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古希腊哲学家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
。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里,人,成为了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因此便有了
“人物志”
这个栏目,希望你能透过我们的观察,体味不同的人生,与时代和解。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依然在途中艰难跋涉的创业者,他曾万众瞩目创造奇迹,也曾落入谷底卧薪尝胆。途中,他有欢笑、有泪水、有怀疑、有坚定,更有真实的人性。
他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创业者的故事,更是这个时代的缩影。走进唐永波,了解共享经济下的血雨腥风。
文/万能鹿(微信公号:taobaoguijiaoqi)
01
生命不息 创业不止
梦想小镇互联网村
2016年底的一天,杭州梦想小镇的一座小桥上,“空格”的创始人唐永波一边踱步一边抽烟,初橙资本的创始人寿元路过,想过去安慰安慰这位老友,却被他一句话噎了回来——
“兄弟,我在憋一个大招。”
此时距离“空格”关停,还有八个月。距离“小电”创立,还有六十天。
“空格”曾是唐永波口中的
“最后一战,也是最重要一战。”
2015年,他带着一群身价多则上亿,少则也有数百万的高管们从阿里出走,组建了一支别人眼中的
“创业梦之队”
。目标是打造基于服务业的“淘宝”。
那时候,如果有人问起唐永波是不是想成为马云。他会一反往常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思考片刻,然后微笑着说:
“总要有一个,是吧,只是姓什么的问题。”
比起马云当年带领十八罗汉创业的艰辛,唐永波要顺得多。“空格”从成立到完成A轮融资,只用了两个月时间,融资金额高达一个亿。投资人束欢在一篇分享投资经验的文章中称之为
“坐着火箭在发展”
。
最顺的时候,唐永波去庙里求了一个手串挂在他的福特蒙迪欧上。如今这辆车空调都坏了,夏天坐在车里像蒸桑拿,但他执意不肯换车,“它们两个(车和手串)一起配合的时候我发现我很旺,什么事情都很顺。我就不愿意把它们两个拆开,破坏这个格局,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
02
永远谈论梦想 永远拥抱改变
作为典型的“阿里系”创业者,唐永波从不缺少“梦想”。“
阿里的人出来永远谈梦想,千万不要认为他们就是忽悠投资人,他真这么想的。
”
然而无论是“空格”还是“小电”,梦想似乎都来得有些突然。在创立空格之前的一年,唐永波的太太在快过年的时候从微信上找了一个人到家里帮她纹眉,从北京飞到杭州,服务单价三千元。
起初,和所有丈夫一样,唐永波觉得这事“不靠谱”,为此他还和太太吵了一架,但当他把这件事吐槽给周围的人时,他惊讶地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这让他意识到社会正在发生变化。
共享经济和正在崛起的服务业是唐永波看到的第一个风口。空格(原名“I'm 生活者”)建立之初,就推出了“1·3·5计划”,即在未来五年内,帮助一亿个人服务者开店就业,直接服务三亿中产阶级,提供五千万元梦想基金。将个人时间、技能以及服务,这些“闲置资源”能够给贡献和得到的双方带来价值,唐永波将其升华为
“延长了人生的长度”,“让身怀绝技的人发挥自己的才华。”
唐永波将这种模式成为S2C(线上撮合服务行业引导线下消费)。为了规避传统的垂直O2O(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模式,空格专门成立了审核团队和客服团队,去确保平台上提供的是服务而非商品。难以标准化的服务既是特色也是难点,不希望用
“一种标准去扼杀服务者的创造力”。
同样,共享单车刚刚在杭州出现的时候,唐永波“对自行车不以为然”,“谁会骑自行车?”“但自从我来了北京,第一次在国贸地铁站出来,发现离我的酒店大概有1.5公里,那时候特别热,我骑了自行车之后就爱上了它。”
穿着西装骑行在北京的大马路上的唐永波意识到,像他这样的“未计划型需求”正在被满足,那么一旦机缘具足,在未来主流人群和已知需求也一定会被完全改变。这是他后来坚定地开创共享充电产品——小电的原因之一。
03
输赢,一念之间
唐永波
无论是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唐永波都想要赢。
他曾专门跑到北京挑战雪场高级滑道,别人滑双板,他玩了三次后就开始挑战单板,以至于把自己摔倒躺在地上十分钟站不起来。
他象棋下得很弱,就找来象棋下得好的人整天下,一直下到打败对方,才会心满意足,乒乓球打得不好,就找来打得好的,整天缠着对方跟自己打,一直到打败对方才停止“纠缠”。很多朋友都怕在某件事上被他纠缠,然后又被他冷落,对此唐永波只是大笑着说:
“一定要战胜,遇强更强。”
有赢必有输。
刚刚离开阿里决定创业之前,唐永波请大家吃了一顿饭,
“吃饭的时候就决定了一件事情,既然创业是条不归路,失败了,也不轻易放弃去别的公司,我们找别的切入点,做另外的事情,但是创业这件事是我们坚持要做的。”
那顿饭的发票如今还被贴在公司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比较感动的是,当时没有人跟我提待遇、股份这些东西。”
这种对于创业近乎偏执的态度时常让唐永波陷入一种亢奋的状态。一次,他在一场私下聚会里和投资人“开黑(打王者荣耀)”,“我们这组基本上是CEO,对方的人基本上是投资人。开局被干了12:0,塔被推了四座。然后晚上要吃饭了,他们一直劝我,12:0还不投降。
我说什么是创业,创业就是你把我打到12:0,老子坚决不投降,有本事把我推掉
。”
“如果没有这些,那就是做生意,而不是创业了。也正因为此,创业过程中的收获,会比结果更为重要。”
04
风口上的人生
如果说每一个创业者都希望活在风口上,那么在投资人眼中,唐永波则是一个走路带风的男子。
2017年5月,小电在A轮投资后仅两个月,就高调完成了B轮融资,金额3.5亿。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高榕资本联合领头,腾讯加持下,小电科技成为共享充电行业内第一个拿到B轮融资的公司,也是
融资数量最多、最快的公司
。
如果在几年前,唐永波会在高点陷入一种“痴迷恍惚”的状态。早年,他在新西兰读计算机编程和会计专业时,曾因宽进严出的学制,为了毕业而拼命学习了一段时间,“一进入那种状态,整个人是恍惚的,别人说话也基本听不进去,脑子一直想自己的事情。”唐永波曾经很享受这种状态,最近的一次发生在空格刚成立不久的时候,
“同事们看到他眼里都是迷离的。”
然而如今,36岁的唐永波却有了一种
“既想停下来,又怕停不下来”
的“奇怪状态”。
小电公司注册在北京,在B轮融资期间,他经常在北京一待就是半个月。有一次,母亲给他打电话,说他的儿子在楼下不停喊爸爸,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想要爸爸听到,回来陪他。
“那时候,我在电话那头听到心里很难受,但其实我知道,当初我选择创业这条路,就必须要勇往直前,一直往前走。”
05
攻守之间的平衡
唐永波和他的创业梦之队
几年前,唐永波最骄傲的是梦想和团队,他曾认为创业做对三件事就能做出“对应的成绩”:
第一、要有梦想,想做的事要符合大的方向潮流;
第二、要有合适的团队、合适的人;
第三、获得投资机构的融资。
几年后,梦想有了战场的味道,团队也出现了泡沫。2017年,新风口“无人货架”兴起,相关公司开始疯狂扩张、砸钱招人。小电也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直接影响了业务发展。这段时间被唐永波成为“最艰难的时刻”。然而,也正是因为对“背叛”的直面,让唐永波认清了现实。
“你会发现当硝烟上去,当风停下来,留在你身边的永远是那些最早支持你梦想的这些队友,这是创业。”
当然,
“创业这两年,我也看到无数人背后的心声,无数人背后的心思,无数人和你讲话时背后的所思所考。”
攻守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攻快了,团队一定会出问题。如果守的时间过多的话,公司市场占有率又会下降。唐永波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节奏,可能会在原本的速度上加点速,但这个加速的过程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
创业之初,唐永波给“梦之队”十几个核心成员都对过生辰八字。
这是他在30岁之前想都不会想的事,那时候他只相信自己。曾经,他和别人谈生意的时候,如果对方没有答应,他会怀着报复的心理努力攻克对方,目的只有一个,“有机会混成朋友,然后告诉他,你当时多傻*,还拒绝我。”然而,
30岁之后,他渐渐认识到,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找到做事的根源更为重要,别人不帮你是有原因的。
唐永波说自己的八字是戊申己丑,“申代表我执行力很强,丑代表我有总结能力。但是我缺奎、缺水,代表我对风险的判断是有问题的。”团队当中,CFO(首席财务官)孟钧是有奎、有水的,所以每当做一些大的业务决策时,唐永波都会把有奎、有水的人叫过来听听。
“这类人有时能找到思想的死角,这很重要。”
他说。
06
创业就是与未知做终身斗争
共享充电自出现时期就充满了质疑。王思聪曾在微博上放言:
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贴为证。
然而,据公开数据统计,2017年3月到5月,40天时间,共享充电行业就获得了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12亿人民币,
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金额的五倍。
就大的行业趋势来看,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是3.45万亿,中国参与分享经济的人数达到6亿;参与提供服务的人数是6000万人,预计到2020年,共享经济规模占到GDP比重的10%,2025年达到20%。
未来10年,将是共享经济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