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5月13日,摄于英德调研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开播以来,一直有学员提问关于文献阅读的问题。今天再专门讲一讲如何进行文献精读。
做学术,和其他工作一样,都是始于模仿,而学术模仿,始于精读。
精读是学术研究必备的技能,也是学术发表的重要基础,没有经过精读,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基本上就是“汤汤水水”,没有营养,也不会发表到什么高端期刊上,即便勉强发了,也没人看,更没人引用和传播。
所以,一定要重视精读这件事,尤其是那些想读博士、以学术为业的同学。
所谓精读,其实可以这样看:运用多种手段,充分地吸收文章的精华,然后为写作提供生产力。所以,精读的核心在于:如何从所读的文章中汲取养分。至于精读的形式,那都是服务这个目标的。
第一,精选文章。怎么选?选择你所在专业、研究领域和想回答问题的文章中,大家最认可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最好有老师引领,否则会事倍功半。在缺乏老师指引的情况下,你可以去找这个领域最牛的学者,然后找他最具代表的作品,然后作为阅读对象。选择文章一定要记得:读文章不是为了单纯阅读,而是为了吸收、学习和模仿,乃至最后是为了发表。所以,如果你想法《
社会学研究
》,那么,你必须从几年前就开始精心阅读《
社会学研究
》上的文章。
第二,在精选文章之后,一定要采用和配备多种手段进行精读。要多次读、反复读,最好与同学一起读。精读这个“精”,不仅意味着刚才的多次、反复,而且意味着你要对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考察清楚,甚至知道作者是怎么提问的。当你理解了作者的用意、提问方式以及材料运用等诸多方面时,你对文章的理解就会立体,就会更有深度,然后你才能看清这篇文章的“来龙”和“去脉”,当然你如果身边就有这样的高水平作者,大家一起研讨甚至合作写文章,那就更好了。
第三,精读时一定要配合阅读笔记。因为,写下来,一方面可以锻炼你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写下来会促使你再想一遍,甚至校正自己的看法。而且,写出来的内容,将来就是你的独一无二的文献综述。其实大部分高手的文献综述,都是作者平时写成的,不是临时写文章赶出来的。所以,精读其实是学术生活的一部分,当你看到一篇需要精读的文章时,就应该自动地把它放进精读流程。
在课程里,我公布了自己教授
《国家治理研究专题》
时的阅读笔记格式。并且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这个笔记格式。这款读书笔记,非常适合于还没上手的新人。
1文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它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问题?它是如何从文献回顾中确立自己的发问的角度和立场(文章是如何提出来的)?
|
2文章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通过什么研究路径?它是如何论证出结论的?
|
3文章的结论是什么?他从什么意义上进行创新?文章的研究价值何在?
|
4文章有哪些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可以摘抄出你认为比较精彩的章句)
|
5文章有哪些不足之处?你发现了什么错误?
|
6你有什么阅读的心得?如何继续这一研究?你有哪些困惑?
|
最近听了大家的听课反馈,我觉得有必要再上线一门新的专题文献课。课程正在研制中。如果准备就绪,将在下周上线,敬请期待~
·END·
王雨磊:读书、做研究,是为了增长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