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飞机,刷了眼朋友圈。
发现李笑来的《自学是门手艺》,在Github上线3天,累计:2100多星、2600多Fork、190多个commits、40多位贡献者。60个文件被更改,785个文件被添加,235个文件被删除。
直接登上了GitHub趋势榜第一名。
不管你认不认同,牛逼都是一种习惯。
我忘了什么时候认识的李笑来。
11年还者是12年。
当时他正在学习Ruby。当时我觉得很搞笑,
你个英语老师学什么Ruby么
?
太浪费时间。
又不是没钱,找个人直接搞定。
关键是自学多慢啊。
等你学完了,黄瓜菜都凉了。
然而没过多久,Knew One上线了,一个“新奇酷”产品的电商导购网站。
我看了眼,比我写得好。
那个时候,我接触Ruby差不多有3年了。
李笑来是第一个,我亲眼所见,“自学能力”比我牛逼的人。
说到自学,想起去年9月份,我在知识星球做的一次分享。
我就不改了,原文贴在这里:
我是如何学习的?
知识,
仅仅是知识。
除此之外,
它什么都不是。
当我说学习的时候,
我说的不是知识。
而是如何处理知识的思维框架。
我也会订阅一些专栏。
但不包括像樊登、熊逸、刘润这样的专栏。
虽然他们都是一些不错的产品。
我不会让别人替我读书的。
连读书这种事儿都能让别人帮你去做,
想必思想这事儿也能“外包”吧?
我订阅的专栏都是像吴伯凡、李欣频、李笑来这样婶的。
我才不关心什么争议。
因为我根本就没打算通过他们的专栏学习到什么知识。
我关心的是他们处理知识的底层认知框架。
他们是如何输入的?
如何处理的?
又是如何转化为输出的?
至于他们讲的什么我根本不关心。
那些都是知识。
知识在哪儿都能获取。
这是我的学习方法。
我不关心我的书架上堆放了多少书。
我关心的是我可以扔掉哪些书。
书,仅仅是书。
它毫无价值。
知识也是。
在那条分享的下面(点击
原文链接
,可以看到我当时的那条分享),有人问:“怎么看别人处理知识的方式?”
去年年底,我在Lean in做过一次分享。
主题是关于个人品牌的。
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新东方。发现这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学校。俞敏洪、徐小平、罗永浩、李笑来、古典、唐宁、胡敏、陈向东、包凡一、刘畅、李哲、印建坤、马薇薇这些人居然都是从新东方出来的。
我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很奇妙的共同点。
既然说到李笑来,就从李笑来开始吧。
打开京东,让我们查看一下,这么多年以来李笑来都写了哪些书?
《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
《把时间当作朋友》、
《财富自由之路》、
《韭菜的自我修养》,
还有最近的这本《自学是门手艺》。
看明白了没有?
这哥们干点啥,都会把它顺手梳理成一本书。活干完了,方法论成型了,副产品也有了。操作系统还升级了
。
再看看古典。三本:
《跃迁》、
《拆掉思维里的墙》、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我也不知道哪个先哪个后,都没看过。
看京东上的介绍是:
古典帮你升级“人生操作系统”,引发你的爆发式成长。
这三本我都没看过,不好评价。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三本书,
你的操作系统会不会升级,我不知道。
但是古典的操作系统肯定是升级了
。
李笑来说,“写字,是我的一个生活组成部分。我每天都固定写两三千字,十多年没有断过。”
就这一点,很难有人做得到。
不要说做得到,可能撵都撵不上。
在我改成日更之后,很多小伙伴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你更新的太快,看不过来”。
我也想低调,
可实力他不允许呀!
给你个公式,牛逼的秘诀在于:
当你的输出速度,
远远超过了别人的输入速度时。
想不牛逼,
很难。
我不是鼓励你写书。
但总要干点啥?
就像我
上一篇文章
提到的,找个事儿干。哪怕每天腾出30分钟。
别告诉我没时间,
一般蠢货都会把它当做借口。
而且我发现了,
越愚蠢的人越没时间。
哈哈。
罗振宇,虽然我不是特别喜欢。
但是我很佩服他,每天死磕60s。
你别管他说的啥,你也磕一个试试看。
还有一个姓罗的,前两天我在朋友圈刚怼过。
人家每年都会做一场“牛逼哄哄的演讲”。
搁你行不行?
反正我是做不到。
所以,虽然我不喜欢他们。
但他们都比我牛逼。
牛逼是有道理的。
说起来通往牛逼的路,也没有那么神秘:
差不多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样子。
可你就是做不到。
本来这篇文章已经写完了。
想想还是决定插两个花絮。
第一个花絮:昨晚,9点的飞机,昨天那篇文章是我在机场写的。晚上,我11点左右下的飞机。这篇文章是我在回家的路上写的。
飞机上我睡了一觉。
第二个花絮:早上的时候,看到美团王兴2012年的一条微博截图。
她的回答不是“我不会”,
而是“我可以学”。
想想,
牛逼还真的是一种习惯呢。
这是"改变系列"的第
17
篇文章。
第一部分完结:
《小结,个人如何实现商业变现》
第二部分完结:
《小结,普通人怎么利用知识赚钱》
这是第三部分:
1、介绍本书给你
2、现在,做出一点改变吧
如果想和我聊聊,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