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设计」系列 Live 专题第一季,我们请来了张海龙做关于设计师成长的 Live 访谈【设计师的入行与职业生涯】 。
在这一次 Live 中,邀请海龙过来,就是希望海龙能够以自己的视角和经历,针对设计师的职业发展和大家分享。国内现在很多一线的设计师,都曾在海龙的团队里,或者同事过。对于设计师的职业发展,海龙有自己完整的认识。
以下是这次 Live 访谈中张海龙自述的小部分内容整理,关于设计师的自我成长,希望具体了解的同学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知乎 Live 【设计师的入行与职业生涯】。
张海龙
16年 UX 和互联网从业经验,经历:高德移动产品部副总经理,360用户体验总监,百度用户体验总监。在用户体验设计领域,海龙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深耕下去
要成为一个设计师,你首先要找到自身感兴趣的岗位,在这之后你才能有足够的韧劲扎根下去,在做事的过程中去积累你的能力,而并非一直在问“有什么书是我必须看一下的吗?”、“有什么知识是我必须要了储备的吗?”。确实,这都是需要做的,但是,你为什么要储备呢?你的储备需要有前提。比如,要达到的目标、与谁共事、进入什么样的公司等等。我觉得首要的是将事情做起来,不管是跟着老师做项目或者是和同学创业做一些小的产品,还是进入一个很初级的公司,设计完成一个公司的项目。无论是在视觉设计、交互设计或者是产品的岗位上。在做事情的同时,你就能发现优秀的人在学习什么样的能力、在做怎样的设计、积攒怎样的经验。再考虑自己能否与他们一样,或者参与其中,让自己每天都能有进步,这是十分关键的。
尽量少跳槽
确实,我知道作为一个新人,一开始都是非常迷茫,难以找到自己的方向。但是没关系,只要你在一个领域里多做一段时间,两年或者是三年,让自己在这个领域里做透,了解得更多,这有助于你将知识迁移到一个更加大的,你更感兴趣的领域里。相反的,如果你在一个公司只实习了半年,然后又跳槽去另一家公司,当你在这家公司有一年的经验后就开始自满,又跳到第三家公司,那么你会发现自己在两三年内跳了两家公司。
我不建议大家前期跳槽太多,因为这不利于你找工作时面试者对你的审视。你跳槽太频繁,会使得面试官更加谨慎,因为他会认为你在某些领域内没有长性。由于工作太难受、没能学到东西才跳槽的原因除外,你要尽量在一个项目内跟上几年。
遇到一个好的导师
另外,如果有幸进入一家公司,同时能遇到一个好的导师,一定要一直跟下去。因为一个导师真的就像一盏明灯,能够为你指引方向。不管是在专业领域上的提升,还是在整体的流程和方法上,他都能够给你很多的帮助和建议。这个十分关键,特别是初级的人员,他们在进入公司后都非常需要导师来引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注重为大家配导师来完成相关的工作。其实这是非常有帮助的,能遇到一个优秀的导师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视觉与交互设计师的入行
关于视觉设计,进入公司的初级人员,应该积极地多看,培养自己美的感觉。无论是专业内的同行的作品,或者是了解设计的趋势,这些都很重要。同时,不要排斥其他能对产品或者是美有所体会的方式、方法,比如摄影、涂鸦等。你需要有自己的一些爱好和特长,这些都是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中的判断,比如说在构图、排版方面等。
而关于交互设计其实也是一样,多去使用产品,在使用后有意梳理,并形成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同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这样的话,不管你能否去到某家公司,做某个产品,这都能够对你的思维有所帮助,而且还能让你在行业聚会中或者是有幸能与某家公司接触的过程中将这些问题抛出来,这或许又能增加一些机会。
思考与分析,资源利用与沟通
在公司内不仅要培养自我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还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身边优秀的同事、同样是初级的跨部门的人员,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愿意去分享,借此多去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多了设计师、产品等的多种视角。为什么他愿意做那个功能而不愿意做这个、为什么研发不愿意做开发这个产品或者找一些借口托词,你需要去了解这背后的原因,了解大家是否在整体的大目标上一致。一定要有大阶段的意识,在整个项目/产品上,目标、进度有所设计,在此基础上才能了解到对方考虑问题的方式。这些问题在通过横向的资源利用和沟通,都能有所了解,且这些反过来能帮助你少做无用的设计,而所做更有效且适合的设计。
既然刚才说到了积极的心态和掌握知识的态度,其实还有积极的另一面需要我们初级人员去把握和了解。任何一个团队,下至2、3个人,上至上百人甚至更多,都有需要每一个人去努力完成事情。俗话说管理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个团队的互相协作。那么,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应该以好的心态,多了解一些积极正面且对团队成长有帮助的建议与做法,它有利于团队树立品牌和口碑,确定专业的方向,也有利于吸引优秀的成员加入到团队中,这样也就同时获得了更多的交流学习的机会。
先适应再改变
我见过的许多小团队都有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个最典型的问题,我以360为例,最初,在我进入360之前,许多设计师都奉劝我不要来,我问:“为什么?”,他说:“我设计一个 banner 都不知道被他们搁在了哪儿。”于是我决定这个位置我就得坐下来,我不坐还不行。虽然这之中确实有很多的问题,其中一方面是产品经理太过强势,或者是公司流程快。公司在小步快跑,推崇狼性,“没有为什么,你就是做,我马上就要;不管是老板还是产品经理要,我马上就要出了,我后面再和你解释吧。”这些都是当时的说辞,但是,别管是什么原因,在这个流程之中有它适合当下的一种流程和模式。而这种模式要么我们去适应它,要么我们去改变它。最好的方式是首先去适应它,在了解了其中的问题再去改变,而不是首先传达出各种消极的信息。
我在当时进入团队时,其实我也找了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加入到团队中来。一开始的时候特别困难,我邀请的人会说:“龙哥,要是你去其他公司,我想都不想就跟你去了。但是,你到360公司,你让我们琢磨想一想。”慢慢地,后期我们越来越清晰,我们把流程,把整个部门的结构进行了调整。让整个团队不管是深入产品线,作“小步快跑”,以每三个月一次轮换进行人员调整(因为人在三个月的紧绷中精神压力很大,需要做一些调换。),还是在整个大的团队中集中优势去解决问题,跟进产品,大家需要明确目标,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好处在哪儿?在目标清晰的情况下,后期越跑越顺。于是产品也就形成了一种思维以及这种协作的模式。在大家开始的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团队中。在这推动下,当时也让老周(周鸿祎)参加 UPA 大会,做一些演讲,行业内也开始发现老板除了懂得做产品之外,也懂得并关注用户体验。最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进来,我们也才能够成功建立360的实验室。如果仅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说,在360建立一个用户体验实验室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切都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的,通过大家将用户体验做得更加专业、优秀从而赢得的。
以上就是一个过程,一种积极的心态,你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解决其他比这更加困难的问题。
(更多访谈内容请查看知乎 Live ,公众号会持续内容更新,欢迎关注。)
关于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
设计就是寻找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加以运用,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战略、市场、用户、需求、功能、交互、视觉、内容、数据、运营、推广、传播、变现,设计贯穿于所有环节,我们一起聊聊大设计。
微信ID:mali-design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知乎 Live 【设计师的入行和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