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Apple 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它正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文化品牌。为什么呢?因为它最近又改了一座历史建筑。
Apple Store与福斯特事务所继续合作, 耗资3000万美元将一座有116年历史的公共图书馆改造成了苹果直营店。
这家店的名字很有趣,叫 Apple Carnegie Library 。
它始于1903年,由美国建筑师艾伯特·罗斯 (Albert Ross)设计,现在经过Apple跟福斯特团队的再次设计,重新运营开放。
这家直营店位于 Mount Vernon 广场,是一座典型的学院派风格(Beaux-Arts)的建筑,注重宏伟、对称和秩序性。
后来图书馆被废弃,建筑成了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历史学会所在地。
它曾是华盛顿特区的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是当地代表性文化建筑。Apple Store的目标,就是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新的城市景点。
为表尊重,设计团队将迷人的大理石材料保留下来,但将圆拱窗换成了苹果经典的“黑框大玻璃窗”。
福斯特事务所并没有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大动干戈,而是尽量将它恢复成原来的面貌。大理石外墙和建筑南侧的雕塑都得到了修复。
“
这是迄今为止苹果最大规模的历史修复项目
”,苹果公司在新闻稿中称,在这个项目上,他们始终与历史保护专家保持密切合作。
因此当你游走在里面,能感受到历史留下的记忆和细节。
黑色铁艺扶手在白色背景中非常醒目和优美,各种雕花线脚也值得慢慢品味。
这里还设置了两层高的挑空,顶部有自然采光,配合两边的绿植,形成一种室内中庭的效果。
正好作为一些讲座空间来使用,楼上楼下还形成了一种互动。
室内整体简洁,以木色、绿色、白色为主,让人非常有亲切感。
刚刚开业,它就爆满了,将在未来承担起很多公共教育的功能。
上个月巴黎圣母院被烧之后,Apple CEO 就在社交媒体上,说要通过捐款参与到重建工作上。
大家都知道,巴黎的历史建筑非常多,Apple又是如何做店铺设计的?
卢浮宫门店
: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是巴黎最知名的景点。Apple当时选择了在卢浮宫里落户首家法国旗舰店。商店实体位于地下一层,它的立面是经典的大玻璃,正对着贝聿铭设计的倒玻璃金字塔,隐喻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巴黎歌剧院门店
:后来,他们又看上了巴黎歌剧院。为了不破坏建筑本身圆拱门、浅色石材、黑色铁艺元素,设计团队减少了玻璃和金属的使用量,成就了第一家不以“金属×玻璃”为主的Apple Store。
从选址上,心思就可见一斑。
2018年10月底,卢浮宫地下商场的门店关闭后,他们又新开了香榭丽舍大街的新店 Apple Champs-Élysées ,这也是巴黎第三家。
这家门店相比前两家,在继承历史的前提,又大胆突破。他们与老伙伴福斯特事务所合作,打造了这家“全球最独特的苹果旗舰店之一。”
▽香榭丽舍大道Apple Store
最显眼的就是庭院的屋顶——它由多块立体玻璃组成,呈现出金字塔体量。阳光洒进来,会在墙面和地面显现出破碎的光影。
置身其中,犹如身处万花筒中,随着昼夜和天气变化改变观感。除此以外,庭院的地面上设有光伏板,可以起到产生可再生能源的作用。
门店具体位置在香榭丽舍大街和华盛顿街的拐角处,原是巴黎典型的奥斯曼式建筑,有着白色砂岩和铁艺阳台。
设计师想恢复19世纪的建筑空间和细节:“穿过不同房间的展示区域,游客可以从现代空间中看到历史编织的框架。这个顺序也可以是相反的,即感受历史之后再使用它的现代功能。”
例如在通向庭院的过道两边设置橱窗、不同房间设置不同的产品,每个阳台也是观赏城市街道的极好视角。
Apple Store似乎正有意把历史建筑变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在许多案例中,建筑的时代气质保留下来,天花板、柱子、窗户、楼梯这些建筑元素基本保留下来,相反Apple的logo会做得比较含蓄。每当进入全新的市场,苹果商店都会采用一些本土化的方式来表现高科技。这是苹果全球战略的中的一部分——只有融合当地文化,才是企业生存之道。
▽荷兰阿姆斯特丹,莱兹广场Apple Store
▽西班牙巴塞罗那,Passeig de Gracia大道Apple Store
▽瑞士日内瓦,Apple Store
这种策略也在不断升级,伦敦摄政大街 Apple Store 采用了2.0 系统。
四个超大拱形玻璃门上的四个大“苹果”全都没有了,唯一的 logo 在中央插着的白旗上,而且室内增加了大量的绿化设计,色调上更偏暖白,给人亲切的感觉。
▽ Apple Store 2.0:伦敦摄政大街Apple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