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赛文交通网
有观点的交通财经类交流平台;关注创新,支持创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对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作出重要指示 ·  昨天  
手游那点事  ·  全球手游收入Top20:《王者荣耀》空降第一 ... ·  3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又是腾讯?一款收入超10亿美金的二游出现了 ·  3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和彭丽媛为出席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 ... ·  2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主要统计数据发布时间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赛文交通网

入选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首批20城都做了哪些?

赛文交通网  · 公众号  ·  · 2024-07-22 16:34

正文

olu | 作者
可琦饼 | 编辑
包图网 | 头图来源
7月3日,“车路云一体化”首批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北京、上海、重庆、鄂尔多斯、沈阳、长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福州、济南、武汉、十堰、长沙、广州、深圳、海南、成都等20个城市入选,标志着“车路云一体化”进入规模化落地发展的新阶段。
据了解,此次“车路云一体化” 应用试点申报城市超30个。成功入选的20城大多具有“双智”试点和示范区的基础,且普遍具有良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对于“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发展规划。 超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等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城市覆盖,有助于推动“车路云一体化”更广泛地应用,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实践经验和数据支持。
为更好了解 “车路云一体化 ”的下一步工作方向, 赛文交通网整理了试点城市 的最新工作进展。

北京市

2020年9月,北京启动建设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通过打通网联云控式自动驾驶关键环节,推进L4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规模化运行。次年五月,依托示范区建设,北京入选首批“双智”试点城市,进一步研究城市智能化道路与数字化平台建设标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与城市出行、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融合发展。
经过近四年探索实践,示范区已完成车路云一体化试验环境搭建与小规模部署,建成首个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即将实现600平方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和智慧城市专网覆盖。已落地自动驾驶乘用车、无人配送、自动驾驶环卫等八大类应用场景,完成大兴机场、北京南站、首都机场、京津塘高速等自动驾驶场景拓展,累计部署车辆超过800台,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近3000万公里,围绕“车-路-云-网-图-安全”形成标准成果68项。
北京亦庄示范区作为车路协同技术的重要试验场,经历了从初期探索到深度实施的演变。1.0阶段属于初步尝试阶段;进入2.0阶段后,规模显著扩大,覆盖60平方公里区域,部署了329个智能路口、356个智能控制单元(ICU)及476个移动边缘计算(MEC)节点。这意味着平均每300米左右的路口配置超过1个ICU和近1.5个MEC,实现了车辆行程监控、异常行为检测和事故数据处理等功能。目前正向4.0阶段迈进,预计将进一步深化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加全面和精细的支持。
5月31日,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发布招标公告,项目投资额为99.3889亿元,将在全市选取约2324平方公里的范围,对6050个道路路口进行智慧化改造。该项目覆盖了全市90%以上的红绿灯路口,共6050个,涉及北京12个区及经开区,实现了从高级别自动驾驶区(经开区)向3.0阶段的升级。该项目不仅是规模上的突破,更是我国城市交通智能化、网联化进程加速的重要标志,彰显了中央政府对促进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商业化以及提升城市交通效率的高度重视。

上海市

在“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上,上海计划在2024-2026年的试点示范期内,形成出行服务、商业运营、精细治理、产业升级的样板模式。
具体而言,上海将首先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如公交车、出租车等。通过智能网联汽车的使用,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商业运营领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试点,如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物流车等。
此外,上海还将利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如实现交通拥堵的精准治理、交通安全的智能监控等。最后,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当前,上海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特色场景应用,上海建成东海大桥至洋山深水港之间智慧物流环线,构建了智慧港口“车-路-港-云”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智能重卡的“无人化”跨海集疏运示范运营,嘉定依托上海车城网和智能网联数据中心建设,构建了“分层解耦、跨域互通”的平台架构,打造能支持百万辆级并发、实时孪生的存储和智算底座。

重庆市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一直致力于推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上,重庆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全域试点,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
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确保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在各种道路条件下正常运行。其次,建立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最后,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重庆汽车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目前,重庆市主要有3个区正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
●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辖区内,在建“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项目、建成自动驾驶示范线项目;
● 两江新区辖区内,已建成车路协同项目、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项目、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线项目;
● 永川区辖区内,已建成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项目、自动驾驶公交车示范运营项目、建成自动驾驶创新示范中心项目。
下一步,全市拟打造覆盖面积超5000平方公里、覆盖道路里程超5000公里、覆盖人口超1100万、支撑服务车辆数超100万的可持续发展“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实现系统架构与标准统一,形成完整服务能力,支撑探索分板块商业模式。

鄂尔多斯市

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的引领下,鄂尔多斯市于2023年正式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绿电能源优势,按照车路云协同控制、决策感知的“中国方案”技术架构,云控系统“基础共享,分层解耦,跨域共用”的核心理念,积极推进车辆部署、云控平台、路侧设施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以康巴什示范区为核心,多样化应用场景为支撑的“1+N”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探索培育各类应用场景下的标准规范和商业模式。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国内首个融合“自动驾驶重卡+自动矿卡”货运物流、城市级综合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并实现自动驾驶商业闭环的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成“一朵云”全市共享云控平台系统,完成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和云控应用平台搭建。
6月5日,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发布环评公告,项目计划投资1.049亿,将新建智慧化路口数量为36个,新建智慧化路段点位为49个,道路单向总里程约为30公里(包含文化东西路)。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智能路侧基础设施建设、智能车载终端部署、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建设、规模化示范应用、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建设、标准及测试评价体系建设、信息安全建设、云资源基础设施及网络专线建设、车路云一体化系统集成以及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测试等内容。

沈阳市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沈阳市一直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沈阳市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建设方案》,以大东区为沈阳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核心区域,引入北京亦庄模式,成立智能网联国资平台公司,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集聚产业生态等方面不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与发展。

作为沈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先试先行的试点区域,大东区充分借鉴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经验,通过京沈合作共同搭建市场化运营平台,打造了东北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京沈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创新协同区、全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技术创新高地。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沈阳市将依托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建设,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同时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4月20日,2024年沈阳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咨询项目招标,招标金额150万,目前进入到二次招标阶段。

长春市

长春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拥有强大的汽车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为全方位推进试点建设工作,长春市政府联合中国一汽成立了“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示范推进工作专班,集结研发总院、一汽-大众、一汽解放、启明公司、一汽出行、长检中心等优势资源,确保试点工作高效开展和试点目标高质量达成。

在长春市政府和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市工信局与研发总院车路云星协同工作组、技术创新管理部联合编队,合署办公,仅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高质量完成《长春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方案》的编制,为试点申报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5月31日,长春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咨询服务项目发布中标公告,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以370万中标。

据了解,长春已启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27亿元,全面打造交通枢纽、城市道路、快速路、高速公路等典型示范应用场景。

南京市

南京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陆续获批 “双智”试点城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互联网示范城市等一批与智能网联汽车密切相关的国家级试点,集聚了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优质企业,持续部署智能化基础设施,规模化示范成效显著。
目前,南京市信号灯联网率已达90%,已建成5G基站3.8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位列全省第一。同时,已初步建设全市统一的城市级车联网互联互通平台,部分区域云控基础平台已建立,可实现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CIM平台)等的数据互通,同时具备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能力。南京还发挥省会城市战略引导作用,牵头建设全省车联网大数据平台,覆盖全省13个城市30万个路侧设备设施。
未来,南京将积极推动全域开放,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统一架构的城市级云控平台,搭建示范应用场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在宁集聚,打造全国领先的“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创新、终端推广和规模运营三大标杆。

苏州市

自2017年起,苏州以高铁新城为核心,超前布局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赛道产业,并将其作为“一号产业”,聚力打造全域开放、全产业链的“智驾之城”。

2020年,苏州启动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5G新基建车联网项目建设,并设立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第三方机构,专注车联网产业的生态构建、生态服务及生态运营。2022年11月,相城区率先试点全域开放,并鼓励开展示范运营探索。去年10月,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苏州成功举办,苏州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座代表中国举办该大会的城市。在第五届全球智能驾驶大会上,苏州宣布启动全域智能车联网开放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苏州已建成5G基站超4.5万个,位居江苏省第一、全国前列,实现了全市5G网络和千兆光网全覆盖,并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累计建设智能网联道路500多公里,打造了覆盖460多个路口、150平方公里的智能车联网基础设施网络。并建成国内首个跨市区两级体系的城市级云控平台,实现各区已有新型基础设施资源以及智能网联车辆统一管理。

应用场景测试示范方面,苏州市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2350.81公里,累计投入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车辆超1000辆,累计道路测试里程超1100万公里,推动了自动驾驶出租车、干线物流、无人配送、无人环卫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开展。

智能车联网产业生态方面,苏州市构建了以智能汽车、基础支撑、信息交互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基本覆盖了自动驾驶算法、激光雷达、高精地图、高级辅助驾驶等30余个细分领域。2023年底,全市已集聚智能车联网相关企业543家,产业规模617.4亿元,同比增长24.1%。

无锡市

2019年,无锡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车联网城市级C-V2X网络;2021年,无锡入围首批“双智”试点城市;2022年,无锡出台了全国首个车联网地方立法,在探索车联网立法创新上走在前沿。

据悉 ,无锡基础设施覆盖规模全国领先,全省首位,现已完成1723个路口信号灯联网联控,674个点位安装了路侧直连通信单元,330个路口部署了各类感知及边缘计算设备,搭建了市区两级协同的车联网云平台,形成了与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数据共享。

此外,全市累计升级改造智能网联汽车3487辆,投入自动驾驶车辆(装备)301辆,融合北斗定位、高精地图,开展了接驳、物流、环卫等领域商业化运营示范。用户需求被逐步培育,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下一步,无锡将聚焦打造城市级的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交通管控数据在网络数据空间的语义表达、智能网联汽车前后装提升、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等方面,打造特色亮点。在强化基础设施铺设、基础云平台打造、商业化应用服务之外,还将进一步深化与上海、苏州等地基础设施协同建设和数据互通工作,面向市场构建长三角区域数据联合体。

杭州一桐乡一德清联合体

杭州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和推广试点,桐乡是5G车联网应用示范区,德清成功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区域化应用。
杭州有着完备的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支撑体系、前列的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和扎实完整的汽车全产业链基础。近年来,杭州市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测试示范政策和立法工作,已初步形成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管理的“1+3+N”法规政策体系。《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杭州市成为全国首个为智能网联汽车立法的省会城市,《条例》赋予功能型无人车创新应用上路通行路权,明确智能网联车辆商业化收费机制。
3月29日,嘉兴桐乡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申报及服务项目发布中标公告。作为5G车联网应用示范区,桐乡具备发展智能车联网产业的基础优势,拥有合众和戴德隆翠两个整车制造企业及200多家汽车产业配套企业,形成了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从汽配到车用电子、从软件开发到车路协同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如今正加快打造500亿级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路方面,桐乡也已提前布局,已完成的乌镇景区周围道路、濮院大道智慧化改造和迎宾大道智慧化改造项目,有路侧边缘计算终端、毫米波雷达、LTE—V2X直连通信路侧单元等智慧设备,总长度20公里。
云方面,桐乡拥有“乌镇之光”超算中心的算力资源和多个互联网平台的加持。
下一步,桐乡将加大相关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助推形成上下游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打通车路云一体化“研发测试-生产制造-测试示范-商业化运营”全链条,加快形成上下游协同联动的智能网联产业集群,丰富乌镇测试场功能,利用本地算力资源和测试场资源,开展软件仿真测试和车辆功能安全测试,建设和完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部署自动泊车停车场、投放低速无人车等。
近年来,德清以地理信息与智能网联汽车深度融合为特点,加快统筹推进车、路、云建设,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与商业化探索,加快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去年4月,德清成为全国首个以县域为主体创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德清“323”现代化产业体系中3大未来产业之一。
截至目前,德清已已集聚车联网(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企业50家,完成开放全域949.3公里测试道路及双向400公里路侧基础设施、520公里高精地图采集、智能网联云控平台等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德清充分发挥地理信息产业,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加快建设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下一步,德清将以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车路云一体化”县域应用高地和样板为目标,以“地信+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为抓手,力争到2026年,探索形成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级规模化应用实践,同时赋能智慧出行、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治理等领域,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贡献县域实践。

合肥市

入选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是合肥继获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后,再次获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家级试点。

近年来,合肥市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首位产业”,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聚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方面,合肥持续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开放测试道路,加大场景创新,全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
4月22日,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咨询服务项目发布招标预告,招标金额80万。

福州市

6月3日,福州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启动区示范建设审批类项目公示,福州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座在车路云协同方面有大动作的城市。
近年来,在“数字中国”“数字福建”战略指引下,福州以打造“创新中心+应用场景+产业生态”三位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为重要目标,在福州新区建成全省首个规模化智能网联道路建成区和自动驾驶场景落地示范区,按下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据了解, 福州新区目前正根据《福州新区智能网联道路建设导则》对新区188平方公里内的路口进行等级划分,改造提升高级智能网联路口277个、基础智能网联路口105个,力争2025年在整个区域内开放自动驾驶测试和示范运营服务。

济南市

近年来,济南市牢牢把握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以网络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汽车产业的比较优势,持续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推动跨行业、跨领域合作,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在加快智能网联设施建设方面,济南坚持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推进,积极构建智能网联公路和智慧交通基础支撑环境,抢占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测试和技术标准高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中心建设,完善车、路、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及多场景应用测试环境,建成了国内“测试里程最长、测试场景最丰富、测试环境最真实”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基地。

下一步,济南将按照全市统一规划、起步区先行示范、各区县联动方式,推进全域开展智能网联建设与规模化应用,推动智能化路侧设施实现广泛覆盖,并与交管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全市全域交通标识标志网联化;开展“三全”特色应用,实现公共领域停车场智慧化网联化全覆盖,自动驾驶清扫车辆全市覆盖,乡村智能客运班线全覆盖,推动市级停车平台与交警平台、市级智能网联平台融合,并打造提供“建管运服研”一体化服务的新质运营商;

7月8日,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公示》,联合济南公交集团和文远知行公司,选定了城区内的部分道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道路,济南或将部署无人驾驶公交车,并在相应路段运营。

武汉市

武汉是全国首批“双智”试点城市,具有良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常态化运行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辆数量、订单量全国领先,是全国首个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横跨长江贯通示范运营的城市。

据了解,武汉“车路云一体化”将覆盖全市13个行政区和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东湖风景区等功能区域,推动5G通信网络实现全市覆盖,对全市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试点期间在汉生产L2级别及以上的自主品牌车型搭载C-V2X车载终端率达到30%及以上,推动公共领域新车C-V2X车载终端装配率达50%及以上。

6月14日,湖北省武汉“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市发改委批准,备案金额为170亿,6月份开工。建设内容为: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平台、1.5万个智慧泊位、5.578km智慧道路(经开区)改造,16万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基地(东湖高新区)车规级芯片产业园、无人驾驶产业园。

十堰市

近年来,十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推动商用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方向发展。
布局先导性智能网联汽车,全国首款电动物流车在堰量产;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重卡大规模交付;无人集卡、智能矿卡通过运营验证,干线编队物流重卡通过测试验证。
建设全域性路侧智能设施,全市交通信号机已100%联网,获评国家“千兆城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23.8个,全省前列,5G覆盖率达100%。
搭建全生态系统性服务平台,建成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实现中心城区城市数字模型全覆盖,是湖北省首个按照规范标准验收的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建成“武当云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打造示范性应用场景,建成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监管平台,10台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公交投用,2条智慧公交示范线路实现商业化运营。

长沙市

2016年,长沙率先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先后建设了国内面积最大(1200亩)、功能最完备、智能场景最丰富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建设了100平方公里城市开放道路、100公里高速公路,开通了国内首条智慧公交。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等4块国家级牌照。
截至目前,长沙已部署486套RSU、1900余个感知设备、280余套MEC和6.8万个5G基站,智能网联新基建联点成片,颇具规模。建成了城市级云控基础平台,已有2000多辆公交车搭载C-V2X终端。政策方面,印发了四版《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制定了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建立了市级网络安全机制,为“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当前,长沙正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政策以及测试开放道路范围进行创新突破,进一步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35.8平方公里建设智能网联产业园,建设“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设施。
下一步,长沙将以“架构相同、统一标准、业务互通、安全可靠”为建设原则,以长沙市内五区1200平方公里作为试点区域,深入“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落地和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应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深圳市

深圳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将其列入重点打造的“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2022年8月1日,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坪山区作为全市唯一兼具“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功能的行政区,定位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在智能网联领域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提出“全域开放”。
2022年12月,坪山区印发实施了全国首份有立法支撑的智能网联全域开放和商业化试点政策,允许企业在坪山全域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以及商业化试点,允许无人低速小车上路,全面带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企业集聚发展。
深圳市将分阶段实现车路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车路协同生态建设最为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及商业化试点经验最为丰富的坪山建设成为深圳车路云网图先行示范区,逐步向其他区域拓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