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dsy1230
明德书院以传统文化、圣贤思想启迪成长智慧,帮助孩子寻求安身立命之根本,先养道德、后学文化、再立志向,以创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设计诗designer  ·  Anastasiou ... ·  昨天  
字体设计  ·  20 世纪 80 年代流行的标志 ·  2 天前  
字体设计  ·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春节(或没有)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dsy1230

进入腊月啦!干完这几件大事,咱就过年啦!

mdsy1230  · 公众号  ·  · 2018-01-17 11:42

正文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

腊月的由来


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 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即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腊月的习俗


老年间,“春节”是专指立春而言,农历元旦叫“正旦节”,后来俗称新年,北方人叫“大年初一”,除夕叫“大年三十儿”。从筹备到结束这段时期叫“年关”,总称“过年”。

一般年前的准备阶段有二十多天,自“腊八”至除夕,这些日子里北方人是很忙乎的,即所谓“家无虚丁,巷无浪辈”。

腊月市

一进腊月,市面骤现繁荣,这是一年内的特有市场,叫腊月市。先是卖咸肉(即腊肉)和粥果的,为“腊八”做准备。

过了初十,开始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等等。

二十日以后,以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等物,是为“祭灶”准备的。

二十五日以后,货物齐全,琳琅满目,为除夕之夜做准备,价格也相对的涨高,京师谚语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说。

腊八节

腊月初八,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腊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三 俗称农历小年,也有地方称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小年,顾名思义,是跟春节这个“大年”相对的。小年这天,最重要的仪式就是祭灶神。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为司饮食之神,即掌管人间饮食。晋代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并在小年这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报告。所以,人们为了灶神升天后能替自己和家人说好话,就在小年这天备好美食佳肴、糖品果蔬、醇香美酒恭送灶神升天,以祈求灶神能在玉皇大帝面前为自家甜言蜜语美言一番,并带着善报和福祉返回人间,庇佑家人来年顺利吉祥。也因如此,现在的许多地方仍然非常重视在小年这天祭灶神。

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在古代,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还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自己做豆腐,而是常把剪好的“福”字倒着贴在窗户或者门上,这样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希望“幸福、福气”来到家里。

腊月二十六 ,春节传统汉族民俗“炖大肉”。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很多人在这一天期盼的。

腊月二十七 ,过年的前夕,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等。

腊月二十八 ,多数地方在这一天要赶制过年的面食, 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腊月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这也是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