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为闺女第一次拉小提琴
延迟退休新闻一出来,咨询养老保险的朋友直线上升。自己要给自己养老,这话槽叔说了多少年了,不如政府一句话管用。
我的养老知识星球,仅限投保养老保险客户加入
具体怎么延迟?细则还没出来,但我在
这篇文章
里详细分析过,整体上看,1975年之后出生的人都会受到影响,其中85后男性和90后女性受影响最大。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延迟退休让商业养老保险变得更重要了,为什么呢?
因为商业养老保险的领取时间,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社保养老金说,你65岁才能领钱,但保险公司可以让你60岁甚至55岁就开始领钱,因为这是你在投保时就能确定的。
有人会说,领得越早,每年领得金额越少。喂,这是客观规律啊,有得就有失,没啥可抱怨的。我倒是建议你抛开怨念,思考一个可能发生的场景:
如果你在50多岁时收入就中断了,那时候你还会说
“10年后领取金额更高,我再等等”
这种话吗?能有钱拿就谢天谢地了,好歹先保证基本生活。
面对同一个问题,当事人和旁观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买养老金这件事,二三十岁的你,其实是旁观者,五六十岁的你,才是当事人。你规划养老金时,别总关心“旁观者的想法”,要关心“当事人的想法”。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这句鸡汤的意思是你要学会换位思考,否则将来的你只想做时光机回到过去狂抽现在自己的嘴巴。
一位35岁的男性客户想买养老金,经过顾问小伙伴对比分析,选中了中荷人寿的
金生有约
养老年金。分10年交,每年4万出头。
怎么领呢?他有两种选择。
从
65岁
开始领取,每个月领
5000
这位大哥很纠结,大晚上也不睡觉,凌晨1点多找我们顾问,微信诉衷肠,小李啊,你看看,我要是领得晚就领的多,领得早就领得少。怎么选?
这位大哥
是1986年生人,所以妥妥延迟退休到65岁。如果严格按照退休制度来算,从65岁开始领,似乎可以契合退休制度,但问题是:
为什么要契合退休制度?换个说法,为什么要
迁就
退休制度?
老子买养老保险,就是为了绕开社会制度的,我要凌驾于社会规则之上,自己给自己做主。最后,他选择了60岁领取。
很多80后90后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生机勃勃一片活力。你去找几个50后和60后,问问他们
什么是内退、什么是退二线
,然后好好琢磨琢磨。
我家许多长辈都是内退的。女的没到55岁,男的没到60岁,就从各自单位离开了。那时候我还小,只能理解“退休”的概念,却不知道“退休”只是一个笼统的表达,这两个字背后还衍生出了很多分支情况,大多是忧伤的故事。
但那些忧伤的故事,长辈往往都不会说给你听。但正是这些忧伤的故事,可以作为指引我们防止踩坑的亮光。
现在网上铺天盖地的所谓《35岁中年男人被逼离职》网文,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其实我们社会很早之前就无法履行按时退休的约定了,只是大家都不公开说,彼此心照不宣。
各家单位都在封闭体系内,悄悄地提前劝退的,只不过过去没这么过分,不至于35岁,这也太早了,45岁到55岁这个阶段内退,是比较普遍的。
内退这两个字的本质是什么?是工作岗位有限导致的人员裁减,但裁减后的情况是,社会不管(还没到退休年龄,拿不到养老金),公司基本不管(内退后工资腰斩是家常便饭)。那有没有人管你呢?
有,保险公司。
只要你投保时说了,我要从55岁、60岁开始领,甭管世事变迁制度轮回,你按时收款即可。
有人说,既然当代职场竞争这么激烈,随时可能“内退”,我不如不设置领取年龄,到时候看情况。
可以吗?可以,这时推荐你买的就不是养老年金了,而是
增额终身寿险
。
一个是养老年金,一个是增额终身寿险,它俩有什么区别呢?我在
这篇文章
里分析过,有真实案例,这里不赘述了,你看文章消化一下。如果不知道买哪个,就各买一部分,就像买重疾险一样,参考这篇文章
《买重疾险的双拼套餐》
。
回刚才那个案例。
那位买金生有约的35岁大哥,没有选择增额终身寿,为什么呢?
因为当你的养老保险过于灵活时,你可能在退休前就拿出来花了。
是的,不要高估你的自制力。我们来假设一个情景:
这位35岁的大哥,按照每年4万交10年的方法,不买
金生有约
,买
金满意足
。
60岁时,金满意足一次性提供约81万的现金价值。
这81万,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即使儿子买房缺首付,也能拿出来用,嗯……
诶,不对啊,说好了给自己养老攒钱呀,怎么把钱拿出来给儿子做首付了呢?
是的,这就是灵活二字的两面性。还是那句话,把自己想象中五六十岁的人,换位思考,很多问题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当然,如果你很自律,而且能掌控妻儿老小的用钱需求,拿捏身边亲戚的家长里短,你选择增额终身寿险,完全OK。
今年才过了2个月,已经有2位基金经理找我们买增额终身寿了。即使在2020年基金行业全线飘红的背景下,即使被全社会视为最会投资的职业,基金经理依然对于养老保险(尤其是增额终身寿险)的保证持续收益,非常非常认可。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趁着这几年行情不错,我要把自己劳动收入的一部分落袋为安,早点进入保收益、保终身的养老保险里。
以后的职业生涯,如果一路向上,自然开心。如果断崖下降,我起码有个兜底。
我经常强调一个概念:风险预期管理。
意思是,你不要把自己想得特别牛逼,觉得世界离开自己就不转了,公司没有自己就玩完了。你把自己想得惨一点,然后做些准备工作。如果未来没这么惨,那咱们鼓掌相庆,如果未来真这么惨,幸好老娘提前安排了…
所以,请不要只盯着延迟退休这四个字,你真以为你能舒舒服服捱到延迟退休吗?你在65岁退休前一定有稳定的收入?
上周饭局,有不少固收的基金经理去年踩雷了华X幸福,只能感叹世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