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好,此时此刻,或许你已经踏上回家的归程。
但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一直选择和家乡在一起。
辞旧迎新,在年年岁岁的爆竹声中,人们总是会许下对新一年的希冀。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留守家乡的朋友们的新年心愿。
为了能照顾82岁的奶奶和家人,2019年从事传媒工作的龚红玉,回到湖南涟源的乡下做起了三农自媒体。
拍摄不难,但账号运营起来却问题百出,作品阅读人数寥寥。
面临自我怀疑和家人不理解,她决定,重新学习。
在先后参加了扶贫达人和智美乡村培训之后,龚红玉的账号
@湘野红姐
逐渐有了起色,如今已拥有了30万粉丝。
2019年,她在头条上记录了27个湖南村镇,用短视频记录下来了为奶奶做的32道乡村美味,也通过美食让周围贫困乡村里的湖南味道走了出去。
除夕夜,龚红玉打算再为奶奶做8道菜,在涟源当地,年夜饭的习俗是一定要双数的。
2020年,她说,希望能继续陪在奶奶身边。
“你看能不能想想办法,帮我们卖点粉条?
”这是田昕来到省级贫困村牛横岭村后,村民给他提出的第一个请求。
2019年,因为通过短视频帮乡亲们卖粉条,他成了大家口中的“粉条书记”。
在头条上,不断有人给这个
@戴草帽的85后
发来私信,问怎么能买粉条,甚至有老大爷看见他的故事后给报刊打电话要联系方式。
2020年1月17号,因为卖粉条扶贫,田昕受邀参与了央视网络春晚,在更大的荧幕上向大家推荐牛横岭的土特产。
以前,在冬天卖粉条,是牛横岭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现在,村子引进果园产业,种起了葡萄、猕猴桃。
他不仅拍乡亲们做粉条,还拍村民们摘果子。
他说,希望除了粉条,大家还能看见当地的柿饼、草莓、葡萄等等。
在秦岭蜿蜒的山路上开车盘旋几个小时,才能抵达杜天超的家乡宁强县石坝子村。
即使深藏深山,杜天超仍然通过头条号
@秦巴阿超
为家乡的野草莓和农产品找到了销路。
2019年,在卖出了1141单金木耳、雪莲果等农产品后,杜天超从一个人扶贫,变成了一群人扶贫。
他教会村子里30多名青年学会使用今日头条创作,将当地滞销的100多吨包菜销出了大山,帮助新疆阿克苏果农卖出了53万元的冰糖心苹果。
通过互联网卖山货,这个冬天,他们帮70多名贫困户度过了年关。
2020年,他说,想让村子里的更多人,都能学会使用移动互联网这个新农具。
周鸿今年52岁了,村里的人都习惯性跟着她网络上的名字
@鸿姐的土货
喊她鸿姐。
一开始注册今日头条和拍短视频时,连儿子都想不通,母亲这么大年纪了还能玩转这些“新鲜玩意儿”。
2018年9月,第一次参与扶贫达人的培训,鸿姐在头条上就涨了近10万粉丝。
2019年,她拉上村里其他闲赋在家的60后妈妈们,成立了扶贫直播小团体。
一条短视频卖出4万斤橘子,一场直播卖出3万元的脆李。
腊味是川渝人过年的餐桌必备,临近过年,羊儿山的村民齐聚一堂,将红彤彤的腊肠挂满了院墙。
鸿姐把这些发在网上,收获了不少点赞。
有人说90后是网络的原住民,80、70后是移民,60后是网络的难民。
鸿姐却说,60后也能玩转互联网,她要让农产品更有价值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