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股连续三日下跌,三天跌去近200点
1月3日,市场继续调整,2日失守3300点之后,沪指今天逼近3200点关口,尾盘14点20分左右,指数一度出现反弹,但马上又遭到卖盘抛售,下跌的趋势难以阻挡。截至收盘,沪指跌1.57%,深成指跌1.89%,创业板指跌2.16%。市场共615只个股上涨,55只个股涨停,4726只个股下跌。让人想起熔断机制那会的行情一样,惨不忍睹啊。今天的市场一言难尽,尽管昨天深夜监管紧急辟谣市场的小作文,但1月3日的A股依旧持续下跌。成交量在萎缩,从9月增量,存量,减量,说明资金在流出。空仓观望为主。
二、什么时候可以抢反弹呢?
1、恐慌出清了?现在出清了吗?应该没有除非大面积跌停比如500家1000家。2、政策出强烈预期的政策,或者是超预期政策。3、资金回流估计要春节以后了,所以小伙伴们最近都悠着点。
三、回避垃圾个股名单如下图表:
商誉特别高的公司要回避共14家如下图
四、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7年,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制度更加完善,监管体系、监管机制、监管方式更好适应医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质量效率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监管显著加强,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建成与医药创新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到2035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有效、可及得到充分保障,医药产业具有更强的创新创造力和全球竞争力,基本实现监管现代化。
利好中药、医疗器械板块、创新药、生物制品概念股;
梳理了《意见》的十大要点:
1.加大中药研发创新支持力度。
完善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特色审评证据体系,建立医疗机构规范收集整理人用经验数据的机制。健全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监管体系。积极支持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鼓励运用符合产品特点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改进已上市中药品种。
2.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审批上市。
对临床急需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境外已上市药品、联合疫苗、放射性药品、珍稀濒危药材替代品的申报品种,以及医用机器人、脑机接口设备、放射性治疗设备、医学影像设备、创新中医诊疗设备等高端医疗装备和高端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评审批。
3.优化药品医疗器械注册检验。
将药品注册检验、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和进口药品通关检验每批次用量从全项检验用量的3倍减为2倍。畅通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优先检验绿色通道,对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实行即收即检。
4.优化进口药材管理,
扩大境外优质药材资源进口。
境外已上市药品在取得我国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后,对符合要求的获批前商业规模批次产品,允许进口销售。优化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医疗器械转移至境内生产的审评审批流程,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将原研药品和高端医疗装备等引进境内生产。
5.探索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模式。
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家药监局同意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产工艺、设施设备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率先推进抗体偶联药物、多联多价疫苗等分段生产。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统一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下,以自建产能或者委托生产形式开展跨境分段生产。
6.优化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研究组建人工智能、医用机器人等前沿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
7.积极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推广使用。
加大创新药临床综合评价力度,加强评价结果分析应用。研究试行以药学和临床价值为基础的新上市药品企业自评,优化新上市药品挂网服务。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功能定位,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研究规范医保医用耗材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医疗机构采购使用。
8.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机制。
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家药监局同意后,在部分地区开展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将审评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
9.促进仿制药质量提升。
优化仿制药审评、核查工作机制,基于产品风险加大批准前动态检查力度。加强对委托研发、受托生产和上市后变更的监管,支持信息化水平高、质量保证和风险防控能力强的企业接受委托。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逐步向滴眼剂、贴剂、喷雾剂等剂型拓展。
10.推进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授权。
在充分评估风险基础上,逐步扩大授权实施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检验检测机构和品种范围。季节性流感疫苗等品种的批签发时限缩短至45个工作日以内。
五、部分受益相关概念的个股:
1、
鲁抗医药(600789
)现有概念:
流感
治疗+药品拟中选集采+合成生物+宠物经济
1、公司是抗生素龙头,主营抗生素原料药、制剂等抗感染类药物。2、2024年12月19日晚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赛特公司参加了第十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的投标工作,四款药品拟中选。3、注射用青霉素钠、哌拉西林钠和氨苄西林钠在2023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485.9万元、1.1亿元和1.61亿元,分别占公司2023年营收的1.06%、1.8%和2.62%。本次中选后,若签订购销合同并实施,将有助于扩大产品销售。4、据网络调研信息,公司反式乌头酸酯-增塑剂产业化项目将于2024年年底建成,预计产能近千吨,投产后约占全球市场份额10%。5、公司兽药原料与兽药制剂销售多措并举,通过以终端为主,辅助渠道营销的运营模式,实现集团客户、中大型养殖场和渠道散户的全面覆盖。
公司属于国有企业。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同仁堂(600085)
公司以生产,销售传统中成药为主业,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为代表的产品及众多经典药品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在临床病患治疗中盛享美誉。公司产品主要依靠传统经销商渠道将产品销往市场,部分通过自有零售药店销往终端,通过各地药品招标采购方式销售的产品份额较小。公司成立品种运营事业部,终端事业部,医疗事业部,药酒事业部和大品种专项小组,发展品种专项小组形成“4 2”经营模式,合理划定各事业部职能,通过全面梳理品种,统筹推进线上与线下双渠道销售,稳步拓展传统经销商,自有零售终端及互联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