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小库
我们把书做好,陪伴孩子长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读小库

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了

读小库  · 公众号  ·  · 2024-07-19 2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题图出自名人传记系列之《爱因斯坦》

经常听说孩子智力水平如何如何,你有想过智力是怎么测出来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套目前国际上通用度最广的智力测试方法 —— 韦氏智力测试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简称 WIS),目前我国使用的智力测试方法,也是来自韦氏体系,并针对国内的特殊情况做了细致的改良。

之所以今天会介绍这个内容,并不是想让各位家长拿这东西去给孩子做测试以验证这孩子的智力行或不行,而是因为这套测试系统里的很多测试题目非常有意思,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于「智力」的理解,想要分享给大家,再就是希望通过对测试表内容的解读去试着总结:

「智力」究竟包含哪些要素,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引导孩子,以及,比起成绩、成就本身,什么样的能力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 因为我知道,很多家长,绝大多数家长,会把智力和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读院校联系在一起。

01

是认知水平的测试

更是心理人格水平的测试

韦氏智力测试表,它的发明人当然是韦氏,噗,没开玩笑,是美国心理学家大卫 · 韦克斯勒,简称韦氏。

这套计算方法于 1949 年开始编制,分为幼儿(4-6.5 岁)、儿童(6-16 岁)、成人(16 岁以上)三个类别。

1981年被引进我国,由湖南医科大学教授龚耀先先生主持修订,制作了适用于中国孩子的内容,而且根据国内特殊的国情,分成城市和农村两个版本。

具体到测试题目(以 6-16 岁儿童为例)主要分为 14 个类目,共测试 4 个维度的能力水平(具体的结果如何解读还需要专家解读,这里不讨论啦):

图片来自知乎用户回答中的插图

图上内容在测试报告中是如下显示的:

图片来自知乎用户的回答页面,原图上有测试者、被试者和测试机构名称,此处做了截图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韦氏智力测试是 现场面对面测试 ,由专业测试人员和孩子在互动中进行,不是对着电脑屏幕做题。

因此测试人员和孩子的互动状态,孩子本身的身体状况、心理准备,比如是不是能适应与陌生人独处的环境,在人前是否担心自己的表现害怕失败、被评判等心理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一方面我想说的是,别太在意结果到底多少分(当然我知道说了也没用);另一方面,你详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它测试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已经掌握了多少东西,而是他有多大潜能学习新的东西;再者,稳定、开放的心态在任何时候任何年龄段都很重要,可能比孩子到底学了多少东西还重要。

韦氏智力测试的题目在市面上能公开找到的并不多,接下来我们就举几个小例子来看看它的题目到底在测什么:

比如这是其中的「译码」测试,题目里先列举出五个图形:星星、圆圈、三角、十字、正方形,我们能看到图形中又装饰着不同的线条:星星里是一条竖线,圆形里是画两条横线,三角里是一条横线,十字里是一个圆圈,正方形里是两条竖线。

图片来自 bilibili 视频截图,短片中由成人演员分别扮演测试者和儿童被试者,以此讲述测试规则

现在要求孩子根据这五个示例图形,给下面空白的图形添加对应的内部装饰,孩子没有理解如何算是对应,填错了。

此时测试人员会马上纠正,并给予提示和教学,然后让孩子再试着填几个,确保孩子理解了测试规则后,再开始整个测试。计时,直到孩子做完完整测试。

不知道你怎么看,但在我看来,这整个过程真的有蛮多挑战的……

比如被陌生人当面指出错误时,心态上是不是受了影响,能不能恢复信心完成接下来的测试;

比如在面对全新的逻辑问题时,能不能迅速理解测试人员讲解的规则,用于后面的操作;

比如在与陌生人相处的压力环境中,能不能从容自在地保持发挥水平;

这一点在后面的「字母-数字」类目测试里特别明显。这个测试里,测试人员会读出一组由字母和数字掺杂的组合, 然后孩子需要现场复述出这个组合,且遵循一定的规则:数字在前,字母在后,且数字字母均按照从小大大的顺序。

噗,听懵了吧?我们来举个例子:

一开始是一个字母一个数字组合,如 A3,需要孩子在复述时将数字放在前面说 3 A 才算正确(注意,此处是我的举例,不代表正式题目就是用这个);

然后是 3 位数 4J8,孩子需要回答 48J 算正确;

最后可能到 8 位数, 9G3V71C2,孩子需要回答 12379CGV 算是回答正确……

每一个层级尝试三次孩子都答错得零分的话,就终止测试。

怎么样,是不是还挺有难度的……

总的来说,韦氏测试真的是十分综合的能力测试, 不只是学习和认知层面的能力,也要求孩子心理人格层面有足够的韧性,应对未知的突发情况


02
是认知水平的测试
更是伦理道德水平的测试

可能很多人之前看过网上的智商测试,大多是图形找规律填空或立体图形辨别一类的偏数学、空间思维的题目,会误认为智力测试偏向数理类的项目,而在韦氏测试中,有相当的比例是放在语言表达、常识积累和社会规则的理解上,对应的试题类目是「类同」「词汇」「理解」和「常识」,可以粗暴地理解成偏文科的测试吧。

这些题目不仅仅测试基本的认知水平,也考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儿童社会伦理道德水平的测试。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类同」 给出一些成对出现的词汇,让孩子来表述这些词之间有什么共同性

比如「蜡烛」和「电灯」有什么地方相似?「桌子」和「椅子」?「狗」和「狮子」?「轮子」和「球」?

这些是具象事物的,还有一些相对来说抽象一点不太容易视觉化的,比如「北方」和「西方」有什么地方相似呢?「表扬」和「处罚」呢?……

嗯,欢迎手机前的家长朋友们一起来思考哈~


「词汇」:给出一些词语,请孩子解释这是什么

比如, 什么是「钟表」? 什么是「公主」?什么是「伪装」?

还有:母鸡、便宜、距离、新鲜等等……

怎么样?你觉得这题目简单还是困难?反正我觉得它挺有意思的,就说这个新鲜吧,它一方面可以表达某种事物的状态,比如水果和蔬菜很新鲜,另一方面它还能表达新奇、少见,传达某种情绪态度,例句:哟!真新鲜呢啊!什么风把您吹来看读小库了呀~

来,大家一起练练手,说说什么叫「蠕动」???


「常识」: 就是你以为的那种常识题(难度由浅入深,连续答错 5 题即终止测试)

比如狗有几条腿?衣服是用什么做成的?一周有几天?盐从哪里来?酒是用什么做成的?鸟在飞行时靠什么改变方向?与我国接壤的 5 个国家分别是?生物所需的主要物质有哪些?京广铁路经过哪三个省?……


「理解」: 这个类目的测试题,除了测试常识理解,还考的是社会适应能力和组织信息的能力。

走路不小心撞了别人该怎么办?

如果你把小朋友的玩具弄丢了,你会怎么办?

人的头发有什么作用?

国家为什么要有军队?

汽车为什么要有牌照?

为什么说不要讲谎话?

为什么不能和坏人做朋友?

「隔靴搔痒」比喻什么?

……

你会发现这些问题有一个大概的答案方向,既是常识,也考察孩子们对这个社会适应规则的理解和思考,而回答的维度和宽广度也会因为孩子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比如「如果你把小朋友的玩具弄丢了,你会怎么办?」

有的孩子可能会先想到说要向小朋友道歉,然后再找到家长赔个小朋友一个一模一样的;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想要报警 / 报告老师 / 找家长一起找;有的可能会和小朋友一起找;有的可能会说,那我给他道歉然后买个冰激凌……

比如「为什么不能和坏人做朋友?」

这个问题,有的孩子可能会回答容易被带坏,容易受伤,容易有危险;而有的孩子也许也会质疑,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能,我可以帮他成为一个好人呀……


03
是认知水平的测试
更是一个人的成长参考

就像前文我说的那样,了解韦氏测试的目的并不是以此来衡量孩子的智力,而是我们其实能从这些试题的设置里看到,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里,他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是相当丰富而多样的,不只是死记硬背现实知识,而是更灵活和有弹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人与世界的深度体验。

当你看到上面的问题时,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想问:那标准答案是什么呀?

我想这个测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会发现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没有完全标准的答案。

如果你真的有意愿去培养一个丰满的、智慧的、有生命力的人类,可以试着用上面试题里的训练方法去和孩子讨论沟通,特别是最后面那些言语知识类的题目,我想每一个问题都值得去深入讨论它的多种可能性。

而且我发现引导孩子去描述和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是非常常见的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式,之前看过一个由法国教育学家们编纂的通识系列书,就是用类似的方式在引导孩子。


比如这是其中一本《这叫什么?那是什么?》的目录

还有一些专注「为什么」的提问,就更是有意思了,都是那些孩子可能会问,家长担心自己不会回答的问题…… 这是这个系列里我最喜欢的一本《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虽然很多问题看似尖锐,但其实只要你仔细想想,那都有可能是影响孩子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问题,真的非常适合拿着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思考(毕竟书里还能有一份参考答案,供你发挥不佳时参照……)

相信在不断阅读和讨论的过程里,孩子才会慢慢成长起来吧,不管是语言表述的准确与逻辑,还是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面对成年人的压迫感时的从容不迫,以及始终 保持着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和同理心, 也许这些的总和才构成让人欣喜的智慧。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 祝您周末愉快~


本文作者: …… 的废废

文中搞笑图片均来自网络
如果你喜欢文中提到的书
想试试自己的智力水平……

欢迎点击下图购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