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创新金融圈
“深圳创新金融圈”官方公众账号。旨在打造金融从业者生态圈。及时解读最新金融政策,跟进前沿资讯,举办各类线下沙龙活动,发布金融业最新招聘信息,实时对接优质项目及资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创新金融圈

中国三四线城市的赚钱机会越来越清淅

深圳创新金融圈  · 公众号  · 深圳  · 2017-07-11 11:29

正文

来源:网络。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

一、小镇青年是谁?


一个典型的小镇青年,年龄通常在25到35岁,生活在相对富裕的三线城市,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在父母的安排下在老家有一份得体的工作,无心在一线城市打拼,但生活质量很高。老家相对便宜的房价使得小镇青年们没有住房贷款的沉重压力,开着10万左右的轿车,与一线城市的朋友相比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淘宝、微博、朋友圈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周边朋友、同学出国比例越来越高,海淘、出境游也成为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剂。


1、为什么小镇青年的比例越来越高?

从人口的角度看,三线城市总人口增长明显比一、二线城市迅猛,近十年内达到翻倍,三线城市的人口数是一线城市的6倍左右。从人口基数上来说,未来消费升级的重心消费群体,必然在人口规模更大的三、四线城市。

从年龄分布来看,中国大陆25-34岁主力消费人群占据总人口比例高达32.1%,超过世界和亚太地区平均水平。25-44岁年龄段是主力消费人群,以80、90后年轻人为主导的消费人群结构已经形成。新的人口结构所受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背景不一样,形成了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消费行为习惯。

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常住人口在2015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人口回流的现象已经出现。从通勤的角度看,2015年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6.65亿人次,同比下降-1.7%;2015年居民用水量19.64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1%。



2、 小镇青年的消费习惯有什么不同?

中国长期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带来了新一代青年思维的不同,与上一代人牺牲自身资源和需求去满足下一代不同,新一代青年更加关心自身消费需求的实现。

从消费信心指数看,90后年龄群体的消费信心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作为富有个性的消费群体,90后群体购物的态度更加开放,喜欢尝鲜,有着更强烈的消费意愿。


我国留学及回国人数逐年递增,近十年来留学回国人数CAGR达到28.5%。从1978年到2015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其中221.86万人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79.87%。

而年轻群体具有更加标签化的消费特征,通常体现在手机、服装品牌、餐饮消费场所等生活的多个方面。

二、小镇青年消费升级的背后动力


1、三四线城市购买力正在快速上升

购买力是决定耐用消费品最直接的因素。从宏观层面看,从80年代开始到2008为近30年期间,全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自2008年开始,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开始出现下滑趋势,三四线与一二线的收入差距在缩小。

从农村居民绝对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2000年后开始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一方面,人口红利末期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带动了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于农村经济的扶持也在增加。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家庭消费中产阶级及以上占比将大幅度提升,预计2022年达到81%,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最主要贡献。其中,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将成为未来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


2、 现象: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从微观层面来看,以汽车消费的变化为例,汽车绝对销量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越来越高,以往被视作奢侈品的汽车已经在三四线城市快速普及。从统计数据上看,若将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划分为5个等级,对应为四线城市,则2008年以来三四线城市的汽车销量增速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占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未来随着用户消费力提升和终端渠道下沉,将成为主要的新车增量市场。

三四线城市的汽车消费中端市场成长最快。根据罗兰贝格的统计数据,价格区间在8万-18万的汽车消费在三级以下城市增长最为明显。

从二次购买的换车情况看,三线以下城市中更换为中端品牌的比例最高,其中低端品牌车主换车首选升级中端品牌。

三四线城市汽车消费潜在意愿远超一二线城市。从购买意愿的角度看,初步完成城镇化建设的三四线城市居民对私家车的需求也进入爆发期。庞大的城市基数和购车人群代表着未来三四线广阔的购车市场。根据汽车周刊2016年的统计报告,未来一年欲购车用户中三线以下城市占比达到77%,远超一二线城市。


3、消费升级本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上移

2.3.1 从基础型消费向更高阶层的消费转变


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以往的可支配收入最终大多转变成了银行存款。购置房产、子女教育、养老准备、医疗花费等潜在需求的现实存在,中国人不敢花钱而大多选择了最为保险的银行存款方式。因此,中国的储蓄率相对于周边及欧美国家一直处于高位。

过去几年,随着家庭财富的累积,相对于上一代人家庭视角下的选择,90后更多站在自我视角下,储蓄率是下降的。从文化相对接近的整个东亚地区看,其消费习惯和本质都较为类似。由于三四线房地产消费水平与一二线城市存在巨大差异,在没有房贷压力情况下,实际可支配收入蕴含的能量更大。而目前实际情况下年轻群体面临的选择不外乎以下几种:

1)买不起房:退而求其次选择在其他消费需求上寻求补偿。

2)已经有房,不需要再买:对于更高层次需求的追求更为强烈。

3)存款买房,选择不消费或少消费: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已越来越少出现,仅仅依靠压抑个人消费需求依然买不起房,而更多需要依靠家庭支持(即前文所说的牺牲上一代数十年的消费需求形成的强大购买力)。

参考日本的发展历史,在人口红利后期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蓝领和白领收入区分程度不明显,大量人就业在服务业,国民收入实际差距在缩小。正如郭台铭所说:“中国大陆员工工资上涨是必然趋势,中产阶级将崛起。

事实上,消费升级的本质意味着消费的种类从基础型消费向更高阶层的消费转变。在完成了生理性的需求之后,在购买力允许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层级将会自发上移。

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消费者愿意为一些边际改善支付更高溢价。这些溢价具体地体现在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1)炫耀性消费(名牌、奢侈品)

炫耀性消费可以通过远超物品使用价值的消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以奢侈品行业为例,根据《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比例高达46%。在过去十年间,全球奢侈品新增消费需求中超过70%来自于中国消费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