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拇指阅读
每晚22点22分,有趣、有态度、有温度地解读流行文化。让小众成为流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拇指阅读

这个周星驰都不好笑的时代,人民需要陈佩斯

拇指阅读  · 公众号  ·  · 2019-03-13 22:00

正文



作者:啊基拉

来源: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ID:beitao666)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年前时候,一个小道消息不知又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探出头来,被好事网友一把揪住,加工成一条神秘暗号,火遍全网:


“知道吗?陈佩斯要重回春晚了!”


其实相同的谣言年年都在传,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是春晚策划的常规战术预热。


△《胡椒面》:这空气馄饨薛微有点烫嘴


△《吃面条》:打卤面,咸淡正好儿


△《羊肉串》:吃着臭,咽下去香,吃到肚里亮堂堂


可有些遗憾的是,一直少有人提到他的电影。


现在老有人说看不到有趣的国产喜剧片了,在此我就强烈安利一波陈佩斯老师。


那些年里,他曾用“陈小二”这个名字演了很多喜剧片,两大特质深深让我着迷, 一是故事荒诞中透着邪门儿,一是对大时代下小人物真诚的关注。


虽然没挣到什么钱,但质量都相当高。


如今再看小二爷当年亏钱的这些片子,可忒他妈带劲了。



小二爷的片子有多狠?


2014年曾爆出过一条奇诡新闻:


广西某个市一些新葬的土坟被人扒了,尸体不翼而飞,村民传言是有人要搞“阴婚”,因此把尸体都盗了去。


可是真实世界永远是荒诞但合理,实际上是俩民政官员因为完不成火葬指标,所以脑洞大开跟盗尸团伙来了个危险交易,最终喜提牢狱之灾。


为啥提这事呢?


是因为陈佩斯早在20多年前就察觉到,在推行火葬这事儿上最见世事荒诞,于是敏锐地出手拍了部殡葬改革的硬核喜剧,这片叫 《孝子贤孙伺候着》


△主演赵丽蓉、魏宗万、陈佩斯、丁嘉丽、倪大红,全是硬核演员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2,正儿八经的好片子。线索十分明确:陈老太年纪大了,害怕死后民政局的儿子陈二小把自己烧了,便假死了一回,来考验儿女。


全片充斥着强烈的魔幻现实味道,以殡葬习俗切割开中国乡村的荒诞世界,相当之黑色幽默。


比如片中奸诈的老舅请来个“大仙儿”给陈老太算命,你以为他要按八字瞧黄历吧,结果人家噌一下子掏出个上古游戏掌机,对着俄罗斯方块一阵猛按,就对陈老太下了死亡通知:


“老太太,电脑说了,你死定啦!”是的,人家这叫 电脑算命


△《耳朵大有福》里,文艺男神范伟也曾电脑算命


丧事上跳大神的也不叫跳大神了,改叫“宇宙功法研究中心”,你还别说,听着有点赛博味道。


封建迷信的石墙看似被打破,实际上早已转移地下,还披上科学的马甲,明目张胆四处开花。


△谁也想不到,20多年后的今天居然真的出现了AI观音,机器菩萨在线讲法


最绝的还是丧事上请来假和尚念经。


一帮草台班子刚刚还是土味DJ,转身就戴上头套成了超度亡灵的大师,为首的还是一女的,念的经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姐夫倪大红还被大师的豪迈勾住了魂儿


陈二小眼见不对,连忙去找老舅报告,没想到居然被老舅当成傻帽:“嗨,你还真信这个呀!” 一语道破信仰的玄机。


你以为搞这些名堂的村民都愚昧迷信,但其实他们自个儿也不信,与其说丧事是为祭奠逝者,不如说这只是农村地区联络人情、显示地位的聚会而已,是办给活人看的。


最后一段更精彩,送葬队伍与结婚队伍相撞,混乱中大红棺材鬼使神差地飞到新人婚车车顶,这个螺旋升天是我见过国产片最炸裂的镜头之一。


总的说来,这部电影整个就一场 大型丧葬魔幻剧


除了《孝子贤孙》,陈佩斯还拍过不少角度刁钻狠毒的片子,以讽刺性极强的故事折射社会现实,悲喜交加意味深长,在国产喜剧片中实在少见。


《太后吉祥》里,慈禧太后突然怀了孩子,这皇上也不在了,没人知道是谁的种。慈禧整日茶饭不思,结果瞅见旁边陈佩斯吃的巨香,勾起了馋虫,直接夺过大肘子就啃。


纵然天天山珍海味,看见劳动人民简单的快乐,也馋得慌。


《96摇滚指南》里,陈佩斯化身摇滚经纪人“沙皮”,头顶七彩莫西干,身穿kiss乐队文化衫,四处寻摸着,就把几个挠痒痒的民工捧成了摇滚巨腕“臭虫乐队”。


△我觉得陈佩斯在电影里的莫西干头贼酷


但红了没多久,沙皮就卷了钱跑路,什么摇滚精神全都忘得一干二净,害得几个民工不愿再打工又不会干别的,最后被遣返回乡。


联系90年代中国摇滚由极盛向衰弱的转变,陈佩斯可谓看的明明白白。


还有明显讽刺《焦点访谈》的《热点访谈》,陈佩斯又当记者又当主持人,去暗访调查注水猪肉。


结果调查结束以后,给猪肉注水的屠户因为提高了生产力得了个奖,助纣为虐的基层干部因为扶持先进技术得了个奖,踢皮球的官腔发言人又因为追查注水肉工作做得好得了个奖。


影片最后,主持人说“我们终于可以放心吃肉了”,但其实注水肉还是横行,这一趟暗访等于屁用没有。


敢想敢拍,小二爷够狠不?



倍儿深沉的青年失意史


如今大家都知道陈佩斯是怒怼强权的人民朋克艺术家,但其实陈老师不光朋克,还很人文关怀。


在陈老师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二子系列”可以说就是一部 当代青年失意史

在这一个系列中,陈佩斯饰演的青年二子在时代大潮中不断扑腾,考大学、开旅馆、倒腾出租车、开卡拉OK,但全部夭折。


记得第一部《父与子》,二子与老铁顺子倒卖计算器,结果被人骗了还惹上官司,在自首前,二人流着泪跳了段迪斯科,伴着古怪的喜感,底层青年那种无力感顿时就出来了。


△面对困难的生活,一向乐观的二子也眼泪汪汪


好笑依然好笑,但在笑过之后让人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无奈和彷徨。


《父与子》结尾,深知文化重要的二子终于听从父命去考大学,结果在考试时睡着,最后被父亲用板车拉回了家,这一觉睡得颇有些阿巴斯的韵味。


△阿巴斯《过客》,小男孩千方百计去看球赛,结果太累睡着错过一切


其实成功哪有那么容易,二子的经历不过是千千万万下海打拼的青年的缩影,一将功成万骨枯,二子们都给成功人士做了分母了。


在那个意气风发、到处是一夜暴富的年代,陈佩斯却喜欢关注那些失败的小人物,就像一个耿直的旁观者,在所有人都陷入美好柔软的梦时,他来了一句:“嘿哥们儿,该醒醒了嘿。”


冷静,但显得不合时宜。


△不过陈老师更愿意换个说法


到了90年代,陈佩斯开创了自己的影视公司,终于能为自己左右,风格就更加深刻讽刺,但却离普通大众越来越远,几乎每一部都赚不到钱。


他曾在访谈时说过,那时候每年有半年准备春晚,有半年筹备电影,由于春晚劳务费很低,只能挤出点时间走走穴,才能筹到拍电影的资金。


电影之路道阻且长,但陈佩斯依然咬牙前行,直到世纪末。



新世纪之战


陈佩斯塑造了太多经典形象,但最让我不能忘怀的,还是那个奋勇跳起却又总是摔个大马趴的普通青年“二子”。


他就像你一个哥们儿,一个同学或者楼下理发店的Tony,总是嬉皮笑脸跟你胡侃,没那么出众但特实在,连耍帅都透着股可爱劲儿。


但有时候他又特较真,就像《爷俩开歌厅》的结尾。


父子俩好不容易开起了歌厅,二子却因为不满商品弄虚作假的猫腻,一段打假freestyle直接搅黄了老爸的生意。

在如今屎尿屁喜剧玩儿命都戳不到观众笑点时,二子只用几个小动作就让人会心一笑,这就叫 高级


然而1999年,迎着即将敲响的新世纪之钟,陈佩斯却离开了他深耕20年的电影圈,也淡出了大众视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