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鸦电影
同样的电影,不同的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豆瓣电影  ·  后劲太猛,不敢相信是真人真事 ·  6 天前  
独立鱼电影  ·  恭喜最美85花,进入下一个level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鸦电影

国外拿奖,国内成禁片!震碎三观后,这片希望更多人能看到…

乌鸦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24-09-27 12:02

正文



有一类新闻,让人看了五味杂陈——

湖北武汉。

一位七旬残疾老人残忍地将67岁妻子推入江中致其溺亡,只因妻子癌症晚期疼痛难忍,主动寻求解脱…

广东广州。

一位83岁老人亲手将46岁智障儿子杀死,因为老人担心过世后儿子无人照料,案发时老人已经照顾儿子40多年…

英国某地。

一位84岁老人用一根脚手架杆子杀害了86岁妻子,妻子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没有把她送去养老院,而是亲力亲为照顾了10年,但妻子病情恶化,老人无能为力…

在法律判决和道德尺度外,社会从未停止过,对横亘在生命里的,巨大无力感的讨论。

悲剧,映射了太多亟待修补的现实。

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电影《旋涡》(2021)

遗憾的是,这些沉重话题对于步伐趔趄的国产片而言,似乎是某种创作禁忌,我们很难在银幕上看到符合本土语境的故事…

最近,一部德国电影将镜头对准了一系列尖锐问题,国产片拍不好的和不敢拍的,都被它讲明白了——

《死亡乐章》

比死亡沉重的,是驶向终点

莉西和盖尔德是一对相伴几十载的夫妻。

一儿一女各忙各的,日子波澜不惊。

可当疾病夺走秩序,老两口细心构建的生活开始坍塌,一切都变得狼藉不堪…

盖尔德患有帕金森病和失智症。

行动迟缓,意识模糊,无法自主服药。

一起经历半辈子风雨的莉西站在面前,却认不出她是谁,还经常光着屁股跑到邻居家。


莉西的健康状况也很糟糕。

因为糖尿病,她的视力越来越差,左脚趾已经坏死,日常行动非常不便。

与此同时,还查出了阴道癌晚期和肾衰竭…


两位行将就木的老人,无法互相搀扶。

他们试过向保险公司申请提高护理等级,但对方经过潦草的评估,认为他们目前至少还能下床活动,简言之不够惨,所以拒绝了申请。

凡事只能指望邻居。


有一天深夜,莉西突发心脏病,情况危急。

同床共枕的盖尔德,忽视了莉西的求救。

他只是觉得很吵,起身走进卫生间,然后关上门,坐在马桶上,寻求清静。


好在邻居听到了莉西的呼救声,从窗户跳入屋内,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避免了一场悲剧。

自顾不暇的莉西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把盖尔德送去疗养院,做短期护理。

不承想,盖尔德每日都会跑回家,有时候甚至连裤子都不穿…


某个雨夜,莉西听到有人在不停地按门铃,于是起床撩开窗帘察看。

夜色中,那个落寞返回的身影,是如此熟悉。


没错,盖尔德又跑回来了。

不过,这次莉西没有开门,思索片刻后,莉西转身回到卧室,当作一切未发生…


最亲爱的,最疏远的

今年2月,《死亡乐章》在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并一举拿下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剧本银熊奖”。

导演:马蒂亚斯·格拉斯纳

影片共五个章节,细致地解剖了一个四口之家的内部矛盾,以及当人在面对生与死时所要经历的道德困境。

这不是一部观感轻松的电影。

3小时的银幕时长里,堆满了焦虑、怀疑、压抑、崩溃等情绪,吵吵闹闹,不止不休。

因此有网友评价:《死亡乐章》又名《乱成一锅粥,大家趁热吃吧》。

但剧本实在精彩,把东西方家庭均会面临的难题写得力道十足,让人看完不禁发问——

人活这一辈子,究竟为了得到了什么,又不可挽回地失去了什么?


故事从两位行将就木的老人展开。

丈夫的大脑正先于心脏衰亡,而妻子更是身患绝症,时日无多。

通往生命尽头的路上,一片荒芜…

这些呈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部由哈内克执导,揽获金棕榈大奖的《爱》——


身为音乐教师的安娜优雅了一辈子,却晚年中风,生活不能自理,丈夫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安娜:给她洗澡,喂她吃饭,扶她如厕…

但安娜的病情日渐恶化,肢体僵曲、无法表达,安娜忍受不了命运的羞辱,变得消极厌世。


丈夫不忍心看安娜继续经受躯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于是亲手用枕头闷死了她…

这是生命中,最残酷的体面,最唏嘘的尊严。


你或许会疑惑,《死亡乐章》里,莉西和盖尔德的儿女呢?儿女不照顾老两口吗?

这是一个几乎没什么情感羁绊的家庭。

当年,儿子的出生不在计划之内。

以致于,莉西从儿子出生时就感受不到对孩子的爱,仅仅只是日复一日,尽力把母职做好。

所以,儿子和莉西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反观女儿,从小备受母亲的宠爱。

但,她偏偏是家里最反叛的孩子,从未对母亲的宠爱做出对等的回应,拥有歌唱天赋却追求与指挥家哥哥活出不同,跑去做了牙医助理。


儿女与父母、哥哥与妹妹之间,一天比一天疏远,似乎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当父亲盖尔德因肺炎身故,这两兄妹一个因车子的电量耗光而抛锚在乡间小路上,另一个压根儿联系不上。

落寞的葬礼,只有莉西一人到场。

安葬盖尔德的骨灰前,她无所适从地说:你曾经是个好人,谢谢你…


这简单的一句话,饱含了混乱的晚年生活对夫妻情感的消耗,自顾不暇的她,已讲不出太多,只有生者能听到的,动情的语言。

影片中,有一场母子对话让人印象深刻。

处理完盖尔德的后事,莉西和许久未见的儿子坦白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她决定放弃治疗。

因为觉得没意义,自己这一辈子过得并不是很好,不值得为了治疗带来的折磨活下去。


莉西交代儿子,卧室的衣柜里挂着一件大衣,衣兜里装着一本存折,上面大概有5000欧元。

那是她能留给儿女的全部。

听完这番话,儿子内心并没有感受到悲伤,反而是气愤,气愤她在父亲的葬礼日没有把话题留给父亲。


儿子追问起童年的一场噩梦往事。

但莉西怎么都想不起来,当时是因为什么,严厉地训斥儿子。


再小的事,只要是发生在童年,就能轻而易举地影响人的一生。

几十年后,仍无法释怀…

莉西说,很早便意识到,根本不爱儿子。


儿子也敞开心扉,表示自己也没那么爱莉西。

此类真心话局,对一向强调含蓄隐忍,追逐牺牲精神的中国人来说,不可谓不是一次“大尺度”交谈。

人们总是习惯对照各种道德模板,笨拙且小心翼翼地,假装爱着彼此。

日子久了,连自己都分不清楚真假。

一家人,能做到互相理解,其实已经很难得了…

有位网友评论道:你知道你妈不爱你是一回事,一辈子到头来听你妈亲口说不爱你是另一回事。

面对面表达“不爱”的心声,或许是这部电影情绪最浓烈的一处呈现。

你要首先成为你自己

莉西的儿女,都过得鸡飞狗跳。

儿子的作曲家搭档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在创作与本片同名的交响曲时,严苛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为此二人爆发过无数争吵。

最终,耗费巨大心血的音乐会首演失败,作曲家决心自杀,他不得不为搭档善后。


另一边,曾相恋7年的前女友临盆。

但前女友和孩子的父亲不合,只能由他入产房陪产,并帮忙照顾新生儿。

咋看咋窝囊…


莉西的女儿,长期酗酒,浑浑噩噩,爱上一个有家庭的男人,掉入情感旋涡。

原生家庭给她的成长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她的生活被负能量环绕,一切都是那样的消极…


如此庞杂的信息量塞进3个小时,不免缺失细节。

事实上,《死亡乐章》确实是按照一部迷你剧的体量拍摄的,导演在采访时透露,很快就会释出剧集版。

电影中,生命的无常感和命运的无力感无处不在,像一张插翅难逃的巨网,禁锢住一个平凡的四口之家。

这让我想到13年前的一条微博——

如果有一天,六十年婚龄的父母说他们要离婚,在美国的女儿宣布同性恋,老公告诉我得了艾滋病,儿子抱回了他的私生子…那一天,我依然会拉起他们的手,搂住他们的肩,对他们说我还在这儿!因为我是真爱你,所以你有真自由,人生很短,你的人生你做主!情人节快乐!


这条微博的发布者是宋丹丹。

当年,因为这段话中的道德瑕疵,宋丹丹遭受了大量的批判声,甚至辱骂。

但13年后,当看客摆脱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再回看这段话,才惊觉其价值:因为我是真爱你,所以你有真自由。

生活在身不由己的时代,或许我们唯一能握紧的自由,就是找回自己的主体性。

职场如此,社交如此,爱情如此,亲情亦然。

《出走的决心》中,在50岁的年纪,挣脱暴夫捆绑、挣脱女儿前途、挣脱孙辈成长,坚决出逃,为自己活一回的李红(咏梅 饰),便是找回主体性的最好例证。


真实的生活,有一万副虚假的皮囊。

爱和不爱,都有各自的痛苦。

所有人都在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事,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牺牲什么。

但只有接纳生命的真相,我们方能醒悟——

你不必成为任何人,你只管成为你自己。

下一次,把你的“无条件”留给自己吧…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亮,你要首先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