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柏年说,作者:
柏年
明星基金经理被捕、知名上市公司被警告、大型银行反向讨薪、一线券商腰斩式降薪。
在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金融圈可谓是“翻天覆地”,爆炸性新闻不断。
对于官方来说,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大整顿、大改革。
对于金融从业者,特别对那些“靠金融吃金融”的不法分子来说,这则是一场“大逃杀”。
作为普通人,不论你是否炒股,只要你有工作、有存款,就会与金融产生联系。
当前正在发生的大变革,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中国金融,三大问题
一切都要从2023年秋天的一场会议说起。
2023年10月,中国金融业界最重要的一场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时隔6年再次举办。
在本场会议上,国家高层对过去金融工作的成绩定了调,那就是
“不及格”
。
其原话是:
“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顶层会议的外发公告,一般不点名道姓批评。能出现这样尖锐的语句,足以证明高层对金融业界相当不满。
所以此后,一场自上而下的大整顿、大改革全面铺开。
局外人可能会好奇,
中国金融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一个月后的“人大常委会会议”,相关参会委员做了补充说明。
简要来说,就是中国金融业过度膨胀,没能服务好实体经济和普通家庭。
参会人员指出,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8%,高于OECD国家4.8%的平均值,更高于欧盟3.8%的比重。
这一数字,甚至还超过了美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7.5%。
没有华尔街的“命”,却得了华尔街的“病”。
要知道,金融业增加值的主要构成,是“员工薪资+机构税前利润”。
中国金融规模如此庞大,相关机构赚的是盆满钵满,从业者高薪是普遍共识,可是对中国经济有做出过什么贡献么?
贡献当然是有一些,但是问题更大。
首先,中国现代金融业,自诞生起就对标华尔街。
可是发展到目前,我们的金融业却至今没有走出国门,没能化全球资本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一个
“原油宝”
事件,就能让一线大行亏损近百亿,证明我们的金融机构至今没法和华尔街同台竞技。
这一点,和前两年同样被重锤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有一点像。国内声势做的挺大,一走到国际市场就露怯。
所以后来,它们都受到政府的严格约束,这也是原因之一。
如果话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只要一家企业,能在国际市场赚外国人的钱、赚dollar,政府通常都会对你比较呵护。
比如说,今天的汽车产业就是正面样板,国家特别支持。
例如,最近欧盟那边刚有些风吹草动,法国想要推一个法案,要对中国产新能源汽车溯源、征税。
我们就立刻就祭出了
“白兰地反倾销”
措施,对法国定点打击,先发制人。简直就把汽车业当
“亲儿子”
一样疼。
而像金融业、互联网这种,在国际上不够强势的产业。不好意思,那就是抱养过来的孩子,
不但不溺爱,还要多管教。
当然了,有些人可能会说,美元是全球货币,按照华尔街的标准要求中国金融业,有些过于苛刻了。
那么我们退一步,就按照一个普通国家的标准——
服务好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帮助普通家庭财富增值,
总可以吧。
可是,就是连这些基础要求,中国金融也没做好。
面对实体经济,民营企业一直高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至今没解决,导致国务院每次开会都要强调。
面对金融风险,金融机构不但没有防范,反而是火上浇油。致使如今房企暴雷、信托违约,一地鸡毛。
而面对普通家庭,我们的股市又是这个现状,老百姓哪有好的投资渠道?
所以面对这些问题,中国金融业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而国家为这个改革过程,
设定了4个方向。
四大改革方向
第一个,就是
金融业者降薪。
根据上市券商年报,2023年有六成上市券商人均薪酬继续下降,有8成券商董监高薪酬总额下滑。
其中,备受瞩目的中金公司,人均薪酬两年内下降42万元,为各家券商之最——从中也能看出,过去中国的顶尖金融机构,是多么赚钱。
此外备受媒体关注,
年薪千万的“网红经济学家”们,薪酬也大幅缩水。
以华泰证券为例,2022年该机构有5人年薪在1500万以上,去年只剩下1名。
国联、中信建投、光大、招商证券四家,2022年共有10名“千万年薪”员工,如今已经清零。
第二个,则是薪酬制度改革。
金融业是一个典型的
“顺周期”
行业。
其特点是,经济上行时期金融业务多、利润多。但是这些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可能要等到经济下行时期才能暴露。
但是在过去,金融机构的薪酬制度和其他行业一样,都是“即时发放”的。就会导致有的员工不顾风险,盲目开展业务、赚取利润。
所以从去年开始,在官方的督促下,金融业开展了广泛的薪酬制度改革。
一个是加大“反向讨薪”的力度。
还是根据2023年年报,公开披露开展“反向讨薪”的银行数量,已经增长到10家。
其中,招商银行向4400余名员工追索薪酬,挽回损失4300余万元。中国银行向2000余名员工讨薪,追回薪酬2200余万元。
第二个是建立“薪酬递延”制度。
根据财政部下发的有关文件,金融机构重要岗位员工的基本薪酬,不能高于总薪酬的35%。
也就是说,包括银行高管、基金经理在内,他们的大多数薪酬,要以“绩效奖金”的形式取得。
而领取奖金是则有代价的。
代价是,每年4成以上奖金,需要延期3年及以上才能全部发放,确保薪酬支付和业务风险相匹配。
相比于“反向讨薪”,薪酬递延的规模通常是前者的几十倍乃至一百倍。例如天津银行就披露,2023年该行“反向讨薪”规模174万元,薪酬递延规模则有1.7亿元。
截止目前,我国95%以上银行、保险机构,和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券商、基金公司,都已经建立了薪酬递延和追索制度。
这对于帮助金融业者增强风险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改革,则是高频巡视、高压反腐。
如果说受薪酬改革影响最大的,是普通员工的话。对于那些“不差钱、又有权”的金融高管们,我们该如何约束呢?
这里就需要国家机器出手了。
4月8日,中纪委公布了“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对象”名单。
除了巡视一般政府部门外,名单里还包了括12家单位,全部位于金融领域。如沪深交易所、中农工建交五大行、中信集团、人寿保险等。
这份名单,反映出当前国家的反腐重点,就在金融领域。
而根据《中国经济周刊》的统计,2023年中纪委披露了近百名金融干部落马,创下历史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
能登上中纪委网站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大老虎”,“小苍蝇们”只配上地方纪委网站。
无独有偶,3月份多家大型基金公司被驻场检查。前两天,明星基金经理、
曾被称为“半导体一哥”蔡嵩松,以行贿罪、受贿罪被起诉。
这些事情都透露出,本轮金融系统内的反腐风暴,力度空前。
但是除了“运动式”反腐之外,金融业想要回归正轨,还需要更多
制度性建设。
于是在4月12日,有关股市制度建设的
“国九条”
横空出世。
本次国九条,聚焦于提高上市门槛、加强减持监管、制定分红规则、严格退市执行。
用监管行动,一一回应老股民们所诟病的几个问题:
例如,
“中国股市是个融资市、不是投资市”;
“财报造假,处罚却是毛毛雨”;
“圈钱式上市、清仓式减持,监管一言不发”;
“数年不分红,上市公司一毛不拔”。
“国九条”颁布之后,很快就有知名公司,收到了黄牌警告。
其中有吉林高速,去年账面上盈利5亿元,却不准备向股民们分红。5年内更是只分红了一次,因此被上交所发问询函。
而另一家上市公司方大特钢,也被监管追问,账面上有现金60亿元,为何不分红?被质问之后,方大特钢火速通过了分红2亿元的决议。
金融改革,为普通人带来哪些好处?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心中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
金融业正在进行的改革,和我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所有的监管,都是为了敦促我国金融业回归本源,做好本职工作。
例如金融业降薪,就是为了向实体经济让利。要知道,
金融业的收入,就是实体企业的成本。
如果按照国家计划的,未来中国金融业完全对照OECD国家的话,那么业内的员工薪酬和利润,将会进入一个长期下降的通道。
而节省下来的这一部分资金,则会化为实体企业的利润,和职工们的工资。
当然了,目前金融业薪酬的绝对水平,仍高于其他行业。
但正所谓
“一鲸落、万物生”,
金融业薪酬现在和未来的大幅下降,正为其他行业薪酬的快速上涨,贡献了空间。
毕竟蛋糕就这么大,关键是怎么切的问题。
除此之外,金融业降薪
,也为普通投资者带来了好消息。
例如从2023年末开始,证券公司股票交易佣金,基金公司产品管理费,都遭到了不同幅度的下调。
这一笔钱,过去那
都是金融业者的收入,而未来肯定还会再降。
我们再来说“薪酬改革”,为的是强化金融业者的风险意识,建立终身追责的观念。
由此一来,银行里那些不顾风险、盲目推销金融产品的现象,就会遭到遏制。而基金经理们追涨杀跌,不顾股民利益的行为也会大幅收敛。
毕竟如果真的
亏了钱,自己的工资也要垫进去。
但柏年觉得,在这些改革中最重要的是,
我们终于有机会迎来一个“长牛”的股票市场,让所有家庭都有机会通过股市受益,而不是沦为上市公司圈钱的韭菜。
毕竟这一次的“国九条”,已经明确规定:
上市公司业绩恶化、不符合要求的直接退市。一毛不拔不能分红的,ST警告。
我们都知道,业绩、财报或许可以作假,但是分红却要掏真金白银。
新规要求,上市公司如果不能分红,就没有资格继续待在这个市场里。
这样一来,中国股市大浪淘沙,才能留下真正优秀的公司。而上市公司的持续分红,也能为股市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构建起“长牛”的基础。
可以说,2024年的中国金融业,经历了国家的四重改革,才真正开始回归本源,做到一国金融业本该做到的事。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由奢入俭难,“苦日子”或许才刚刚开始。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才是一等一的好事。
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等了太久。但是机会只要在,好饭不怕晚!
——END——
【优选项目库】
轻松找项目,
高效
寻投
资
在庞大的投资领域中,作为投资人,如何精准找到潜力巨大的优质项目?作为项目方,如何让自己的项目被更多投资人看到?
我们倾心打造了一款革命性的小程序——“
优选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