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百宝箱
价值投资思想、行业公司调研信息,投资资讯,热点资讯等一线价值分享;若不便发表,请联系修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百宝箱

BOSS直聘24Q3业绩会纪要

价值百宝箱  · 公众号  ·  · 2024-12-13 19:59

正文

(参考 消息、作文、专家纪要、调研分享;提高认知及信息差 )

分享市场、行业及公司动态,包括投资策略、行业数据库、专家调研、公司纪要;信息超越 99% 的投资者)微信扫码加入体验)




会议要点

1、AI超声辅助诊断收费政策及影响

  • 政策内容及推进情况:11月14号卫健委印发关于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的通知。11月23日和26日,医保局分别解读新编制的价格立项指南,AI辅助诊断首次列入,同时发出超声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试行意见。目前江浙沪部分高等级医院已现推进政策落地的端倪。

  • 收费目录设立目标和原则:为支持成熟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快速进入临床应用,防止额外增加患者负担,不与主项目形成重复收费。

  • 收费政策的有增有减:减项集中在对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减负不明显、收费逻辑不强的领域,如X光图片、病理报告云共享等;增项如AI赋能影像超声,对超声筛查来说是纯增项。

  • AI超声赋能收费增项的诊疗方向:

  • 增加患者体验方向:如麻醉、置管、血透等环节,虽此前未形成收费,但此方向预计最快落地。11月26日的试行办法提到床旁超声概念,包括这些环节,祥生所指的院内第一次下沉到22个不同诊疗科室,与床旁超声是并行概念。

  • 增加效率方向:在有限的超声筛查时间里,能得出更广泛或更精确的结果,如肝胆恶病初筛时的增效,AI介入后可大大节省时间。

  • 增加功能方向:一些临床环节如乳腺和产科的筛查,原来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手段,现在AI可一步代替,未来可能形成收费点,对其有较大促进。

2、AI赋能传统超声筛查应用端的瓶颈及新政影响

  • 五个瓶颈:医师的习惯、病患的认知、收费的难度、责权的界定、伦理和道德。

  • 新政对瓶颈的逐步打破:

  • 改变医师习惯:收费点形成后,医师有诉求,会逐步改变使用小设备的习惯,如通过举例说明在特定情况下,医师会因收费点的形成而主动向患者推荐小设备。

  • 改变病患认知:新政给患者树立信心,医生也会基于政策对病患做更多引导,助推AI在院内的下沉。

  • 克服其他瓶颈:收费点打开后,收费难度等问题有望逐步克服,甚至可能推动影像资格证分级,加速超声筛查在民用领域的普及。

  • 解决责权界定和伦理道德问题:新政强调成熟技术辅助诊断,AI超声落在辅助诊疗环节,不会出现人被机器替代的情况。

3、公司AI产品销售情况及合作情况

  • 产品分类及AI赋能情况:

  • 小型化设备:包括120克的掌超、用于血管内置管的平板超声、2.05公斤到2.5公斤的笔记本超声,AI软件全面赋能,系统已做进去,不单独收费,可在22个不同脏器领域辅助治疗。

  • 国内中大型设备:AI系统免费搭载,为增加销售落地推广,不向使用者单独收费。

  • 单独AI系统形成收费:以系统软件包形式搭载在设备上做升级,在海外市场形成收费,主要在X-bit的推车式设备上,2023年收费增长约110%。

  • AI合作情况:在国外,祥生医疗与国际巨头通过AI辅助诊疗形式合作,如与BD医疗在血管内置管超声领域合作,与费森在肾内科血透方向合作。此外,在医美领域,国际国内均有涉及,但国内主要在严肃医疗领域,国外则有更多非严肃医疗应用。

4、公司AI能影像的领先点及覆盖场景

  • 产品基于动态多模态人工智能:理论上可在不同影像设备品牌中切换,目前主要在自家设备上搭载软件升级包。

  • 领先的脏器及应用场景:祥生的人工智能超声系统在心血管、乳腺、甲状腺、肝脏、颈动脉斑块和产科六个脏器的应用较为领先,其中乳腺癌相关系统走在前列,今年中报显示,除乳腺外的其他五个脏器也分别拿到了辅助诊疗的二类证,预计今年能完成三类证的检测证书。

  • 数据来源及发明专利:数据主要来源于USAI中国超声医学人工智能联盟,公司是联盟里唯一的设备供应商。公司有两个在AI领域有代表性的发明专利,一个是左心室自动分割以及容积自动测量人工智能算法,另一个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声影像视频自动追踪技术。

  • 国内医疗机构覆盖及非传统影像科室场景:新政点到的床旁超声范围,公司产品在国内医疗机构有一定覆盖,且有部分应用场景已被列入医保支付。如肾内科,患者可医保支付,费用由门诊和传统影像科分配,三方均受益,医院效率也大大提高。若新政助推,其他科室有望快速走通收费环节。

5、新政的长远影响及市场空间

  • 超声诊断分级:随着收费点落地和更多场景落地,可能催生出国内超声诊断的分级,使国内覆盖场景追赶海外,助推康养、理疗、美容等非严肃医疗或民用领域的发展。

  • 对祥生医疗产品市场空间的影响:

  • 床旁超声的市场空间:祥生医疗在国内销售中,小设备占比较高,但目前政策对基层诊疗的覆盖尚未完全涉及。院内加收项多为人判定较累或有盲区的领域,也是AI赋能的领域。床旁超声因设备轻便、傻瓜化,可替代传统设备不便移动的问题。医院采购小设备的欲望因收费增量的出现而增强,且小设备价格相对较低,在一定场景可代替大设备,这些因素叠加,明年内销市场可期,但具体增长幅度不确定。

  • 国内小型超声竞争格局:国际友商小设备比例一般不超过25%,界限较含糊。祥生医疗的掌上超声为有线,重120克,是市场上最轻的,传输精度高。与其他国际友商相比,祥生医疗在笔记本和平板超声结合的小设备上具有SKU优势,技术迭代的先发优势有一定壁垒。

Q&A

Q:AI赋能传统超声筛查应用端有哪些瓶颈?

A:原来有五个方面的瓶颈,第一个是医师的习惯,第二个是病患的认知,第三个是收费的难度,第四个是责权的界定,第五个是伦理和道德。

Q:新政下来后是否意味着未来小设备筛查就可以收费了,量有多大?原来大设备能收费小设备不能收费是怎么回事?

A:这存在误区,原来收费的核心是由谁来出报告,出报告的人必须有影像医师资格证书。有影像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师一般集中在传统的影像超声科、重症科和孕检体检科(姑且这么说)这三个科室,这些科室的医生习惯使用大设备,所以造成只有大设备收费的错觉。其实只要传统影像科有证的医生使用小设备做筛查且愿意签字形成报告就能收费,并不存在新政下来小设备才开始能收费的情况。

Q:新政下来如何逐步打破医师习惯这一瓶颈?

A:以自己父亲在上海市胸科医院住院准备装心脏支架为例,之前用小设备做筛查时,父亲觉得小设备不准宁可排队用大设备,医生也未做解释。但新政下收费点形成后,医生就有很大概率会向患者解释小设备(如LumiFan在95%心内场景下可代替传统设备且测试精准性可靠),因为原来医生教育患者使用小设备无好处还可能带来不满和疑惑,现在有了收费诉求就会改变习惯。

Q:政策对小设备在病患认知方面有什么影响?

A:政策会改变病患认知,原来病患认知靠口碑宣传较多,小设备落地到非传统影像科室或二十几个诊疗和临床环节需要做客户教育,让患者理解小设备的精准程度。现在有政策表明床旁超声可以收费,这会给大家信心,再叠加上医生的主动宣传,随着政策逐步落地,病患认知和医生使用习惯会主动改变,医生也会基于政策对病患做更多引导,极大助推AI在院内的下沉。

Q:政策对小设备收费难度有何影响?

A:如果收费点被打开,相关的困难基本能够被克服,未来还可能推动影像资格证的分级,加速超声筛查在民用领域的普及,国外市场已有一定证明,如德国养老院的情况。

Q:AI落地后是否会出现人被机器替代的情况?

A:不会。目前的新政强调“成熟技术辅助诊断”,在高等级医院和海外市场已经证明人不会被AI超声替代,AI赋能的超声落在辅助诊疗和增效环节。

Q:公司AI产品在小型化设备方面的销售情况。

A:公司小型化设备主要包括120克的掌超、用于血管内置管的平板超声以及SonoAir 2.0 - 2.5公斤的laptop笔记本超声。不分海内外市场,AI软件全面赋能,整个系统都包含,掌超V3款能在22个不同脏器领域直接做到辅助治疗一步到位,且不涉及单独收费。

Q:国内中大型设备销售环节中AI的收费情况是怎样的?

A:在国内中大型设备销售环节,AI系统免费搭载,不单独向使用者(医院)收费,目的是增加销售推广。

Q:公司单独AI系统形成收费的情况如何?

A:单独AI系统形成收费主要是以系统软件包形式搭载在设备上做升级,99%在海外市场形成,主要在X - bit的推车式设备上搭载升级。2022年数据约为1200万人民币,对应40台左右大设备升级;2023年这个数字上升到2500万,增长约110%,搭载台数从40台增加到接近90台。

Q:为什么海外可以用软件单独形成收费?

A:超声使用寿命为8 - 20年(大设备一般为12 - 20年),维保期8 - 10年。在维保期内,按原来模式软件升级不额外收费,但AI软件包给设备增加了诊疗功能,所以可以单独收费。今年的数据要到年报才能体现,中报不体现软件类收入和研发单独收入。

Q:公司近几年新增的AI合作情况。

A:近几年新增AI合作主要在国外。小设备在欧洲市场接近一半的体量销售给康复理疗养老等非严肃医疗领域以及运动领域。还和国际耗材巨头合作,如与BD医疗合作血管内的置管超声(平板超,已到第三代),与费森在肾内科血透方向合作AI便携超声(使用V5款型以上掌超Pro版)。

Q:非影像科医生对公司产品的上手情况如何?

A:BD销售血透主要是置管类医生,费森主要是肾内科血透类医生,他们不是影像专科医生,但能通过公司AI赋能的设备快速在诊疗环节上手。在医美领域,国内因超声影像医学许可证书原因,目前主要在严肃医疗领域,如杭州邵逸夫和上海九院;国外在法国已进入美容院、健身房等非严肃医疗领域。

Q:公司小设备在国内诊疗方面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A:希望打破国内目前拥堵的超声筛查现状。国内超声筛查主要病症为两大类,90%左右是初筛或基础性疾病(如颈动脉、血管堵塞、老年疾病、脂肪肝、产科等),10%是恶性病初筛。国内院内机构90%以上影像科传统医生集中在三大传统科室,患者多去传统影像超声科排队筛查,造成基础病和恶性病筛查混在一起。公司希望小型化、便携化设备能做分流,让90%的基础疾病由护士和实习医生等非传统影像超声医生快速上手进行筛查,让10%的恶性病初筛由传统影像科经验丰富的医生做筛查。

Q:逐步落地的新政对解决超声筛查拥堵现象有何帮助?

A:新政尤其是收费点的打通,加速助推了基础疾病或各类科室里初筛疾病去往临床和门诊环节落地,对解决整个堰塞湖现象有很大帮助。

Q:公司在AI能影像方面有哪些领先之处?

A:公司产品全部基于动态多模态的人工智能,理论上可以在不同影像设备、不同厂家、不同品牌中切换,但目前主要软件升级包还是搭载在自己设备上。

Q:公司AI在脏器方面有哪些落地应用场景?

A:主要有六个脏器,分别是心血管、乳腺、甲状腺、肝脏、颈动脉斑块和产科。其中乳腺癌进展最快,乳腺三维超声四分类系统能在两分钟内得出四分类结果(阴性、良性、恶性和炎症性),还有双四分概念(在阳性点上能得出初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四个分级)。除乳腺三维、乳腺四分系统在申请3类证最后一步外,另外五个脏器(肝胆、胰腺、颈动脉、甲状腺和产科)已拿到辅助诊疗的二类证,今年有望完成三类证检测证书。

Q:公司AI的数据来源是哪里?

A:公司AI数据主要来源于USAI中国超声医学人工智能联盟,成员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阜外医院、华中心血管医院、郑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湖南湘雅、浙江大学等,公司是联盟里唯一的设备供应商。

Q:公司AI领域有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发明专利?

A:有两个代表性发明专利,一个是左心室自动分割以及容积自动测量人工智能算法,这是全球首家发布的动态心脏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另一个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声影像视频自动追踪技术,解决了让非影像科医生快速上手看超声的基础问题。

Q:公司小超声波在新政落地前临床是否有收费点?

A:有。在江浙沪的三级甲等医院,大约有六个应用场景被列入医保支付,如肾内科以无锡人民医院和上海仁济医院为例,形成了筛查收费链。病人到仁济肾内科门诊做超声筛查,可直接医保支付,若超声筛查200元,100元由仁济门诊科收,100元由仁济传统影像科收。对病人来说没有增加额外支出且快速得到结果;对门诊医生来说有创收且获得患者好评;对传统影像科医生来说没有流失客户且是一种减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