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问朝鲜、越南,外交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乐见俄朝加强彼此关系,结果网上有些乱七八糟的声音,说什么俄朝靠拢、不利于中国。
真的不利于中国吗?还是说担心不利于美国,所以故意制造割裂?如果是拿钱办事的,倒也罢了,也算是赚外汇了,至于没钱拿的,反而在关键时刻祸乱舆论,不知是何目的了。
当然可能很多人是出于朴素的对俄罗斯乃至朝鲜的厌恶情绪,但情绪归情绪,还是要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理性思考。
结果也很明显了,或许是巧合,但在一系列动作之后,美国宣布开始减少第一岛链驻军,向第三岛链甚至本土转移部队。
而一些针对性动作也在加码。菲律宾和中国南海方向的动作就不多说了,目前山东舰已经抵达中国南海,注意是“中国南海”,绝不是最近一段时间才生造的所谓“西菲律宾海”,一定要注意提防错误诱导;而在东北亚和太平洋方向,有两场针对性军演正在筹备。
一是针对朝鲜的,美日韩组织“自由之刃”联合军演,6月30日朝鲜外务省对外政策室已发表严厉声明,警告朝鲜将采取进攻性、压倒性应对措施,而在前几天,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多弹头分离及制导命中试射。
而韩国方面则明确表示,针对俄朝之间的合作,将从7月1日起针对朝鲜和第三国的5家机构、4艘俄罗斯船舶及8名个人实施单方面制裁。
二是2024年环太军演,美国等29国在夏威夷集结,共40余艘舰艇、150多架战机以及多国陆军部队,参演兵力达2.5万,针对的是谁不言自明,已经于6月27日正式拉开序幕,预计将持续到8月1日。
对于类似并不友好的针对性军演,我们过往密切配合,最常派出的就是815A改进型电子侦察船。反正谅美国也不敢开第一枪,我们也不用派军舰,只需要安排没有武器的电子侦查船就行,正好借助军演详细侦查美国等各国实际情况,包括记录舰艇、飞机雷达特征,作战思想变化等等。
就在普京访问朝鲜之后,针对朝鲜的动作明显加压,联合国安理会就朝核问题在近日举行了公开会,美国代表在会上无端指责,试图“祸水东引”,我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3次发言,极为罕见的直接点名“美国”。
第一点,美国要好好反思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扮演了什么角色,当前局面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第二点,奉劝美国改一改甩锅的老毛病,多从自身找找原因;
第三点,在朝核问题上,中国不需要美国教我们如何做事。
把从5月至今的一连串动作结合在一起,甚至从年初菲律宾频频闹事开始,还能说普京访问朝鲜和越南,是为了针对中国吗?可以理解对于俄罗斯亦或者朝鲜的反感情绪,但是不能因为这些情绪,就不顾更加关键的实质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在战略上当然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就如小镇在《
没有任何国家,敢把中国拖进战争
》提到的,以中国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制造业能力,更凭借强大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把中国拖进战争,就算美国也不过是想找一些代理人、傀儡等跟中国打消耗,而自身藏在后面从中渔利。
而且整个世界局势也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根本起源于美国、欧洲及其领导的西方世界,而因为美西方在当今全球的极大影响力,也必然影响到全世界。
那就是《
一个混乱的时代,即将到来
》所分享的,美国建国之初确立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精英掌控一切,对于民众力量弃之以鼻,所有的制度安排都是要确保政治被极少数顶级阶层掌控,因此要掌控舆论、媒体、传播渠道,但是这套体系在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被冲击的支离破碎,于是导致西方出现严重的民粹化。
更加严重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夕和初期,美国又搞了大量利用舆论制造混乱和割裂的“颜革”,但是这种制造混乱的做法一定会反噬,美国现在正在发生的就是美国式的“颜革”,这也导致美国政治更加极化,不同阵营对立极为尖锐。
只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霸主仍然强大,所以仍然能够压制。但是欧洲就不一样了,欧洲民主意识最强的法国也无可避免的要民粹化,支离破碎的欧洲还如何实现一体化?
欧洲各国未来很可能以邻为壑,将国内问题推卸到国外冲击上,这对于全球化将带来极大冲击,这是未来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关键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战术上高度关注,去尽可能压制混乱。
首先要确保不会发生不可控的战争风险,直白的说,就是不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虽然核武器的威力其实没那么大,面对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城市,破坏力有限,而美俄的核武库也已大为萎缩,但是战争的破坏性决不能小觑。
而在控制战争风险上,我们必将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我们也有很多可用的手段,甚至能够一定程度上加速全球化的重构,新的全球化也将更加普世、公平。
今年4月,国常会审议通过了《稀土管理条例》,新华社6月29日发文,将于10月1日起实施。
注意跟前面一连串的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对应,稀土管控的重要性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国家的决策者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条例早就审议通过了,但一直没有签署发布,直到在博弈更加激烈的当下,而且新华社选择在29日发布新闻,这个时间点很不寻常,显然是有心之举。
而且小镇还要提供一个信息,《稀土管理条例》早在2021年就已经公开征求意见,当时国际博弈压力也很大,相关部委强烈呼吁尽快出台,但是之后这个条例很少被提及,3年过去了,最终正式版的条例与2021年的征求意见稿几乎完全一致,最大的不同在于罚则大大加重,更加体现了对于稀土行业严格管控的姿态。
2021年就已经成型,一直没有发布,小镇认为有两个原因:
我们手里的牌的确有很多,稀土只是其中稍微大一点的,类比下,针对欧盟猪肉大概是6或者7的牌,而稀土管控条例起码是个J,而对于某个国家,由于稀土在军事、尖端产业领域的关键作用,甚至可以发挥Q乃至K的作用。
牌很多,并非要一连串的砸下来。我们的确比以前强大多了,但绝不能小觑一个称霸百年的大国,要稳扎稳打,留足余地,而且打的太猛,反而不好,容易出现速胜论和投降论的反复。
过去几年,就是在形成这套体系,比如对于稀土行业的全面整合,又比如建立全产业链的管理制度,已经形成了包括总量调控、产品溯源、战略储备等方方面面的管控体系,可以说稀土行业所有的环节、所有的参与企业,都已经被纳入管控。
完成这一步用了很长时间,但正因为不争一时、稳步推进,才能确保稳妥。
如果从最高层公开关注算起,那要追溯到2019年5月了,当时总书记到赣州考察稀土企业,当时就引起了海内外高度关注,当时国外猜测中国会动用稀土武器反制,而美国也非常恐慌,后来美国专门针对关键矿产和原材料供应链进行全面盘点,还推出了多项法案,但稀土矿物和提炼技术并不是核心护城河,关键是产业规模。
实际上,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出口管制体系的时候,我们当然不会轻易挥舞稀土这个利器,当然要先磨剑。于是就有了2021年初发布《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年底组建稀土集团,而各个层级也密集对稀土行业进行调研。
2022年中,小试牛刀,首次对两种稀土产品进行出口管制,但当时针对的主要目标并不是美国,而且只要进行事先报备审批基本都通过了,再然后就是制度化的体系,不如不可靠实体清单、反外国制裁法、出口管制法等等。
依据这些新法规,也在进行实践探索,比如去年针对球形石墨等调整出口管制政策。
现在的《稀土管理条例》是上述一系列政策、法律的进一步细化,特别注意的是,要求稀土所有环节的所有企业必须建立稀土产品流向记录制度,录入统一的稀土产品追溯信息系统,国家还要建立稀土储备体系。
“第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收购、加工、销售、出口非法开采或者非法冶炼分离的稀土产品。
第十四条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自然资源、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建立稀土产品追溯信息系统,加强对稀土产品全过程追溯管理,推进有关部门数据共享。
从事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综合利用和稀土产品出口的企业应当建立稀土产品流向记录制度,如实记录稀土产品流向信息并录入稀土产品追溯信息系统。”
不是进行武力威胁吗?不是说AI革命吗?不是要在芯片等领域进行限制吗?
不管搞什么,稀土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卡住这个命脉,这才是真正的卡脖子,想要绕过中国的稀土产业链也可以,只要下定决心,打破任期和党派斗争,持续投入至少数千亿美元、花上10年时间,也大概能勉强实现。
先不说在民粹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西方政党斗争越来越激烈,很难把一件违背资本主义原则的事情坚持10年,就算真的坚持下去了,关键的时间窗口也就是3-5年,10年后才能完成的,本就没有意义。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从关键岗位安排,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
■
未来怎么走: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