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涉嫌“误导性陈述”问题背后的负面隐患在当下存在较高的发酵风险,值得金融机构警惕。中证A500市场关注度高,有媒体引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网民反馈“时隔三年再一次在电梯内的广告屏看到公募产品”,称基金公司“不放过任何有流量的地方”,采用多种手段提升自身产品曝光度。
从舆论焦点上看,公众在聚焦基金公司抢占先机之时,也对各方在销售环节的合规性多有考量。如有媒体关注到,有的公司仍在抢抓客源的过程中变相发放“红包”,不符合证券基金的销售管理办法。并且今年以来,个别媒体调查梳理各大消费者维权平台及基金圈、股吧等发现,“虚假宣传”是基金投诉的一大重灾区。财联社也曾分析相关消费维权事件特征指出,虽然公募基金运作相对其他行业较为规范,但并不意味着在现在这个“万基”时代当下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在此背景之下,此类有关基金公司违规行为的争议易引发网民反感情绪,尤其是处于行业头部地位的基金公司本身在合规性上就承载着较高的舆论预期。一旦基金公司处置不当、没能及时平复舆论质疑,或将导致此类敏感争议持续发酵,乃至扩大化形成社会热点事件。不但涉事公司会面临被舆论视为负面典型的风险,陷入危机,更会波及行业声誉、影响良性发展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