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有棵树会出事
。
这家仅成立六年便登陆新三板,被称为“跨境电商第一股”的跨境供应平台,曾经被资本疯狂追逐,在短短三年创造营收神话,但就是这样一家曾经的明星公司,却一步踏错,在一天内险些遭受灭顶之灾!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来源:新财富杂志
作者:谢碧媛(ID:newfortune)
曾经的跨境龙头
“出了这样的事,谁还睡得着啊。”有棵树的工作人员,应该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2017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称,海豚跨境科技(香港)有限公司销售国家质检总局禁止销售的日本核辐区食品,业界哗然。
海豚供应链正是新三板明星企业——有棵树(836586.OC)旗下全资子公司。
有棵树出事,之所以引起业界震动,是因为
这家号称中国跨界电商最大的供应链平台,为国内众多的电商提供货源,几乎包括国内所有一线电商平台。
根据其年报介绍,有棵树作为海淘产品战略合作供应商角色,合作客户包括
京东全球购、宝宝树、丰趣海淘、唯品会、贝贝网、小红书
等,而B2B2C模式下,有棵树作为代发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客户包括
淘宝卖家、天猫国际卖家、宝宝树、蜜芽宝贝、唯品会、聚美优品
等。
而上述客户,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国内跨境购渠道。
这也意味着,极有可能存在以上平台商户从海豚供应链采购货物并再度卖给消费者的情况。
有棵树出事,引发的轰动效应,便可以理解了。
虽然海豚供应链COO刘柳对媒体回复,“我们做的是跨境、境外生意,采购、销售是海豚供应链在香港运营,所有的合同往来都是海豚供应链和注册在香港的公司进行交易,我们已经在香港完成了货品的销售”,也就是说,只有作为海豚供应链香港的客户将出事的卡乐比麦片售卖给内地商家,才有可能流入国内,但这条渠道,显然很难封住。
而海豚供应链作为批发端,也无法控制这些流出渠道。
也就在“3·15晚会”爆出当天,蝴蝶效应就开始显现了。3月15日晚间,金达威(002626)公告称,由于拟收购对象深圳有棵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单方面不可撤销地终止交易,最终导致了重大事项筹划的终止。
这又是怎么回事?资方遗弃?还是创始人的自我保护措施启动?
根据媒体的报道,原来金达威与有棵树实际控制人肖四清曾经于2017年3月8日在深圳签署了金达威全资收购有棵树的合作意向书。隔天,金达威停牌,准备收购事宜。但谁也没料到,
仅仅6天后,有棵树出事了。
可以预想,卡乐比麦片事件将会给有棵树带来的排山倒海般的负面影响。
而被媒体视为“幸运”的是,金达威似乎“躲过一劫”,虽然是肖四清单方面决定不可撤销地终止交易,但市场普遍认为,这和3.15事件有关。而
背后究竟又有怎样的缘由,可能只有有棵树实际控制人肖四清知道了。而金达威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仍未有定论,毕竟有棵树,至少曾经是资本市场不可多得的跨境电商优质标的。
而有棵树背后的股东们,则似乎没有这么“幸运”了。
作为行业龙头,有棵树似乎搭上了行业爆发增长的风口。2013年-2015年,有棵树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007亿元、2.33亿元和10.78亿元,3年间飙涨1539倍。
而2015年,有棵树也迎来了A轮融资,2015年6月11日,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海竑通、仪征海之创、中山祈恩分别对其投资6000万元、1619万元、381万元、2000万元,合计投资额为1亿元。并且在此轮融资的半个月后,有棵树进行了B轮投资,极具实力背景的建研科技、汤臣倍健领投,融资额度为4亿元。
随后,有棵树成功挂牌新三板。
而就在今年,有棵树又获得由方正和生、中信金石领投,总计约4亿元的C轮融资。A+B+C三轮融资,合计金额为9亿元。
C轮后,这家国内跨界供应链龙头的估值,高达30亿元,并曾计划在2017年上市主板。
在资本眼中,这样一家备受投资人青睐的企业,当是不可多得的优质标的。但作为B轮融资领头方也是第二大股东的汤臣倍健,不知道是否还这样想?
面对躺枪的局面,汤臣倍健曾开脱道,公司对有棵树为股权投资,并没有参与有棵树的日常经营。但根据媒体的报道,汤臣倍健在战略投资有棵树之后,还向其委派汤臣倍健副总经理龙翠耘担任有棵树董事至今。而按照当时的公告,二者的合作,也被界定为战略合作伙伴,并且汤臣倍健和有棵树将在供应链及进口健康产品、全新销售渠道、电子商务销售方式和大数据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大健康领域的跨境电商平台。
这种种表明,两者的关系,并非股权投资这么简单。而汤臣倍健这次,也被媒体解读为:业绩长期承压,突围跨境电商投资有棵树,惨遭危机。
接下来怎么办?汤臣倍健是否会彻底脱离有棵树的企业架构?有棵树复牌后是否会大跌而引发资本出逃?后期的蝴蝶效应,是否会让这家企业面临灭顶风险?
而这背后,则关键要看,有棵树的实际控制人,肖四清怎么处理这次信任危机了。
白手起家踏入跨境风口
根据能查到的零星资料显示,有棵树创立于2010年,也有说法是2007年,而创始人为肖四清。肖四清曾经的工作地点,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深圳华强北。
在这个方圆不足2平方公里的地方,一夜暴富的故事经常上演。这里曾经走出过50多个亿万富翁,也走出了腾讯、神州电脑、同洲电子等企业,而肖四清,也是起家于此。
肖四清的起点,是华强北的租用柜台,而初始资金,竟然是当时国外日渐红火的无人机配件。凭借精准的眼光,肖四清拿到了第一桶金。
随后肖四清将办公室搬至坂田写字楼里,在eBay上做起了一个普通的电商。
2010年,创办有棵树。2011年,有棵树获得eBay中国跨境交易50强以及阿里巴巴深圳区风云网商称号。
2013年,可能是资金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有棵树开始准备大力完善企业架构。大力引入来自香港、有国外商业经验的职业高管团队加入。
渐入正轨的有棵树,开始进入急速发展的阶段。
2014年,有棵树的出口业务已经遍及eBay、阿里巴巴国际站、Amazon、速卖通等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主营品类涵盖航模、数码电子、摄影器材、服饰鞋帽、美容、车载、灯具、安防、家居类等。
而这时的有棵树,出口业务开始增长乏力,竞争日益加剧外环境也促使它要开始转变。
肖四清,看中了进口电商这块蛋糕。
当时的有棵树已经在香港、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地总共拥有5个仓库,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上游供应链。也是从2014年开始,有棵树开始面向国内市场进行全网销售。
同时涵盖进、出口业务,不仅让有棵树登上了业界NO.1的地位,也推其陷入危局。
2016年上半年,有棵树的净利率只有2.6%。有棵树解释道,净利率比2015年全年有所下降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海淘业务结构大幅提高,综合毛利水平有所下降;二是公司持续投入海外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净利率水平有所拖累。而2015年年报显示,有棵树经过下半年大规模扩张海淘业务,毛利也仅维持在15%左右。
而相对应的,却是有棵树大规模爆发的营收额。2016年上半年,有棵树的业务继续快速增长,前6个月营收达到10.98亿元,比2015年全年收入还多出2000万,对应的净利润为2957.45万元,同比大涨660.67%。
但媒体曝光的另一组数据却显示了其背后的核心问题。
2013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6.85万元,但此后,该指标长期为负值。2014年度,有棵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00.7万元;2015年度为-2.8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236.9%;2016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为-8024.65万元。
根据媒体的报道,
海淘销售结算模式主要为赊销,采购方式主要为预付,海淘应收账款较去年同期增加1.32亿元,且海淘存货较去年同期增加1.06亿元。
即使通过数轮上亿融资,登陆新三板,有棵树的现金流状况仍旧没有改善。根本原因,除了上述的回款方式,更大部分,则在于其急速的发展。
人员储备、市场拓展,市场铺开的同时需要大量的现金流。而肖四清,也为了实现抢先一步的布局,而花了重金。
为了融到钱,肖四清陷入疯狂的“对赌”模式。
多轮融资中,与对方签订了对赌协议,其中包括业绩承诺和上市时间约定两大块。
在挂牌新三板前,有棵树完成了A轮和B轮两轮融资。两次融资投资对象各有不同,相同的是,有棵树方面与两轮投资者都签订了对赌协议。
而
A轮的对赌,尤为大胆。
业绩承诺和补偿条款如下:公司2015 年和2016 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000 万元和9,700 万元,如公司2015 年和2016年任意年度截至当期期末累积实际净利润低于截至当期期末累积承诺净利润的90%,即分别低于6,300 万元和15,030 万元,则肖四清、李鹏、有棵树基金需向广发信德、上海海竑通、仪征海之创、中山祈恩进行现金补偿。
回售条款如下:若有棵树未能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实现在中国证券交易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或有棵树2015年和2016年任一年度净利润低于当年承诺净利润的80%。则A轮投资者有权向肖四清、李鹏、有棵树基金回售持有的有棵树全部股份,肖四清、李鹏、有棵树基金应以现金形式对股份进行收购。
公开资料显示,有棵树2013年、2014年、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007亿元、2.33亿元和10.78亿元;2.4万元、352.61万元和6486.71万元。而2016年上半年营收为10.98亿元,净利润为2957万元,而这和15,030 万元还有相当的差距。
虽然企业在对赌协议中,关于业绩承诺的约定,往往只是为了对企业的造血能力进行侧面说明,以支撑融资企业的高估值。而关于上市的条款,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关于上市的条款规定,则更为冒险。
有棵树要想结束与A轮投资者的这场对赌,就必须登上主板市场。
而当前面对的困境,则更添诸多风险。
而B轮融资的对赌内容,则增加了有棵树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选项。
2016年4月6日有棵树挂牌新三板,B轮对赌协议失效。
但随后,肖四清在最新的一轮融资里,又签订了对赌协议。
根据媒体的报道,2016年9月的融资,肖四清、有棵树总经理李鹏与华益成路达成的对赌安排,对赌内容如下:
如有棵树未能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实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或有棵树出现严重过错并导致有棵树不具备或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则华益成路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对方在三个月内以共同连带方式按约定价格以现金形式回购/受让华益成路通过本次发行取得的全部公司股票。
另外,肖四清等亦承诺有棵树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的业绩目标为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5亿元、2.1亿和3.5亿元。
主板上市、不能有严重过错导致不具备上市条件、相对当前极为高企的业绩承诺...根据有棵树的现状来看,都有相当的风险,充满了诸多未知。
一次次的对赌,一次次的风险承压,推动了一棵树的急速扩张,也将其推直了颇为危险的境地。而偶然的一次危机效应,也随之被放大。
基于当前的背景,遭遇危机后的有棵树,股东们是否会一如既往地跟随?有棵树背后庞大的客户群体,又是否能陪伴有棵树成功度过这次信任危机的难关?而危机的爆发,是否会加速资金链重压而导致全盘皆输的危机?
一切,可能还需等待时间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