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乐,资深军事刊物作者、电视军事节目评论员,长期关注外国情报机关及情报战
2017年2月13日,已故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长子金正男,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遇刺身亡。消息一出,举世震惊,也引发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
最初的消息称,金正男死于毒针袭击。而进一步的消息却证实金正男被人用湿巾“捂死”的。其实普通湿巾是很难“捂死”人,况且报道显示两名刺客很可能是女性,力量上根本不占优势。因此无论是是毒针还是湿巾,应该都和毒有关。
暗杀所用的毒针。(资料图)
用毒杀人也是某些国家情报间谍机构的惯常手段。广义上讲,情报间谍机构所用的毒可分为:麻醉剂、致幻剂和致死剂等。其中麻醉剂主要用于绑架等特殊场合,原理和医用麻醉剂基本相同,一般不会致命;致幻剂主要用于审问等特殊场合,最常见的是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最后也是种类最多的,就属致死剂,一般用来执行暗杀任务,最常见的是各类氰化物,如氰化钾、氰化钠等。近年来,放射性致死剂异军突起,多次暗杀目标得手,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从湿巾的手段可以推断,金正男并非死于氰化物或放射性物质,而以神经性毒剂中毒的可能性较大。沙林、VX之类的神经性毒剂,可由人体皮肤吸收,当浓度够高时,五分钟内即可致人死亡。当然为避免释放时中毒,刺客在行动前,应服用解毒药物或注射了解毒针。同时,以女性下手,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目标的警惕性。而机场这类的人流量较大的场所,也便于得手后迅速逃脱。
被押解到韩国的金贤姬,注意她的嘴被韩方封死,防止服毒自尽。
目前,金正男遇刺身亡案的调查工作刚刚开始,指向性也相当明显。这不由让笔者想起几十前的三起大事件:
1987年12月,化名“蜂谷真一”和“蜂谷真由美”的朝鲜特工金胜一和金贤姬,在完成爆炸大韩航空858航班的任务后(机上115人全部遇难),在巴林被警方抓获。两人当场迅速服毒自尽,金贤姬经抢救活了过来,并成为揭开事件真相的关键。
大韩航空858航班残骸。
1997年2月,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中央书记黄长烨在途经北京期间,突然进入韩国驻华使馆,闻讯后的朝鲜官方怒不可遏,派出特工人员寻机刺杀黄长烨。
为防不测,中国方面派出1000多名武装警察严密保护韩国大使馆,直到黄长烨离开中国,取道菲律宾赴韩。
更早之前的1983年10月,朝鲜特工在缅甸仰光安放炸弹,企图刺杀时任韩国总统的全斗焕。最终全斗焕侥幸逃过一劫,但包括副总理在内的17名韩国官员被炸死,缅甸方面也有4人死亡。
以上三起事件,对象不同、手段不同,但目的基本相同——就是要从肉体上消灭对方。朝鲜情报间谍机构师承苏联克格勃,秉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信条,绑架、色诱、暗杀等手段比克格勃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暗杀行动,美苏(俄)情报间谍机构虽然也搞,但都会顾忌政治影响,不得已才用之。惟有朝鲜,毫无顾忌,行动大胆。
仰光事件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