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大学生们跨城骑行,引发了社会关注。骑行是外在,想要表达什么情绪,或许最关键。
这些年可能有个问题一直忽略,这届年轻人到底在关心什么。如果不关心年轻人,很可能失去未来。
其实有一个好办法,在年轻人最聚集的某书上,分析年轻人搜索什么,或许是理解年轻人的一条路径。某书搜索比较多的是四个方面:工作、旅游、生活和爱。
关于工作。
工作几乎是年轻人全部的焦点,堵点和痛点。
一部分年轻人到处找工作。毕业即失业,孩子们太惨了,天天被动啃老,被家里人嫌弃,以致于进入到互害模式。年轻人想要脱离“魔爪”,想要考公考研考编上岸,僧多粥少,何其艰难?大量考公考研和考编的搜索,表现出了年轻人的工作焦虑感。
一部分有工作的,觉得自己被压榨、被限制、被消耗,梦想不加班,或者干脆想把老板炒了。他们身体在工位,灵魂却在找下家。搜索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然后伺机跳槽。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但这世界上没有乐土,只有焦土。
还有一部分人,有工作,但感觉钱不够花。工作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不少人搜索兼职。想要双管齐下,多渠道经营,甚至梦想晚上去摆摊,带货。“与其内耗自己,不如外耗他人”。很快又搜索如何躲避管理人员,还有摆摊上厕所的焦虑,这又是一个大难题。
关于旅游。
通过国庆大家发现了,热门旅游景点逐渐不热门了,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机票大跳水,比高铁票还要便宜;往年狮子大开口的宾馆,突然间原价大酬宾,就可窥见经济下行的一斑。
还有一个很核心的原因,就是热门景点性价比不高,体验感太差,年轻人才不玩虚的,他们不断搜索,寻找极致体验的效率和性价比的好去处。
于是最大的热点出现了。
一个是小城游。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小城不会那么喧嚣,不会人满为患,住宿和美食一样都不会少,这才是年轻人喜欢的性价比。
二是博物馆游。一般博物馆不收门票,只需要预约。老年人不太会预约,而且兴趣不大,这就把两类人区别开了。年轻人常常为一个博物馆奔赴一个城。风风火火,说走就走。花钱不多,游得快活。或者干脆网上看博物馆,也是一种享受。
三是生活。
年轻人的生活分三个方面。
一是养生。2024年的年轻人养生来得特别早一些,养生成了这届年轻人搜索的关键词。不少年轻人拿着保温杯,泡着枸杞,活脱脱的养生小达人。
不羡慕小秘,只担心便秘,“大便通畅”横扫一切,成了年轻人一种无声的骄傲。
二是宠物。人们常常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年轻人是狗或者猫,总有一个在怀中。但猫咪相关的搜索量,比狗狗多了近2600万,猫咪党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问题是,狗是全世界最忠诚的动物,猫是全世界最高冷的动物,这就说明了在绝对的高冷面前,忠诚是不值钱的。这是不是也代表了年轻人的恋爱走向。
三是健身和美食。年轻人的健身居然是散步,对,完全像老人一样的溜圈。美食上反差很大,争论也很大,小笼包看不起小汤包,小汤包看不起小包汤。
董宇辉笑话内蒙古烧麦里面没有米,这就是美食鄙视链,有趣的是,在吃这件事上,各地都有自己鄙视链,但在螺蛳粉上实现了口味大一统。宝刀屠龙,唯有螺蛳粉。
最后才来说爱。
小红书上充斥着恋爱宝典,但有些非常丑陋,什么海王的把妹手册,告诉你怎么让女生神魂颠倒。如何利用弃猫效应PUA女孩,所谓弃猫效应,就是一只猫被主人遗弃后,一旦重新有了主人,往往就变得乖巧听话,俯首帖耳。
女生也流传着不能给男生花钱的恋爱宝典,但问题是,爱情是双向奔赴的,你不给男生花钱,那就花男生的钱,这仍然不是独立自我。
“送男友礼物”搜索量一骑绝尘,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女孩不相信第六感,相信别人的成功经验。
一部分男人被宠溺,收到精心准备的礼物,还有一部分男生被遗弃,成为“前男友”,这个破碎群体竟高达95万人。他们不想着无友一身轻,去继续过关斩将,竟然搜索求复合。
围观改变中国,搜索表明态度。搜索的背后,都是具体的人,真实的事和活泼泼的好奇心。
羚羊挂角去,惊鸿照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