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蚂蚁集团,重要人事变动! ·  15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县域市场抢增量,品牌为何选择拼多多? ·  22 小时前  
四川商务  ·  我国服务贸易规模首次超过万亿美元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中铁国资深化产教融合 打造央企办职业教育新模式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1-16 18:31

正文

文 · 本刊记者 粟灵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央企办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对其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中铁国资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孙华谦、李玉博、付桂鑫、杨嘉等4名学生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赛项中荣获铜奖
在国家将职业教育提升到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的大背景下,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发挥央企的办学主体作用,构建新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2019年,中国中铁将所属9所职业院校交由全资子公司中铁国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国资”)集中统一管理,后者成为唯一以职业教育为主业的央企二级子公司。2021年7月,中国中铁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等6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单位。2022年4月,中国中铁组建涵盖所有二级企业及所属职教院校的中国中铁产教融合联盟,开创了中央企业组建产教融合集团的先河。
近年来,中铁国资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为契机,探索构建企业、行业、产业、专业、就业、职业“六业”联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扩大实施“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中国特色学徒制新模式,在扩大就业、优化国资布局、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稳就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当前,我国就业领域“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对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8月,中铁国资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承办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中铁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试验项目决赛开幕式现场
中铁国资及其所属9所职业院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一把手”工程,打造“稳就业”生态,创新“精准化”服务。中国中铁产教融合联盟设立的职业培训与就业创业专业委员会负责统筹相关工作。近三年来,其在校生规模保持在4.6万人以上,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年均招生1.9万人,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在“稳就业”工作中,中铁国资重视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该公司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就业,组建8个产业学院,通过合作办学、订单班、学徒制等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培养比例达到67%,合作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比例达到86%。同时,其所属职业院校强化前置就业指导,把就业创业课程和职业规划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进校园,融入思政课程,完善学生就业全景式指导体系,支持毕业生多渠道、新业态就业。
除了促进在校生就业,中铁国资还以农民工为重点,不断拓宽培训模式,提升服务就业能力。2024年,该公司承办国家铁路局新时代铁路建设产业工人安全技能培训系列示范班,目前培训总规模已达1.5万人次。以贵州为例,中铁国资所属贵州铁路技师学院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铁路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和钢筋工两个关键工种为授课内容,从农民工中招收有就业意愿和符合条件的学员参加培训,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之后,这些学员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国家铁路局颁发的安全培训结业证明,并直接奔赴黄百铁路的工作岗位。


优布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中铁国资兰州铁路技师学院刘磊——国家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正在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三个集中”不只是资本的集中,更是人才的集中。中国中铁产教融合联盟设立的院校发展与专业建设专业委员会,指导所属职业院校不断优化专业布局。
铁路工程建设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行业,是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中铁国资旗下各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中国中铁主业发展密切相关,设有高速铁路、铁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道桥与桥梁工程技术、铁路四电、盾构技术等178个专业,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50余个,主要培养“两铁一路”运营、施工、勘察设计、维护和管理等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这些职业院校还构建了项目“四类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如选派优秀教师送教上高原铁路,培训凿岩台车操作工等急需紧缺技能人才。
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速,中铁国资旗下各院校聚焦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升级,重点围绕节能低碳技术、绿色施工等中国中铁“第二曲线”新兴业务,优化调整院校专业设置。为服务国家和中国中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需要,中铁国资所属中铁干部管理培训中心2023年申报获批人社部评选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优化布局的另一个重点方向。中铁国资聚焦无人驾驶、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数智融合关键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所属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加入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加入全国数智商业等产教融合共同体,郑州铁路技师学院加入新能源智能网联客车行业等产教融合共同体,兰州铁路技师学院加入了全国人工智能行业等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11月,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还与小鹏汽车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力度。


强出海

中国中铁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先锋企业。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帕德玛大桥等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背后,都不乏中国中铁的身影。中铁国资背靠中国中铁,不断加大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为重大项目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探索职教国际化发展新路径。
2024年11月,中铁国资领导受邀出席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参加“中国—印尼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职教“出海”与产能“出海”同频共振。依托中国中铁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支撑,中铁国资所属职业院校已为海外项目提供超过5000人次的专业培训,参与了埃塞俄比亚高性能混凝土研发项目。2024年,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铁三局、埃塞俄比亚阿达玛科技大学共建的“开物工坊”—詹天佑学院完成签约,旨在服务海外中资企业人才需求。
除了为企业提供海外项目培训,中铁国资还将国际化人才培养融入日常教学。该公司推进中文和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开发集教学标准、培训教材、教学资源、中国文化于一体的双语资源包,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2个合作办学项目已连续举办8年,实行“3+2”分段式培养模式,打通国际化升学通道,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访学和国际比赛的机会。
输出职教标准是中铁国资“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环。该公司开展“乍得国家职业标准共建互认项目”“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等,输出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人员(5级)、铁路施工工程师(7级)职业和教学标准。
中铁国资在“走出去”中不断擦亮品牌。该公司参加了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产教融合发展论坛、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等,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印尼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方企业代表。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