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参考消息
纵览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哪吒2》登顶!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参考消息

锐参考 | 已准备好“挨三次揍”的澳大利亚,迎来的却是中国的善意

参考消息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3-29 21:52

正文


“中国领导人的到访充分说明,今年将是袋鼠的幸运之年!”澳大利亚主流财经报纸《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如是评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刚结束不久的澳大利亚之行。


中澳双方达成了一系列政府间和商业合作成果,签署了涉及诸多领域的二十余项协议。这些成果备受澳大利亚各界赞誉。


▲作为 澳大利亚最繁忙的港口, 墨尔本港 见证了中澳贸易的升温。


而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媒体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已经准备好“挨三次揍”的澳大利亚,迎来的却是中国的善意。


澳媒此前的担忧从何而来?澳大利亚真的想做中国的好朋友吗?


澳对华牛肉出口商将从11家增加到47家


这些天,不少澳媒还沉浸在“盘点收获”的喜悦中。


作为农业和矿业大国,澳大利亚媒体详细报道了扩大澳牛肉对华出口,以及两国公司在西澳地区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合作的协议。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3月29日称,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牛肉、维生素和婴儿奶粉的“胃口”,同时中国也看重澳大利亚的科技和技术。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网站报道截图


很多澳媒注意到,澳大利亚将从中国进口牛肉市场中分得“最大的一块蛋糕”。去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牛肉出口达到6亿澳元(约合31.5亿元人民币),在新协议下,澳对华牛肉出口商的数量将从11家增加到47家。对此,澳大利亚ABC电视台引用牛肉行业人士的话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还有一些澳媒纷纷将两国新签订的协议“换算”成新增就业岗位的直观数字。


比如澳大利亚《国际商业时报》网站称,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与澳大利亚BBIG公司签署的基建大单,将给澳大利亚创造900个工作机会。


《国际商业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澳大利亚人报》则指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BBIG公司在西澳地区的铁矿石相关项目,有望给当地带来3300个就业岗位。


对于澳大利亚企业界而言,这些数字意味着中国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利好。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引用澳大利亚福特斯克金属集团董事长弗里斯特的话说:“我希望澳大利亚将中国视为朋友,以及天造地设的贸易伙伴,并真正地拥抱中国”。


澳媒自嘲“要被中国揍三次”


不过,和如今这番“喜气洋洋”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领导人到访澳洲的一周前,澳媒却是另一番判断。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3月27日刊文称,其实在上周,澳大利亚原本已做好了“被中国揍”的准备。


在中澳间,总会不时冒出一些不那么和谐的“小插曲”。


先是3月13日,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在新加坡智库演讲时,又要给中国上“民主课”,她说:“除非中国拥抱民主,否则就永远无法激发全部潜力”。


对此,中国外交部则“回怼”道:“今后,我们希望澳大利亚的朋友们……丢掉意识形态的偏见,以公平的态度对待中国。”


不久后,还曝出了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和其他10国的大使一起写信,就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压的新闻


此外,外界曾报以很高期望的澳大利亚50亿澳元国家基础设施基金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式对接,澳政府也未接受,原因是担心破坏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


所以,《悉尼先驱晨报》评论说,这三件事足够让澳大利亚被中国“揍三次”了。


给中澳关系“下绊子”的,还有这样一些人


事实上,给中澳关系“下绊子”添乱的,还有澳大利亚议会的一些人。


3月28日一早,澳政府突然宣布,暂停原定当天提交议会讨论并表决《中澳引渡条约》的计划。


该条约10年前由中澳两国政府签署,至今未获得澳议会批准。去年在澳议会被提出后,该条约遭到人权组织质疑而再度搁浅。澳议会中的绿党及其他小党派加上独立参议员都反对该协议。


澳大利亚新闻网称,澳总理特恩布尔领导下的本届政府认为,《中澳引渡条约》中已经包括了足够的保障机制。为此,澳外长和司法部长27日组织召开会议,向那些对引渡条约表示质疑的议员释疑解惑,以平息他们的不满。


特恩布尔本人则亲自前往议会呼吁放行《中澳引渡条约》。他拿出实例称:中澳两国执法机关刚刚合作侦破一个价值1亿美元的冰毒大案,“要不是两国联手破案,这些冰毒将流向澳大利亚市场,很多人会因此丧命”。


特恩布尔曾多次呼吁议会放行《中澳引渡条约》。


即便总理一再苦口婆心,但还是遭遇了来自工党的强硬反对。


据外媒报道,澳方宣布暂停批准《中澳引渡条约》几个小时后,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与澳大利亚外长举行了“紧急会晤”,目的就是不希望此引渡条约表决暂停会在外交层面给两国关系造成不良影响。澳大利亚媒体称,中国大使对条约被推迟批准感到“失望”。


原本一个对两国人民都有好处的条约,却沦为澳大利亚国内政治的牺牲品。对此,就连澳大利亚本国媒体也实在看不下去了。


3月29日,《澳大利亚人报》刊发墨尔本法学院副教授安德鲁·葛德文撰写的署名文章,旗帜鲜明地呼吁“中澳关系中不能排除中澳引渡条约”。


文章从中澳关系发展的角度指出: “随着中澳政治经济交往不断加深,如果澳大利亚希望和中国建立成熟的关系,就不能只是‘有选择性地’与中国合作,否则两国关系将遇更大的困难。”


安德鲁·葛德文在《澳大利亚人 》上的文章截图


“从今年开始,澳大利亚更多选择了中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