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花灯、游园会、舞龙……杭州元宵活动推荐! ·  昨天  
余杭时报  ·  今天22时10分!余杭正式进入…… ·  3 天前  
余杭时报  ·  余杭这些重大项目,春节不停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悟空,再次西游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 2024-03-04 18:57

正文

备受网友关注的 国产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 (Black Myth:Wukong)日前获批版号,并登顶 Steam 平台未发售游戏关注榜榜首,截至发稿,追随者达28万。


图源 Steam DB 官网


四年前,它的游戏演示在视频网站爆火,不到三天的时间内,单在哔哩哔哩的播放量就超过了一千万。而它的背后,是一支来自杭州市西湖区艺创小镇的年轻团队。


今天,这个纯纯的中国故事,全全由中国人制作的游戏,正带着中国的文化再度“西游”。



01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一首《敢问路在何方》,86版《西游记》电视剧牵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


从1941年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到1999年的52集动画连续剧《西游记》的片头曲《猴哥》高唱“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从中国早期网文的代表作《悟空传》,到2015年豪取9.56亿票房的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有人说,“西游”的剧情太熟了。实际上,作为改编版本最多的四大名著, 中国人总会在不同年龄看到不同类型的“西游”作品 ,每一次改编都体现出不同的社会历史经验。


不同年代影视作品中的“孙悟空”,图源 豆瓣电影


小的时候看“西游”,看的是猴哥关关收妖,感受到的是八十一难的层层刺激,当人至社会重温“西游”,则会看到一部神怪小说中蕴藏的、点到即止的社会真相,在《黑神话:悟空》中,我们看到的是玩家在与扮演的“小猴子”的互动中,实现自我意志的打磨与蜕变。


有人说,“西游”的形式太熟了。而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始,文艺创作重整旗鼓,之后又出现了《哪吒:魔童降世》、《白蛇:缘起》这样具备“中国特色,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


凭借雄厚的游戏工业实力,《黑神话:悟空》放大了“西游”新体验。演示视频中,“七十二变”、“画地为牢”等耳熟能详的细节,在游戏中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新游戏回味老形式。当86版《西游记》电视剧序曲《云宫迅音》响起,一个个看着《西游记》长大的青年们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不如一句 “悟空”来得亲切。


图源 《黑神话:悟空》官网



02


当前,人们在《黑神话:悟空》身上看到的意义远大于一个IP,一个游戏。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说:“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好我们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 “西游”是一个标志性元素。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我们的脚跟,赢得更多的认同。《黑神话:悟空》多年的开发探索,也启发我们不少思考——


对传统文化的大胆表达和再定义。 改编发力的方向不是和原著争锋,而是致力于对原著和时代契合点的阐发。应当认识到,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其内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发展。


在彰显原著设定的同时,《黑神话:悟空》大胆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小猴子追寻孙悟空西天取经的足迹的故事,却没有失去来自《西游记》的文化认同。反抗权威、个体独立,以及人生答案需要自己去冒险求取,这些来自原著的观念,同样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文化认同,是当代世界所推崇的独特价值观。


游戏实机图,图源 浙江出版传媒


打造强大的、现代化的文化载体。 当前,本自《西游记》故事或形象,往往装着欧美日韩自身内容的旧酒,成了 “一群不是中国人的中国人,拍了一部不是中国神话的中国神话,输出了不是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化给全世界”的奇特现象。


中式奇幻,始终要由我们自己来讲给世界听,才最有味道。 在2023年的科隆国际游戏展上,《黑神话:悟空》就像是中国文化的“外交官”,用世界最顶尖的、海外最认可的玩法形式和沉浸体验,去展示“西游”这个题材,掀起了一股“西游热”,引得海外山呼海啸般的“真香”。


借用出版方在公众号的一句评价:《黑神话:悟空》的大热,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海外市场的吸引力。这种文化输出不仅提升了中国游戏的国际形象,也为全球玩家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新途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