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很幸福,那么对你而言,整理凌乱的桌面或者乱七八糟的衣橱,就是小事一桩。然而,如果能够把这样的小事做好,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如果身处在乱糟糟的环境中,你可能会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然而一旦收拾利索,你马上就会满血复活、精神抖擞。
处理掉那些不用的、不需要的、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者处理掉损坏的、不合适的东西,既能节省空间,又能放空大脑,这样我们就能够腾出更多的空间放置或者记住对自己重要的东西。这一点适用于大多数人。
通常,当周围环境悄无声息地变得混乱时,你会觉得自己无法抽出时间去应付这种状况。你很忙,根本没时间理会这些。但是你也明白,
管理好个人物品,有利于改善情绪状态、增进身体健康、激发大脑活力,甚至会促进社交生活。
现在,无论多忙,你逼自己每天至少花几分钟时间来收拾、整理一下。哪怕马上要交的稿子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也要拿出 20 分钟的时间收拾一下办公室,因为整理文件能让你头脑清醒。
这种习惯一旦开始,坚持下来就比较容易了。
诚然,有些人觉得在新年、春天伊始或者劳动节前夕进行大扫除比较吉利,但是,
当下也永远是开始整理的最佳时机。
试想:“一天早上醒来后,你心血来潮,决定收拾一下地下室。周日一整天你都在忙这个,干得热火朝天,恨不得一直干到天亮。周一早上你起得很早,就为了坐在那里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在难熬的一周开始前,这次大扫除让你精神抖擞。”
1
外在秩序有助于节省时间、金钱、空间,让你保持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每天,你都可以生活得有条不紊,不用浪费时间找东西,不用费力去收拾东西,也不用跑出去再买一个自己已有的类似的东西。打扫卫生也变得更容易。生活不再那么令人沮丧、那么匆匆忙忙、那么局促不安,你也不用把生命浪费在一些琐事和无谓的烦恼上。
2
外在秩序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你跟人唠叨或者与人争论的时间变少了,也不用再问那些无聊的问题,比如“你的护照呢?”“你的爽肤水呢?”“谁把屋里搞得一团糟?”“那个东西跑哪儿了?”等等。
3
外在秩序有助于
平复人的内心
。
你感受到了真正的放松,因为手忙脚乱处理杂物的压力不见了。一旦没有了视觉上的干扰,你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头脑也会更清晰,安排事务也会更从容,创造力也会更丰富。
家和办公室不应是压力的来源,而是让人感到舒适和精力充沛的地方,因为我们能毫不费力地看到或者找到每一样东西。这种感觉令人沉醉。你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自己重视的每一样东西。一个人的身体体验会影响情感体验,因此,当置身于井然有序的环境时,我们的内心也会更加平静。
4
外在秩序有助于
减少内疚感
。
你对自己从未用过的东西和从未完成的项目会感到内疚。当你充分利用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时,你便不会去买更多。你想自己在百年之后不必给后人留下太多负担来处理你的杂物。
5
外在秩序有助于
让自己树立一个更为积极的形象
。
建立自己的秩序让你觉得更自制、更自信、更有能力。一旦清理了自己不需要的、不常使用的或者不喜欢的东西,周围最为重要的东西也就显现出来了——不但你能看到,其他人也能看到。精心整理后的空间和东西反映了最真实的自你。
6
外在秩序有助于
消除你担心被他人评判的恐惧
。
你变得更加好客,因为你可以邀请朋友来你家,而且不用花几个小时做准备工作。你并不担心会有不速之客或紧急维修人员上门。你乐于向别人展示你的空间。
7
外在秩序有助于反映你现在的生活。
因为处理了那些曾经在你的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东西,你便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当下重要的事情。家里不再有孩子们小时候玩的大型玩具,书架上不再堆满一排排厚厚的法律书籍。虽然你也保留了过去一些珍贵的纪念品,但大部分空间都用来放置当下重要的东西。
8
外在秩序让人感到一切皆有可能。
太多的东西堆积在一起会让你崩溃。当无法摆脱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时,你就好像被困住了一样。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断舍离后,你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应该买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在哪里生活,应该如何生活——因为不再受身外之物的束缚,你感觉自己重生了。
9
外在秩序让人目标更明确。
你知道自己拥有什么,为什么拥有它,以及它属于哪里。你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不会随心所欲,不会犹豫不决,也不会做出常规选择。身边的东西都有其存在价值,供你随时使用。
周围的空间会塑造我们的思想,身外之物会改变我们的情绪。虽然环境和周围的物件很难直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来改善自己的精神状态。
我们的思想依赖于个人的感官经验,因此感官的愉悦会让我们精神抖擞。
在思考混乱对你自身幸福感的影响和流行文化中人们对这个主题的热情时,你会发现,目前竟然没有关于这方面较为完整的调查研究。
现有的研究大都倾向于回答诸如这样的问题:“有条理或者一团糟哪个更好?”在你看来,答案似乎很明显:这得视情况而定,因为
我们都对“更好”有不同的定义。
我们必须用适合自己的方式面对混乱。
值得珍视的东西、令你感到愉悦的环境、与生俱来的习惯、家庭或者工作场所的变化——对于这些情况你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要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没有所谓“正确”或者“最好”的办法。
事实上,你应该建立能让自己倍感幸福的外在秩序。而铺床、 整理文件、 清空收件箱这些事本身都毫无魔力,只有当我们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时,这些努力才有意义。
当你能够轻松找到所需之物, 在自己的空间中感觉良好,并且不受身外之物所累时,这才算达到了正确的秩序水平。对于有些人来说,看起来一团糟的状况也很合适。
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专家坚称他们已经找到了所谓“正确”的办法?这其实是人的天性——寻求建议时,我们都想得到一个精确的、标准化的成功模板;给出建议时,我们又坚持认为对自己很有效的策略一定会对其他人奏效。但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
有些人想每天清理一点儿杂物,
有些人想每天工作 14 个小时;
有些人与买得太多做斗争,
有些人(比如你)在与买得太少做斗争;
有些人对财物有着强烈的依恋,
有些人对财物则没有太多的感觉;
有些人非常小心地管理自己的财物,
有些人却很少考虑自己需要买什么和东西应该放在哪里;
有些人深受极简主义承诺的吸引,有些人则不以为然。
尽管如此,虽然每个人都可能用不同的方式定义和实现外在秩序,但很明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外在秩序确实有助于实现内心平静,感受到更多的自由。
“想想这个世界上的诸多问题,把时间、精力、金钱或担心放在处理杂乱的环境上,是不是既肤浅又愚蠢?”
我们可能对世界上的各种问题深感担忧,而且我们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然而,建立外在秩序,是我们现在单凭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做到的,而且做到这一点有助于保持内心平静。这不是徒劳的努力或自私的表现,因为这种平静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解决各种世界问题。
《秩序给我自由》
一书列举了建立外在秩序的
5
个步骤。
1
我们要做出选择——应该保留哪些东西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2
清理完杂物后,对于原来被忽视的地方,我们通过规划、修理和处理来建立新秩序;
3
反思自己,了解自己和他人,以便换位思考;
4
清理之后,养成保持 整洁有序的好习惯,这样杂乱的场景就不会再现;
5
也是最后一步,为生活增添美感,使我们的环境更加整洁和舒适。
这 5 个步骤包含关于如何建立外在秩序的很多建议。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读者可以自行采纳那些能引
起共鸣的方法,忽略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方法。
当根据自己的特殊挑战和习惯来选择方法时,我们便更有可能建立起自己想要的秩序。这不是一本关于如何打扫房子或办公室的书,而
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建立外在秩序、实现内心平静,从而提高幸福感的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或者金钱,就可以逐步地建立一个有序的环境,过上更快乐、更健康、更高效、更有创造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