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意识到一切皆虚无的时候,才慢慢感受到存在。所以,每一天都很满足;每一年都很丰盛。我总希望每一天,每一年,都像摘果子一样,有些收获,这样的话,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一定是很坦然的,因为回忆起来,是厚厚的一生。
图文:张二冬
原题:2017借山而居|第四年
来源:二冬(jieshanerju)
http://url.cn/43Nquh3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授权
排版编辑:水木文摘(mweishijie)
摘要:当我意识到一切皆虚无的时候,才慢慢感受到存在。所以,每一天都很满足;每一年都很丰盛。
我
总希望每一天,每一年,都像摘果子一样,有些收获,这样的话,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一定是很坦然的,因为回忆起来,是厚厚的一生。
大雪
▲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冬天不算长,买了个钢碳炉子,今年也在用,确实暖和,就是碳烧的太快。
去年的雪,比往年生猛
▲土豆腿(前面这只)这么短,走路时小鸡鸡一定在扫雪…
▲鹅鹅鹅
▲有取舍,很干净
有雪的晚上比白天更漂亮,只是遗憾手机在晚上捕捉不到光。
记得第一年过年下山买菜,上来时就是雪很厚的晚上。那天大概有七八点,北方的冬天,下午六点天就黑了,又是雪天,上山的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只有月光照着的白和踩着雪咯滋咯滋地脚步声。
那天终南山,众神已眠,我背着食物,一步一步往上爬,走到半路歇息时,抬头看见终南山磅礴连绵的脊背,白茫茫一片,有童话般的梦幻,穿越的恍惚。
那天走了两个小时,感觉像走过了一生那么长。
▲水桶放屋里还是没用,每一滴水都结冰。
是挺冷的,但北方人,每年都经历一次冷,所以虽冷,但并不会生“悲”。觉得挺正常的,冬天不都这样,搓搓手,看看天,来年花就开了。
▲本来要打个荷包蛋的,在锅边磕了两下没反应,拿砖棱使劲敲了几下才发现,已经是个冰疙瘩了
▲鸡蛋冰
▲冷啊,又感冒。但站着这雪地里,揣着手,听听鸟叫,看看天,就不那么冷了。
▲这么好的天,一定得配个甜甜圈
▲冬日阳光,格外暖和,太阳晒的脸发烫。闭上眼睛,满世界都是红
有人说我描述的生活美好而惬意,但是生活的真相往往残酷,山里的生活一定也很清苦,怎样理解这种清苦和美好呢?
很简单,春有百花,还有泥巴。秋有月,还有漫长的阴雨季。夏有凉风,还有虫。冬有雪,还有寒冰。但我不写泥巴路滑,不写雨季慢长,不写虫咬,不写冷。不值得写。
苦的存在是为了让甜成为甜。
▲和我一样,懒洋洋,暖洋洋。
搓搓手,看看天
来年花就开了
立春
▲春天来了
正月一过
吹口热气,就开花
爆米花
3
2
1
↓
▲我想形容杏花的香,但有些无力,找不到,和她的香一样的类比。
山上从三月桃花开开始,各种花就没断过。很奇怪,同一块地,四月是星星点点小蓝花,五月是小黄花,然后蒲公英,到了六月又是小白花,一直到十一月遍地小野菊。
大家好像商量好的,你开完,爬下,我开,一波一波的。同一块地,所有的种子,都在生活在一起。
我种过好几种花,后来发现,山花之所以美,完全是因为它有山野之气。
槐花很好吃。每年四月中旬,院子里就会开满槐花,白花花的,很魔幻。
每开一次,就是一年。让人有点失落的是,它可以开上千年,我却只能看几十次。
我有十二棵可以吃的树。
▲槐花,只吃米。小了不要,开了的也不要。最好吃的,当是半开未开的。
▲生吃甜甜的
▲槐花蒸米饭,米饭的香,都可以不要菜了。就像手工馒头蒸的好的,只吃馒头都不觉得无味。
槐花的做法很简单,和其他菜都一样,无非是,煎炒蒸煮,水抄凉拌。其实食物的做法都逃不过煎炒蒸煮、焖烤炖卤之类,而区别就在于那些“火大一点还是小一点,盐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细节。
▲桑叶汤挺好喝的。试过了,吃完不会吐丝
三四月种菜,相对前两年,就进步了很多。和学所有的技能一样,经验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种地干活要半果
▲我太纠结,审美第一,挖地都要拉参照线。
▲水要浇透,喝饱
有时候常见的事物,大概是因为太普通了,像二十四节气,都是古人参破万物的秘籍,但过于熟悉,就很少注意它的质感。
像“清明”,气温转暖,万物清明,每个人都知道它,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两个字自古以来,是怎样,在一棵种子身上,连接着天地。
就像你有一个菜园,旱了好些天,突然一场雨就体会到了,几千年来,农耕文明里,天地人神的关系。
立夏
有人替我担心,说二冬你总是在山上,会不会枯竭?是不是应该趁年轻,多出去走走。
“多出去走走”和“总在山上”,这个逻辑是在说,一个人要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才能具备更有广度的深入思考。
但他不知道,
一个人如果对身边的事物都参不透,熟视无睹,见识多广阔的世界,都只能是表象,过眼云烟。
不是每个人都爱把“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挂在嘴边,把“格物”挂在书房吗,但却没有一个人对这些道理身体力行的。
而这几年,我从翻地,到埋下种子、菜苗,到发芽,成活,到结果子,到结的果子吃不完,到一声鸟啼,一场雨,一个有虫鸣的夏夜,带给我的新鲜,和丰满,远远比我在哪些个城市跑了一圈更震撼。
所以,世界很大,先容我把脚下的路走遍。
▲在我院子一墙之隔的,是贴着墙的另一家院子,上来的第一年我就想一块租下来,但遗憾两家房东关系不太好,所以就只租了有大门的这家。直到去年年初,才把隔壁的院子一块租下来。
▲年初条件有限,就暂时砍了些树枝拿篱笆圈了下,圈个阻挡鸡鹅祸害的菜园。
▲刚来的时候,村里人都说我这里风水是最差的,我住了一年之后,他们又说,北场(我住的位置)的风水是最好的。
于是你发现,
所谓的风水,其实就是一个空间的环境,带给你的心理情绪,核心还是人。山
不在高,有仙则名。
▲隔壁房子也有二十几年没人住过了,烟熏过的房顶由于长期没住人而变得千疮百孔,到处漏水。
很有意思,人好像房子的心脏,常年不住人的房子,会快速地腐朽坍塌,归于尘土。但只要有人住,房子就会屹立千秋。
▲这边房子,窗户也换了个新的,换了个能够靠在床上看风景的窗户。
有朋友说我换的窗户太现代了,缺少一些古拙。其实就是想说,这个窗户,很别墅。我倒觉得,这个窗户,很实用。我是为了看风景,又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的风景。
大部分人提到终南山,或者隐居时,带有很多符号化得意淫,比如男的要布衣长袍,女的要绣衫罗裙,屋里最好写个“禅”,门口挂个“止语”,抚琴弄剑,冥思静坐。
实在没什么技能的,可以练练瑜伽采采药,桃花树下吹吹萧。住的地方也一样,一定要有草棚,有个牌匾,写上某某草堂,取暖一定要烧柴,窗户一定得是旧的。要远远看上去,像个路标:前方五百米有隐士…
其实真正的古意,是来自内心的哲学和诗,绝非那些浅薄浮夸的表象。当我们说终南山有“古意”时,是我们结结实实感受到的,那些历代高僧仙道,文人学士在这里留下的痕迹,那种萧瑟与孤独,苍茫和诗。是存在与内心的东西,而不是一个草棚,一个窗户。
就像衣服,我什么都穿,只要觉得舒服,管他HM优衣库。
▲感觉菜苗种上两个月不到,就能吃果子了。春季的菜,一直吃到11月底。
▲这根S号黄瓜,必须拿四个XL号的鸡蛋来搭配它。
▲青椒长得也不错。最好吃,不过锅盔辣子。
▲花椒嫩叶做调料,挺香的。青椒还没熟,不然配点青椒。
如果左手攥着的,再是刚蒸的新馒头……青西红柿炒辣子,想想都饿了。
▲五月开花
▲黄秋英
前年我种了好几种花,最后发现,最爱这个,当时只知道,它叫硫华菊,后来有人说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黄秋英。真的很棒,这才是它真正的名字。
词语本身是有意象的,比如“莹莹”和“建刚”,质感明显就不一样。而黄秋英,就不硫华菊,而很黄秋英。
▲鸡冠花,鸡冠一样的花
▲葱花,不是葱花
▲芝麻芝麻
▲小蓟:一种紫色的花,有蜜桃的胸部,短发
有菜园子,我已经不吃草了
据说想让一株番茄,熟得快一些,可以在绿番茄旁边,放一棵红番茄。
▲西红柿种的有点多,一直吃到11月都没吃完。
▲夏天朋友来玩,一定糖拌西红柿,很痛快。
▲秋葵很坚挺,难怪卖菜的老头说,这是补肾菜。
▲这逻辑,那青椒是往下长的,是性冷淡菜吗
▲半熟的杏,最好吃。但大部分人吃不到,因为杏从半熟到熟透,只有一个礼拜左右。
这会冬天靠着炉子想想,夏天好像还是挺好的,山里又不热,天辣么蓝。
▲夏日多暴雨
还好我住的,接近山顶。
人的灵魂是被封印在身体里的,就像很多开关,每次被触动,都会打开一个,有时候被震撼,会同时打开好几个。有时候顿悟,灵光乍现,一瞬间所有开关都通了。
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