和加拿大籍摩洛哥裔歌手Faouzia(右)


《歌手2024》第一期的竞赛结果分别由美国歌手香缇·莫(Chanté Moore)和加拿大籍摩洛哥裔歌手Faouzia占据前两位,中国歌手那英位列第三。这桩普通的事情随即变了质,“五旬老人那英守国门、大战八国联军”的话语之藤随后迅猛生根蔓延,缠满大众舆论的网;一众华语歌手很快“主动请缨”,「我是歌手xxx,申请出战」的口号声势浩大地袭来。


这场“征兵行动”在很大程度上由网络大众群体发起并推动。 对于以90、00后为主体的网络民族主义者来说,互联网技术与民族主义在个人身份建构的过程中紧密结合。 与传统的民族主义者不同,新生代民族主义者将“追星”的模式套用到国家层面,即“像爱护爱豆 (idol,指偶像) 一样爱国”。网络粉丝民族主义者是充分投入了情感的,认为有责任在本土打响的这场“国际竞争”中保卫“吾国之胜”。这便是第一期《歌手2024》播出后有大批网友为那英“在线征兵”“勇猛宣战”背后的行为动因。


▲ 除了热血沸腾的歌手们,《歌手2024》也让广告商们疯狂,超15家品牌“申请出战”。


“爱豆政治”因而也具有带头作用。 明星或名人可以利用其影响力传达立场并影响粉丝群体。在网友造势之下,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歌手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宣布“请战”;而粉丝群体往往具有强烈的团体认同感和忠诚度,在面对偶像的言行时很容易产生共鸣,甚至转化为实际行动。与此同时,这些情感被过度放大并用于商业目的,节目投资人、制作方有了利用民族主义制造话题、增加热度、赚个盆满钵满的契机。


很明显,这又是民族主义被“战略消费”的故事,或者至少说是被“有意调用”。路数基本相同,而且早已被“模式化”。 2024年还未过半,被利用的民族主义已迎来了数次狂欢,比如娃哈哈和农夫山泉的“被迫对决”,再往前一点还有“起诉莫言”风波。网络民族主义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开放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使民族主义情绪得到迅速传播,带来了颇受争议的社会政治新现象。民族主义本身具有两重性,即使在同一事件中,既有狂热偏执的一面,也有冷静理性的一面。 但二者在低成本、低代价的网络环境中的观点表达往往具有极端性,且在“一来一回”的观点碰撞中更加超越极点。



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媒体创作者也经常在内容中融入民族主义主题,以引起受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媒体创作的形式多样,中国传统乐器表演的全球传播、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国际体育赛事评论、有关对中国看法的收集整理,不一而足。这些创作者还经常利用民族主义来渲染娱乐新闻和事件,比如国际电影上映、名人新闻,甚至全球文化现象都经常通过民族主义的视角来呈现。这种叙事框架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观众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习惯性地从民族主义的角度看待全球问题。


然而,娱乐政治化也存在风险。民族主义与娱乐的融合可能会过度简化复杂的问题,减少文化多样性,甚至加剧国际紧张局势。 自媒体可能会传达出错误信息,加剧两极分化,而处于信息茧房的观众并不自知。此外,民族主义情绪的感染力可能会掩盖理性思维和建设性对话,从而破坏公共话语的质量。《觉醒年代》中的辜鸿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温良,温良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而这种温良却慢慢溟灭在这娱乐至死的年代。” ——《歌手2024》再次放大了这一点。




参考资料

[1] 叶璞. 理性看待“网络民族主义”. 北京日报. 2013-09-30. 访问链接: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930/c40531-23083908.html


[2] 胡近. 是什么激化了民族主义情绪. 人民论坛. 2018-02-23. 访问链接:

http://www.rmlt.com.cn/2018/0223/511824.shtml


[3] 贾文山. 跳出泛娱乐主义的怪圈. 人民论坛. 2019-01-21. 访问链接:

http://www.rmlt.com.cn/2019/0121/537921.shtml


[4] 周少青. 民族主义情绪的多重面相. 人民论坛. 2019-01-21. 访问链接:

http://www.rmlt.com.cn/2019/0121/537918.shtml


[5] 飯圈政治學:國家成為愛豆之後,重新敘述的民族主義. 2019-08-26. 访问链接: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826-opinion-china-idol-narrative-nationalism


[6]  吴志远.从“趣缘迷群”到“爱豆政治”:青少年网络民族主义的行动逻辑[J].当代青年研究,2019(2):19-25.


[7]  Mihelj S, Jiménez-Martínez C. Digital nationalism: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digital media in the rise of ‘new’ nationalism.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2021; 27: 331–346. https://doi.org/10.1111/nana.12685


[8] Josephine Ma. Is China in danger of losing control of its rising nationalis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ccessed at:

https://www.scmp.com/news/china/politics/article/3128482/china-danger-losing-control-its-rising-nationalism


[9] How nationalism is shaping China’s young. The Economist. Accessed at:

https://www.economist.com/special-report/2021/01/21/how-nationalism-is-shaping-chinas-young?ppccampaignID=&ppcadID=&ppcgclID=&utm_medium=cpc.adword.pd&utm_source=google&ppccampaignID=18156330227&ppcadID=&utm_campaign=a.22brand_pmax&utm_content=conversion.direct-response.anonymous&gad_source=1&gclid=CjwKCAjwupGyBhBBEiwA0UcqaDlIevSlcHo6snmh6FI_sXCuj_s_pCwDBQyGQwX_mNB9cTm9bxSVUBoCFywQAvD_BwE&gclsrc=aw.ds


[10]  Joy Dong, Vivian Wang. Why Are China’s Nationalists Attacking the Country’s Heroes? The New York Times. Accessed at:

https://www.nytimes.com/2024/03/26/world/asia/china-nationalists-online-attacks.html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