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楼市时评
敢说话,说真话,不怕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时间的玫瑰2024:菜菜,什么时候有空谈一 ... ·  14 小时前  
财宝宝  ·  如何相亲? ... ·  昨天  
财宝宝  ·  没人煮馄饨,我先吃一点小蛋糕。 ... ·  2 天前  
财宝宝  ·  如何宠婆娘?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楼市时评

真正值得投资的新区,都符合这5个标准

楼市时评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9-05 17:21

正文

上周写了篇文章: 市中心白菜价的老房子,到底是价格洼地,还是投资毒药?


很多朋友留言说,看完一下子思路就开阔了。


也想通了在自己的城市中,为什么老区的房价,远远低于新区。


不过因为篇幅有限,当时并没有深入的探讨新区的问题,所以在此郑重提示各位:


并不是所有的新区都值得买!


有些新区注定会成为鬼城,千万别买错了!


毕竟,全国300多个城市,大大小小有600多个新区开发区,平均一个城市2个新区,多的有10个8个都不意外。


这些新区,不可能都是优良资产,总会遇到很多坑。


那么该如何规避,是否有经验可循?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文框架:

1.为什么要搞新区;

2.如何吸引人到新区买房;

3.新区搞不好,有可能变成空城;

4.真正值得投资的新区,都符合这5个标准;


1

为什么要搞新区?

为了卖地


建设新区,确实有非常多的好处。


首先,是表面上的好处,比如:


弥补产业空白,拉动地方经济;


改善居住环境,升级交通配套,优化基础设施;


吸引老城区经济转移,减轻老城区压力等等;


但实际上,隐藏着一些内在因素,比如土地财政:


老城区渐渐没有土地卖了,没地卖财政收入就少了一半。当然,卖地并不是一件坏事。


如果没钱,就没办法搞建设拉动GDP,经济发展不好看,一是影响大家的生活质量,二是排名下去了,面子上都挂不住。


那怎么办?


搞新区,新区全都是地,可以拿来卖钱。有地卖,就有钱搞建设,可以修地铁,可以建高架,建设搞好了,GDP自然就上去了。


所以,开发新区绝对是一举多得的好棋。


2

如何吸引人去买新区的房子?

让新区房价猛涨


本来,大家都在老城区生活的好好的,你突然出来一个新区的规划,什么都没有,不是荒地就是村,谁愿意过去?


ZF也知道这个情况,现在不是旧社会了,不能逼着老百姓去开荒,怎么办,只能自己先上。


于是,新区的雏形一般都是这样形成的:


1.一个看起来挺牛X的规划。


2.拆迁,在新区的边缘建安置房。


3.修大路,做绿化。


4.省市直机关,先搬,以身作则,并配上低价格高品质的公务员小区。


比如市政府,市第一医院,市第一中学,能搬的尽量搬,不能搬的建分校。


这一步,相当于ZF再为新区未来发展做担保。


5.以各种税收减免的利好,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大型企业入驻。企业来了,员工要来,于是要建设公租房,人才公寓,企业宿舍。


这一步,相当于提高人气。


6.新区领导给各个中大型房企开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来新区开发住宅和商场,并描绘出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和非常美好的前景。


比如,告诉开发商们,现在有很多大企业都过来新区了,但是他们的员工们都没地方住,只能住宿舍。这些人有钱,而且以后肯定都是要买房子的,这可是天量的市场需求,你们开发商赶紧来抢占市场!


这一步,相当于借鸡生蛋。


等这6步走完,一个新区的雏形基本就算完成了。


同样,这也是新区房价最便宜的时候。


之后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买房子。


怎么吸引?


学会这一招就够了:


ZF做保,宣传XX新区是XX城市未来的核心,是高端金融商务中心。


开发商紧跟而上,宣传XX新区的房子,是集团最高端的住宅,打造高端人群的聚集地。


总之就是一句话,不断的给人们灌输一个理念:


以后新区的房子最高端,最值钱。


投资新区的房子,最赚钱。


各种媒体,各种平台不要钱的上广告,各种官方文件表明发展预期良好。


最好再通过某些小手段,营造出一种现象:新区的房价会比老区涨的快,价格要更高。


比如说:老城区限价1万5,新区限价1万8,从侧面表明官方态度。


然后媒体再一发文章,“XX新区房价远超老区,半年涨幅XXX%,潜力巨大”,人们基本就要疯狂了,这个新区也就不用发愁销路的问题了。


毕竟趋利避害,是生物先天的本能。


去更赚钱的地方买房子,亦是人们投资的本能。


等到将来买房子的人多了,很多本来看不上这里的开发商就眼红了,ZF再控制一下供地的数量,地价自然就上去了。


地价不断上涨,房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也就不需要再用行政手段来操作,不再需要跪求企业开发商来搞建设,顺气自然的发展就好。


房价越涨,造富的噱头就越真实,就有越多的人来买,希望自己能一夜暴富。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同样的道理,也被用在三四线去库存上:三四线房价越涨,买的人越多;三四线房价跌的时候,反而是库存的巅峰)


这个时候,你再回头来看,反而是第一批买新区房子,和公务员小区的人,赚的最多。毕竟,这些人都属于雪中送炭,后来的都叫做锦上添花,收益自然不会相同。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发现了一个共性没有 ,其实新区建设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吸引来更多的人口。


吸引人口,才是新区最首要的目的。


人口,才是新区建设最核心的指标。


3

没人愿意去的新区,注定会成为鬼城


一座城市,有多少人,每年新增多少人,基本都是固定的。


不可能说因为你建了个新区,国家就变出来100万人,塞给你用。


所以,说白了, 新区的人口来源只有两个渠道,要么吸老城区的血,要么吸外来人口的血。


一二线城市,可以大胆的玩新区,因为人多。老城区人多,外来人口也多,需求旺盛。


但是三四线城市通常玩不起,都是硬撑,尤其是那些基本没有人口净流入的城市。


就像一个漏斗里的沙子一样,总量是固定的。当一头的沙子越来越多,另一头就注定越变越少。


所以,三四线城市注定只能二选一,要么拼命保住老城区,让新区变鬼城;要么赶紧卖了老城区,买新区防贬值,见证老区变贫民窟。


请牢记,人口,就是城市的一切,不论是新区还是老区,都要建立在人口之上。


最后,说一下结论。

4

真正值得投资的新区

都符合以下 5 标准


1. 新区和老区一定要接轨,中间不能有留白,这样才能让居民的生活无缝对接。中间有留白的不叫新区,叫卫星城,发展难度至少X3。


2. 人们在老城居住,去新区上班,或者在新区住,在老城上班,通勤时间都不能过长。


一线城市1.5小时,2线城市1小时基本上是极限,再远人气就极度下降。


在我国,这样的通勤距离也有一个大概的标准。


一线城市30KM左右就是人气的极限。


二线城市新区与市中心距离,不能超过15KM,三线城市不能超过10KM。


不然新区房价就很难被带动,因为人气用尽了。


比如北京,30KM正好是燕郊到国贸的距离。



总的来说,与老城区市中心距离不超过30,15,10公里的一二三线新区,可以考虑。


3. 政府带头去的新区,并且将市第一医院,市第一中学迁移过去的新区, 可以考虑入手。


4. 有明确轨道交通规划,且有多个线路交汇换乘的新区,值得购买。


有的城市,搞个新区距离市区40-50公里,就一条地铁线路,这种基本不靠谱,刚需谁去受这罪,没有全国性的上涨行情,根本带不动。


5. 规划刚刚出炉,就有大批顶级开发商进驻的新区,也是一个可以入手的风向标。


最后,一定要搞明白,城市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哪。


尤其是对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只有主要发展方向上的新区,可以放心买入,其它方向上的新区,大概率成为炮灰般的存在。


毕竟,新区的建设可以速成,但是人口却只能慢慢的吸引。


最近,各大城市都感受到了人口不足所带来的问题,为了抢人才而引发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


人口,才是搞新区最大的问题所在,想要同时搞好2个新区,齐头并进?


一线城市以外,根本不存在的。


· End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