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蓝财经
为财经记者、投资者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务河北  ·  经开区“美•强•优”三重奏 ·  11 小时前  
奇舞精选  ·  从 DeepSeek 看25年前端的一个小趋势 ·  昨天  
奇舞精选  ·  从 DeepSeek 看25年前端的一个小趋势 ·  昨天  
前端早读课  ·  【第3451期】前端 TypeError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蓝财经

良品铺子,求锤得锤

深蓝财经  · 公众号  ·  · 2024-11-06 15:54

主要观点总结

良品铺子被指控产品成分造假,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公众关注。文中探讨了良品铺子面对危机的处理方式、代工模式的隐患、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以及降价策略的效果。同时,通过对比其他品牌,指出良品铺子在产品研发和营销方面的不足,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化对品牌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良品铺子产品成分造假事件引发关注

良品铺子被指控产品成分造假,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公司处理危机的方式不当,引发网友批评和投诉。

关键观点2: 良品铺子采用代工模式存在隐患

良品铺子采用代工模式导致供应链管理困难,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同行其他品牌通过自建工厂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观点3: 良品铺子重营销轻研发策略引发争议

良品铺子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较少,而营销费用较高。市场趋势已转向产品的绿色安全和创新力,良品铺子需调整策略。

关键观点4: 良品铺子降价策略未能扭转局势

良品铺子尝试降价策略,但营收仍下滑。说明其口碑和市场话语权已微弱,降价未能有效提升销售。

关键观点5: 良品铺子面临危机,需重视口碑和产品研发

良品铺子面临负面事件和业绩下滑的双重压力,需重视口碑和产品研发,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正文

谁能赢到最后?“义务指数”已下定论:这款迷彩帽卖疯了

七届“全勤生”蒙牛闪耀进博会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全球乳业新未来


来源 | 金角财经

撰文 | 颖宝



良品铺子被立案了。


事件起始于11月3日,打假博主“松哥打虎”“赏金猎人灰烬”联合发布视频,称良品铺子的桂香坚果藕粉检测出了木薯基因,而酸辣粉未检测出红薯淀粉,质疑良品铺子 配料表造假。


视频引发规模化讨论后,良品铺子关闭了多个直播间评论功能,又于11月4日回应道,经初步排查, 相关产品的各项指标均合格。


但在同一天,武汉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发布通报称, 已立案调查,并依法依规处置。



求锤得锤年年有,今年轮到良品铺子。已走过18载春秋的良品铺子,或许是“零食一哥”当太久了,对消费情绪的变化失去了感知力,以为这次也是死不认账就能扛过去。


但伴随价格战越打越凶,良品铺子的业绩早已不容乐观,加之其是重营销的品牌,若受本次事件影响而口碑崩盘,或许,会彻底走不出这场寒冬。

1


高贵全在价格上


“一个简简单单的几块钱休闲零食,它都可以造假,我们真不知道,它几十块钱的产品是否……”


视频中,打假博主“赏金猎人灰烬”一边吐槽,一边拎着实验数据、检测报告“杀”上了良品铺子总部,但刚进入大厅就被一位公司领导“请”出了大楼。待市场监管局人员到场后,博主才得以进入总部。


沟通期间,良品铺子工作人员质疑博主送检的产品“是否合规的产品”“不知来源是哪里”,但被以购买时的公证书驳回。


伴随成分检测报告、现场用显微镜观察到淀粉颗粒形态所显示的木薯掺假等证据,被接连摆上桌面,场面开始混乱。 有良品铺子工作人员冲过来抢拍摄设备,并口吐莲花:“你问个球啊,你再问,老子扁你。” 据封面新闻报道,良品铺子的保安曾 当着市场监管局人员的面,对博主团队做出锁脖行为。



对正常企业而言,被消费者投诉或质疑是常事,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先放低姿态安抚大众情绪,再自查产品并公示检测结果。 良品铺子的人上来就“跳脚”,恰恰说明了问题。


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视频发布后,指责言论随即涌向良品铺子——这其中,又掺杂着对过去多起相似事件的不满情绪。


近年,良品铺子频登食品质量安全黑榜。


2022年,良品铺子月饼被曝吃出塑料。经调查,可能是生产过程中,馅料开袋时包装物混入导致;2021年,良品铺子陷“鸡肉肠出现蛆虫”事件,其随即做出了调查并道歉整改;2017年,湖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食品抽检中发现,良品铺子的湖北子公司分装的一款原生腰果霉菌超标;2016年,成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结果显示,良品铺子的四川子公司销售的金针菇(香辣味)不合格。


黑猫投诉平台上,包含“良品铺子”关键词的投诉多达2759条。从中能看到,良品铺子的零食“包罗万物”,头发、蚂蚁、纸壳、竹签、纸屑等等都出现过,比较恶心的一条投诉,是消费者在巴旦木坚果里吃出了虫子,并附上一张密密麻麻铺满出虫卵的照片。


另在全国12315消费投诉网站,仅在11月1-5日的短短5天内,就新增了8条公示信息。


但质量堪忧似乎并不影响良品铺子卖得贵,一度被调侃为“零食刺客”,无疑进一步激化消费矛盾。在小红书上搜索相关内容,有哭诉“三小袋零食花了我一天的饭钱”的,有吐槽“一只手拿得过来的四根鳕鱼肠、西梅、梅饼和山楂条居然花了41.38元”的,有震惊于“一斤散装鲍鱼零食竟卖500元的”。



网友们的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一句: “良品铺子你的高贵能不能全面一点,别只体现在价格上。”


2


代工模式


良品铺子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致因,是代工模式。


良品铺子是靠“零食搬运工”起家的,在连锁零食品牌不多、线下零售尚未受到电商冲击的2006年前后,这套模式很容易跑出来。


但代工模式,永远牵扯着供应链过长、难以管理生产环节、出问题后难以追责的隐患,即便良品铺子后期再线上和线下进行了完整的渠道布局,包括其在招股书上写的“制定了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等等,但未解决根源性问题。


是良品铺子不知代工的风险吗?相信不是的。纵观行业,三只松鼠早在2017年8月便开始自建工厂,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已拥有每日坚果、夏威夷果、碧根果、开心果四大坚果品类的工厂。洽洽食品也拥有自建工厂,并曾在2020年邀请央视对其坚果零食的生产流程进行直播,围绕“安全、透明”刷了一波市场好感度。


同行们都在建厂,良品铺子也该懂是怎么回事。因此, 食品安全问题的深一层致因,是良品铺子所坚持的“轻研发+重营销”策略,说白了,其认为市场份额、消费心智是与产品力割裂开来的,而且前者更为重要。


2023年,良品铺子研发费用为4373万元、在总营收80.5亿元中占比0.54%,2024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496万元、在总营收24.5亿元中占比0.2%。


再看同行,以盐津铺子为例,2023年的研发费用为7975万元、在总营收41.2亿元中占比2%,2024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1585万元、在总营收12.2亿元中占比1.3%。


盐津铺子的规模虽只有良品铺子的一半,但研发支出却是其两倍。但高昂的研发支出并没有拖累盐津铺子,反而让其在价格战中仍逆势上扬。2023年其净利润同比上涨67.8%、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上涨43.1%。同样的两段报告期内,良品铺子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6.3%、58%。


这都证明了,市场偏好已经往产品的绿色安全、创新力乃至科技属性倾斜,良品铺子却还执拗地死磕营销。2023年,其营销费用高达15.7亿元,约占总营收的20%。


产品做得好,营销可锦上添花,产品做不好,营销便是另一种家丑外扬。偏离时代轨道的良品铺子,现下处境成了必然。


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