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玩收藏圈
传承收藏艺术与文化,传播文玩知识!
51好读  ›  专栏  ›  文玩收藏圈

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死于荒淫无度?学者:确实死得有点难以启齿

文玩收藏圈  · 公众号  ·  · 2020-03-03 01:5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 文玩收藏圈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继续 免费 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张居正 与春秋时期的 管仲 、战国时期的 商鞅 、西汉的 桑弘羊 、唐朝的 刘晏 、北宋的 王安石 一起被称为中国历史的六大改革家。为明朝中后期辅佐万历皇帝 朱翊钧 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 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挽狂澜,更被后世认为:是他使明朝的寿命延长了100多年! 清代学者 刘献庭 说:"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只一相, 张居正 是也。"自从朱元璋废宰相设内阁后,明朝实际上再无宰相,然而明朝中期后,首席内阁大学士(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国家大政,实际行使宰相之权。

故而刘献庭的意思是说太祖 朱元璋 是开国皇帝,是创建明朝的第一皇帝;而宰辅多达一百六十余位,只有 张居正 是"救时宰相",对千疮百孔的明王朝有再造之功,在他之前和之后的明朝都无人能比。

来源于网络

自幼聪明 被誉为神童

嘉靖三年(公元1525年), 张居正 出生于江陵县(现荆州市)的一个秀才家里,而且自小聪明过人,很小就成为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通。据记载, 张居正 5岁能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23岁考中进士。

也就是说 张居正 23岁就开始正式进入政坛,这一波操作,即使放在今天,也得让多少"学霸"仰视啊!

进入官场后, 张居正 很快就适应了官场的那一套,模仿老师 徐阶 "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的为官之道,偶尔还会使上一些不太君子的手段打压对手,不过这个对手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鸟,或者可以说 张居正 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避免朝廷陷入奸臣之手掌控。

来源于网络

隔山打虎 推行改革

张居正 真正上位是在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明穆宗驾崩,年仅十多岁的明神宗继位。时任内阁首辅但不太受朝臣待见的 高拱 在内阁里发牢骚说了一句: 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张居正 利用 高拱 与太监 冯保 之间的矛盾,将高拱的原话改为" 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 "后,指使 冯保 在皇贵妃李氏(明神宗生母)和陈皇后面前指责高拱大不敬的言语,并谎称高拱想谋立藩王,让皇贵妃和陈皇后大为吃惊。于是,因为高拱的口无遮拦,被 张居正 利用不太君子的小人手段,利用皇贵妃和陈皇后的力量,把趾高气扬又专横的 高拱 这只老虎打倒了, 张居正 顺势取而代之坐上了首辅之位。

万历皇帝尚且年幼,而且 高拱 被打倒后,太后更加倚重 张居正 了,所以国事无论大小都由 张居正 做主,这就给了身兼"帝师"和"宰相"角色的 张居正 一展抱负的机会。

针对隆庆皇帝驾崩后留下的烂摊子, 张居正 在万历皇帝期间当首辅十年,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措施:清丈田地,实施"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主张农商并重,减轻百姓的赋役税负的同时,明显改善了明朝财政状况;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加强了北部国防;整顿吏治,严厉整肃了朝廷秩序,甚至使得皇宫里的奢侈消费现象也大为收敛……大明王朝这艘行将沉没的破船,竟然在 张居正 推行的"万历新政"修补之后,竟能扬帆顽强地继续航行。

来源于网络

人走茶凉 秋后算账

万历十年 (公元1582年), 张居正 病逝家中,享年58岁。

张居正 的死因,和毁誉参半一样,一直是后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张居正 死后不到两年,昔日的反对派把矛头指向了他,从权重震主到私德败坏,把他批判得体无完肤。长大成人的万历帝也指责 张居正 "罔上负恩,谋国不忠",下旨追夺官秩,查抄家产,以罪状示天下,甚至一度扬言要起棺鞭尸,继而张家亲属自杀的自杀、饿死的饿死、流放的流放,一代能相之家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

张居正 鞠躬尽瘁推行的改革,随后被一笔勾销,国家又陷入了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这一切都是死前的 张居正 难以想象的。

来源于网络

贪恋女色,纵欲而死?

昔日的反对派批判 张居正 私德败坏,意思是说他私生活混乱、奢侈、不检点,且当时的文士 王世贞 直言,张大人实死于春药过度。与 张居正 大致同时代的 沈德符 也批评这位"救时宰相"天天服用 戚继光 进献的壮阳药以致全身燥热,严冬无法戴帽出门,苦了百官,再冷的天也只能跟着首辅大人光着脑袋挨冻。这些说法是否属实?难道 张居正 就是一色情狂?

据记载,隆庆皇帝倒是有一段时间被妖姬迷惑,每日钟情声色。

来源于网络

操劳国事 自然病死?

有学者从 张居正 给友人的信件中得知,至少在万历九年夏天就开始他就觉得精神萎靡不振、饮食不思、精疲力竭,之后病情反复,时好时坏,渐渐力不从心,常常向万历皇帝请假回家调养,甚至申请告老还乡,但皇帝依赖张首辅已成惯性,便往往以大量赏赐,说些"宜慎加调摄,不妨兼理阁务,痊可即出,副朕眷怀"之类的话,极力挽留。 张居正 无奈,只好在有生之年"镂之肺腑",继续"捐躯陨首",继续改革大业,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万历十年二月,他的病又再次加重了。自担任首辅以来,忧国忧民,日作夜思,食不甘、寝不寐,所忧虑的除了改革大业,还有那些时刻想把他撂倒的士大夫。十年来,力肩重任,勉力支撑,已经积劳成疾,不过才五十多岁年纪,就已是未老先衰之态:形神疲惫,气血壅塞,须发花白,精神委顿。

此时,来自其故乡友人推荐的 赵裕 医师为 张居正 诊出"痔"之病,并用手术根除,但手术看来不是非常成功,可能出血不少, 张居正 被搞得元气大伤,唯有继续卧床静养。他的信件透露了这一情况:" 贱恙实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贵府医官赵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虽去,元气大损,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几于不起。 "

张居正 向万历帝报告说:" 残恙一向不以痔治,王延十有余年,故病日深。近访得一名医,仰蒙圣恩,赐假治疗,乃得拔去病根。今病虽除,而血气亏损已甚,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按之生理,尚属艰难。 "可以看出来, 张居正 的痔疮其实已拖延了十多年,却一直没对症下药得到有效诊治,所以造成精神萎顿,而手术效果跟预期差别太大,也许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也可能当时中医的"外科"疗法确实力所不及,勉为其难。

几个月后, 张居正 仍然僵卧病榻上,毫无起色,只好不断向万历帝打报告,申请退休或请长假的要求:" 臣自思病以来,静摄调治,日望平复,乃今三月,元气愈觉虚弱,卧起皆赖人扶,肌体羸疲,仅存皮骨,傍人见之,亦皆为臣悲悼,及今若不早求休退,必然不得生还。 "他大概自知回天乏术,要追随父亲而去了," 早赐骸骨,生还乡里 "居然成为一代人杰最后的奢望与哀鸣。

来源于网络

然而,已长大成人的万历帝并没有应允,只是继续麻木不仁地拼命赏赐,给 张居正 及其儿子加官晋爵:晋 张居正 为太师,加岁禄二百石,一子由锦衣卫指挥佥事晋为世袭同知;银八宝四十两、甜食二盒、干点心二盒、烧割一分。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早已对 张居正 心存芥蒂,正想用过劳方式把尽心国事的张首辅折磨逼迫致死。此时,对康复已绝望的 张居正 除了回复" 臣病困之余,不能措辞,感谢之悰,言不能悉 "还能做什么?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满怀着改革大业尚未成功失望和对父亲愧疚的 张居正 ,在昏睡中度过了人生最后一程。他丢下了高堂老母和多年伴侣,撇下了一门儿孙,抛开了庙堂恩怨,斩断了喜乐情丝,以五十八岁之龄,悄无声息地走上了是天堂也是地狱的西天路!

来源于网络

张居正 没有料到奏疏中所提的" 下部热病 ",竟会被人借题发挥,引向淫乱之病的猜测。 张居正 更没有想到他的光荣死去迎来的不是溢美的赞颂和深沉的缅怀,而是恶毒的清算、恶毒的攻击,以及家人无尽的凄凉和悲苦。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张居正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的救时之功,终会被世人认可。他曾经的政敌在几十年后,明王朝再一次岌岌可危时,又想起他这样的人,率先要为他平反昭雪。

只可惜,世间已无张居正!

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