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卫西谛照常生活
卫西谛个人公共平台(随笔有关电影、旅行、摄影、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明海南  ·  九年坚守!海南澄迈这个村的“爱心长跑”超暖 ·  13 小时前  
文明海南  ·  九年坚守!海南澄迈这个村的“爱心长跑”超暖 ·  13 小时前  
江西日报  ·  突然爆火!一上线就售罄 ·  昨天  
江西日报  ·  突然爆火!一上线就售罄 ·  昨天  
娱乐资本论  ·  不走2024弯路,今年春节档胜在“合家欢”+ ... ·  昨天  
娱乐资本论  ·  不走2024弯路,今年春节档胜在“合家欢”+ ... ·  昨天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  3 天前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  3 天前  
直播海南  ·  美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卫西谛照常生活

Day 256 库布里克的烛光

卫西谛照常生活  · 公众号  ·  · 2017-08-16 21:26

正文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第 256

2017 8 15 日星期二


片名:巴里·林登 Barry Lyndon (1975) ,斯坦利·库布里克


南京,家




当我看完《巴里·林登》,回想起昨天相同时长的《天堂的孩子》。从马塞尔·卡尔内到库布里克——以及之后我将继续重温的几部鸿篇巨制的导演,都试图通过展现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切面,全景式地观察人的心性和行为。当电影的时间来到尽头,我们的心理好像就能浮现那个时代的整个世界。

这是“和电影生活在一起”以来第一次看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为影迷的人,都会经历《发条橙子》的洗礼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好像就是如此) 。肆意的暴力、奇异的速度和光线、反讽的音乐、还有夸张的批判性,都让人莫名兴奋,但多少有些不知所措。之后陆续看过他几乎所有的电影,已经谈不上喜欢了。

《巴里·林登》也许是我最爱的一部库布里克作品。它既显示了他作为完美主义者的卓越技巧,同时也比较含蓄,不那么歇斯底里。同时这部电影对人的世界和人的命运反应出来的悲哀和消极的观点,也正好是我感同身受的。

据说电影的起因是因为“自己有一座富丽堂皇、具有英国 18 世纪风格的庄园”,所以他才决定将同时代的这部小说搬上银幕。起初的预算是 250 万美元,花了 10 个星期时间,而影片只拍摄了十分之一。因为库布里克追求的真实氛围,影片全部实景拍摄,奢华的服装也大多是古董。电影中的重要场景林登夫人的哈克顿城堡——至少在四座宅邸拍摄。 (诺曼·卡根,《库布里克的而电影》)

我们在《巴里·林登》面前,就像被带到了 18 世纪的乡村和庄园。库布里克重塑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习惯。他用一种“慢速后退式变焦拍摄”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往往是从人物的特写缓慢转变为全景画面,据说这是当时绘画作品的特点。音乐也同样是当时作曲家的作品:巴赫、维瓦尔第、莫扎特、舒伯特。我们的感官就像被限制在 18 世纪的烛光之中。



电影的前半部,是一名叫做雷蒙德·巴里的爱尔兰乡村青年如何成为挤进欧洲上流社会的巴里·林登的故事。开场是交代雷蒙德的父亲死于一场决斗,起因不过是买马时和人起了争执。对死亡的选择,草率而且毫无意义,暴力因子也种在雷蒙德的内心。应该说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巴里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始于纯真的初恋。

与情敌之间的一次决斗,让巴里远走天涯,先是加入英国军队、然后被迫加入普鲁士军队,最后通过一位高明的赌徒骑士,而恢复了自由。雷蒙德·巴里最终娶到了高贵的林登夫人,而成为生活在庄园里的巴里·林登。至此,他经历了社会的所有阶层。

库布里克通过巴里参加的“欧洲七年战争”( 1754 年至 1763 年),描绘了战争的恐怖又滑稽的画面:两军对垒,穿着鲜艳的军装、迈着齐整的步伐的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下前进,就像玩偶一样栽倒在地,剩下的士兵则在鼓声中继续向前,然后又一批倒下。但是人在自己的时代有多少选择性吗?库布里克的答案是:没有。人的动机不再重要。无非是生存的必需,然后是功利的趋势。

当巴里·林登进入了另一个人生的阶段,我们发现上流社会的生活,在浮华的表面下全是丑陋和空洞。宫廷里的寄生虫,和战场上倒下的无名小卒们一样,毫无意义地活着。巴里·林登和大多数人一样,在军旅生涯和异乡漂泊中,年轻时存有的浪漫思想,早已化为灰烬。在室内夜景中,库布里克再三展现出难以言喻之美的“烛光戏”:但是人性的单调和卑微,似乎根本配不上温柔的光线。

语气遥远而反讽的旁白者,预言巴里·林登“注定在贫穷、孤独、无子的悲痛中度过余生”。他的姓氏虽然被改,他的平民出身和暴力因子决定了他无法如愿以偿的活下去。在巴里·林登人生最后一次决斗中,因为一次恻隐和正派的行为,让他丢到了一条腿,被永远逐回了爱尔兰乡村的老家。

《巴里·林登》每个场景几乎都展示了库布里克对电影摄影艺术的苛求。但回想起来,整部电影几乎没有一个“好人”,没有一个高尚的人,所有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而忙活着——而旁白者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们现在都平等了”,无非是尘归尘、土归土。对应着精神堕落的人间,摄影机总在展现大自然的美,朴素、平静、恒久,只是为急着为前程奔波、为命运赶路的人们是不会注意到。



38 周“艺术大片”



天堂的孩子 Les enfants du paradis (1945) ,马塞尔·卡尔内

巴里·林登 Barry Lyndon (1975) ,斯坦利·库布里克

一九零零 Novecento (1976)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芬妮与亚历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 ,英格玛·伯格曼

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大卫·里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江西日报  ·  突然爆火!一上线就售罄
昨天
江西日报  ·  突然爆火!一上线就售罄
昨天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3 天前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3 天前
直播海南  ·  美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4 天前
儿童摄影引导技巧  ·  【婴儿摄影】奇迹 | Anne Geddes
8 年前
科学松鼠会  ·  X和γ射线观测限定时空量子“泡沫”
7 年前
山西老乡俱乐部  ·  【山西早知道】-2017.4.19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