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喜欢还是讨厌《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你都无法在这张专辑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内充分消化其中的 31 首歌曲并对其发表意见。”《彭博社》观点专栏作家 Jessica Karl 针对美国著名音乐人 Taylor Swift 及其近期发布的第十一张录音室专辑所遭受的非议发文表示,“我们评判音乐的方式是错误的”。
“如此草率的判断让赞扬和批评在本质上都变得不可信”,《纽约时报》在批判 Swift 新专辑时甚至将该专辑名字写错。专业媒体尚且如此,我们普通人又怎样抵御快餐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在这个飞速运转的世界,“短平快”的短视频平台侵占了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关键信息、核心要点被整理成“被嚼碎的知识”投喂给受众,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沉下心来去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听完一首歌?
“慢生活”的概念在快餐时代的背景下诞生。早在 1986 年,面对快餐的爆发式增长,为保护本土饮食传统,意大利记者 Carlo Petrini 发起了“慢食运动”。随后,“慢食”之风从欧洲席卷全球,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慢生活”:旅游推行“慢游”、读书推行“慢读”、写作推行“慢写”、恋爱有“慢爱”、锻炼有“慢运动”,甚至针对生活的城市也诞生了“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