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奋(海底捞集团首任人力资源总监、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兼任数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曾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人才组专家)
目标,就是人们期望获得的成就和结果。有了目标,员工就有了看得见的努力方向;有了目标,员工就有了更深入地挖掘自己潜能的动力。以目标来激励员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为目标能催生行动力,使员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实现加薪、升职,取得事业成功。我家附近有一家海底捞餐厅,夏天我和先生习惯在晚上凉快后出去散步,有时就会碰上下班结伴回宿舍的海底捞服务员。大家碰面时自然会打招呼、寒暄一番,我常会问他们:“孩子们好,今天怎么样呀?”我这句并没有明确目的的关心总能获得与目标有关的反馈。有时,他们会兴高采烈地说“王老师,今天太开心了,我们的目标实现了,还超额完成了××× 桌”;有时,他们会有些沮丧地说“王老师,今天离目标还差××× 桌”。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感慨地跟先生说:“不知此时张勇是否已经进入了梦乡,但远在千里之外的基层员工这么晚了还在为目标完成与否操心,他很幸福呀!”“顾客是一桌一桌抓的”,真的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通过每个员工对目标日复一日的坚持盯、坚持抓、坚持做,扎扎实实地落到了实处。从上述我与服务员的对话中,大家不难发现,关于目标激励是否有效,有几个具体的评判标准。目标不清晰,员工就没有努力的方向,能力就无法聚焦,工作成果也就无法得到展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能给团队设定清晰的目标。设定什么样的“游戏规则”,才能让员工愿意持续挑战更高的目标?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会充分激发员工的斗志,达成了也会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而使劲跳都够不着的目标,则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甚至干脆选择放弃。我们也可以把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挑战目标和冲刺目标三个层次,达成每一个层次的目标,员工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以此来驱动员工不断努力。衡量目标恰当与否,也可以看这个目标对员工情绪的影响程度。如果员工的喜怒哀乐已经被目标实现与否所左右,说明目标能够充分牵引员工,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员工对目标实现与否毫不在意,则说明目标是无效的。 02
荣誉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能够激励人努力向上。国外有一句谚语,“没有荣誉感的人,就是没有灵魂的人”。只有不断激发员工的荣誉感,他们才能获得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而评比激励恰好可以极大地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因为竞赛评比能激发并强化动机,使动机得以保持。评比激励,一方面能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另一方面能让团队和个人及时感知到危机,进而快速找到应对方案。此外,评比激励还能增加团队的凝聚力,集中众人的智慧,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目标达成。为了提升公司整体的行政管理水平,红缨教育利用游戏化思维,在各部门间开展行政管理积分评比赛。具体规则是:每日积分,每月排名,当月排名第一的部门可以获得流动红旗,最后一名则会被颁发流动绿旗;赢得流动红旗的部门,将由老板买单请部门全体员工一起喝咖啡。积分评比内容包括考勤管理、办公环境的美化与维护、会议室使用与维护等多项行政管理内容,其中,考勤管理涉及的打卡部分,若员工忘记打卡,将不再直接扣个人的钱,而是转为扣部门的分数,第一次扣5 分,第二次、第三次翻番,但事不过三,再忘记打卡就开始扣个人的钱(事实上,自从开始新制度执行,再没有员工被扣过钱)。当然,除了有扣分项,还有加分项,如果员工忘记打卡扣了部门的分数,可以通过挣分来弥补。积分评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之前很多员工经常忘记打卡,一周后的数据显示员工忘记打卡频次大幅度下降。为了部门的荣誉,不仅部门负责人行动起来了,部门员工也时时互相提醒和监督。如果说过去考勤问题只是人事行政部门的事,现在它已经变成了部门自己的事—“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有个部门为了赢得流动红旗、争取到和老板一起喝咖啡的机会,还自行排出员工轮值表,每天由专人负责提醒大家把各项标准做到位。、有个员工下班时忘记打卡,并且人已经到家了,竟然被轮值员工要求打车回来补打卡。后来老板请这个部门员工喝咖啡时让大家谈谈感受,当事员工调侃道:“我这杯咖啡其实挺贵的……”大家才知道背后还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不过,看似简单易操作的评比激励,在有些企业的实施效果却不佳,为什么呢?以我的经验来看,无非是这三个环节没有做到位:比赛前,未做到人人皆知;比赛中,未做到人人在意;比赛后,未做到人人进步。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到位,评比激励都会成为一场走过场的“秀”,都会成为“为管理而管理”的形式主义。要切实发挥评比激励的作用,必须朝着“做到位”的方向努力:比赛前,宣传提前公布,做到人人皆知;比赛中,营造氛围,做到人人在意;比赛后,及时点评和奖惩,做到人人进步。 03
奖惩制度既是企业的管理工具,也是企业价值取向的载体,必须旗帜鲜明地让员工知道什么是鼓励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禁止的。第一,奖惩必须并存,做到奖优罚劣;有正有负,以正为主;努力变惩罚为学习。第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存。仅有物质激励是坑害下属,仅有精神激励则是愚弄下属。第三,奖惩要及时。所有问题发生后都要及时奖励或惩罚,否则奖惩效果会大打折扣。第五,奖惩要适度。过多的奖励容易让员工感到骄傲和满足,过少的奖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过多的惩罚会让员工感到不公平,过少的惩罚起不到警醒的作用。我在海底捞曾亲身经历过一次奖惩激励,深切感受到原来处罚也可以让人笑。海底捞的高管每月10 日都要向张勇提交“三思而行”(三思:思危机、思避让、思创新),即月度工作总结和行动计划。我由顾问转为履职后,也需要每月按时完成这项作业,最初的几个月我都按时提交了。转眼间又到了10 日,我加完班回到家已经深夜11 点多,突然想起来“三思而行”还没完成,但转念又想“偷个懒吧,明天再写,就晚一天嘛”。谁知道,第二天刚起床,张勇秘书的短信就到了:“王老师,您这个月的‘三思而行’未按时提交,张总说您也得接受处罚。”没按时提交肯定是不对的,我回复道:“没问题,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我今天补交。”没过一分钟,张勇的短信到了:“王老师,处罚你请张三、李四、王五……吃饭,在你家,带家属。”看到这条短信,我忍不住笑了,立刻回复道:“没问题。”在我看来,张勇对我的这个处罚简直太妙了,真可谓“一箭三雕”。其一,我刚由顾问转履职,虽然角色转换了,但不能在执行力上打折扣,该处罚的必须处罚,但处罚不一定非得让人哭,达到效果才是目的。其二,张勇让我请客的几个人,全都是要向他提交“三思而行”的高管,来我家吃饭本身就是一次教育的过程—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其三,我刚履职,公司规定下级不许请上级吃饭,但这样的处罚方式却为我与高管团队的融合创造了一次机会。管理是科学,领导是艺术,我不仅没有因处罚而沮丧,相反,还常常把这个处罚故事分享给各级管理者。 04
情感激励:想要索取,先要付出
“企业之内只能讲法,企业以外可以谈情”,基于这样的认知,有些管理者面对员工时总是黑着一张脸,居高临下,动不动命令、呵斥甚至贬低员工,但同时又渴望获得节节攀升的业绩。既然员工是创造业绩的主体,管理者凭什么一边歧视员工,一边又指望员工为团队创造价值呢?在我看来,管理者带团队要“三分讲道理,七分谈感情”,想要索取,先要付出。付出是得到的前提,我们只有付出了才有可能得到回报,没有付出,凭什么索取?管理者要遵循的“法”,并不单单指法律、法规这些狭义之法,更是指世界运行规律的广义之法,也就是社会的正道和大义,其中自然包括尊重人性。所以,管理者要重视对员工的情感激励,用自己心中的火点燃员工的工作热情。真诚是无价之宝,情感激励要建立在管理者对员工、对团队、对企业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如果管理者不真诚,对员工的情感激励就会显得非常刻意,甚至虚伪。比如管理者对员工夸张地吹捧,不但不会让员工感动,反而会使他们对管理者的用意产生怀疑。这样的情感激励是没有价值的,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此外,情感激励切忌厚此薄彼,一视同仁才能获得团队成员的信任,而信任恰恰是激活员工的引擎。细微之处显真情,管理者必须躬身入局,“食则同桌,卧则同榻”,时刻关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不能忽视任何细节。要从小处着手,时时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只要发现他们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努力工作的动力。当员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尤其是不幸时,管理者要有同理心,急员工之所急,必要时出面向企业争取资源、金钱等帮助员工渡过难关,并发动其他团队成员对员工进行安抚、鼓励以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对员工及其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会令他们感激不尽。而且,管理者和企业及时献爱心、献温暖也会赢得其他员工的好感,从而在企业中培养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使员工发自内心地热爱团队、忠于企业,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来源:本文节选自《连锁:持续成功的四项修炼》王奋 著,经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原创发布。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课程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