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聚体解旋酶是核苷酸驱动的分子机器,通过解链DNA启动生命各域生物的复制过程。尽管经过数十年深入研究,其功能的若干核心问题仍未完全阐明:包括DNA链分离的位点与机制、解链传递的力学特征,以及核苷酸水解与DNA移动的动态关联。
来自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Alfredo De Biasio和Samir M. Hamdan课题组合作利用冷冻电镜
(cryo-EM)
技术揭示,猿猴病毒40大T抗原
(LTag)
解旋酶在复制起点以头对头六聚体形式组装,通过两个对称位点的DNA熔解建立双向复制叉。基于连续异质性分析,研究者在催化条件下解析了LTag作用于分叉DNA的构象动态景观,证明了驱动DNA易位与解链的协同运动机制。该解旋酶通过中央通道内DNA结合环牵引追踪链,同时将非追踪链定向排出至后方,形成循环工作模式。ATP水解充当"熵开关"功能,通过解除易位阻碍而非直接驱动DNA移动来实现解链。结构数据显示,核苷酸代谢与亚基运动间的变构耦合既能维持DNA解链,又能为分离链提供专属排出路径。这些发现提出了从病毒到真核系统普适的复制叉建立与延伸的综合模型,更从广义层面揭示了ATP依赖酶通过熵驱动变构实现高效机械做功的核心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