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机械团队
核心组合
:
三一重工、杰瑞股份、中国中车、浙江鼎力、恒立液压、克来机电、杰克股份、百利科技
重点组合:
日机密封、
锐科激光、
先导智能、赢合科技、中金环境、徐工机械、诺力股份、建设机械、晶盛机电、华测检测、长川科技、埃斯顿、璞泰来,关注至纯科技、神州高铁
本周整体观点:三季报行情将至,继续重点配置弱周期板块
维持中期策略大判断:展望2018H2,总量或景气下行,财政托底基建+鼓励创新,宽货币紧信用延续,油价继续维持高位
:
1)受益逆周期政策,基建迎来预期改善,而央行今日宣布新一轮降准,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彰显政府稳增长决心,继续利好工程机械、轨交板块龙头。
2)油价长周期拐点已至,未来有望震荡上行,带动油气产业链投资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油服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3)Q3业绩优秀、流动性充裕及财务状况良好的个股将会有更好的相对收益,包括景气度持续的工程机械板块、在手订单充沛锂电设备行业、半导体行业及杰克股份、克来机电等个股。
本周专题:如何看待中车行情的持续性?
本轮中车行情起始于7月中旬,7月10日至今累计涨幅为12%,跑赢沪深300指数14.42pct,弱市之下实属不易。我们在7月29日报告《中铁货运列车采购重新提速,基建托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中,提出轨交逆周期属性显现,并强调铁路货运改革逻辑逐步兑现。经济景气下行,财政政策已出现较多迹象筑底基建,首推轨交行业龙头中国中车。
我们复盘过去几轮基建投资强周期中轨交板块的表现及持续时间长度,认为目前仍处于主题行情的中前期。历史上三个超额收益区间持续时间分别为32个月、22个月、9个月,而本轮行情仅开始不足3个月,因而我们判断仍处于中前期时间。标的上,首推中车,铁路装备部件公司其次,这是因为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中车相对于上游更为强势,具有较大的议价空间。
投资机会概述
工程机械:
9月挖机销量超预期,预计10月销量1.25-1.35万台。基建未来将成为开工量和二级市场投资信心的重要支撑。未来大/中挖的销量增速仍将高于小挖,源自于基建和矿山需求带来的更新。维持18~19年销量超19万和20万台预测不变,国产四强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资产负债表修复后利润释放加速,重点龙头公司资产质量不断改善。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徐工机械,关注艾迪精密。
油服设备:
油价短期易涨难跌:原油供给端弹性非常有限,主要是美国页岩油受制于运输能力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同时opec限制产能不足。对于伊朗的制裁可能还会带来供应超预期减少。我们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油价大概率仍将维持70-80美元区间震荡,但是考虑到国际政治局势不稳定加剧以及美国对于伊朗11月份可能采取制裁,不排除油价继续上行甚至突破100美金/桶的可能性。重点推荐杰瑞股份、海油工程,关注石化机械、港股安东油田服务、华油能源。
半导体设备
:
中芯国际14nm获得重大突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中芯国际14nmFinFET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第一代FinFET技术研发已经送样于客户。同时公司28nmHKC+技术开发也已完成,28nmHKC持续上量,良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2018Q1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170亿美元,同比增长30%;预计2018-2019 年同比增速为14%/9%,实现连续四年增长并再创新高。国产设备已经全面进入28nm生产线,部分进入14nm生产线,有望充分受益于本轮国内晶圆厂投资。上游硅片开始进入密集扩产期,相应的设备公司具备较大弹性。重点推荐晶盛机电、北方华创(电子团队覆盖),关注长川科技(电子团队覆盖)、至纯科技。
风险提示:
上游资源品/油价下跌,重点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基建投资大幅下滑,重大政策变化,美国对华增加关税名单中涉及领域过宽影响国内投资情绪等。
1. 继续强调重点配置弱周期行业,布局季报超预期品种
结构经济时代的投资机遇:展望2018H2
,总量或景气下行,财政托底基建+鼓励创新,宽货币紧信用延续,油价或维持70-80美元高位震荡。机械作为中游行业,EPS主要取决于下游行业的资本开支,因而景气度为重中之重,且流动性能提高胜率。
我们对下半年机械行业基本判断为:
1)受益逆周期政策,基建迎来预期改善,
而央行今日宣布新一轮降准,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彰显政府稳增长决心,继续利好工程机械、轨交板块龙头。
2)油价长周期拐点已至,未来有望震荡上行,带动油气产业链投资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油服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3)关注Q3业绩超预期、流动性充裕及财务状况良好的个股。
核心组合:三一重工、杰瑞股份、中国中车、浙江鼎力、恒立液压、克来机电、杰克股份、百利科技
2. 本周专题:如何看待中车行情的持续性?
2.1.逆周期属性有望显现,基建景气度由底部向上爬升
本轮中车行情起始于7月中旬,7月10日至今累计涨幅为12%,跑赢沪深300指数14.42pct,弱市之下实属不易。
我们在7月29日报告《中铁货运列车采购重新提速,基建托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中,提出轨交逆周期属性显现,并强调铁路货运改革逻辑逐步兑现。经济景气下行,财政政策已出现较多迹象筑底基建,首推轨交行业绝对龙头中国中车。
由于轨交行业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所拉动,与基建属性极为类似,因而我们复盘中车与中字头基建股走势,会发现高度一致性。
如图2所示,中车股价与铁建、中铁、交建等走势基本趋同,只是由于估值原因、中车股价弹性相对偏小。鉴于该属性,我们通过观测基建相关政策及数据恢复情况来预测中车走势。
基建投资在房地产下行周期呈现逆向对冲,对经济增速托底具有积极意义。
基建投资包括铁公基、轨道交通、管廊管网、通信光纤以及扶贫基建等。如果我们看2004年至今的房地产固定投资与基建固定投资完成额数据,会发现明显的反向变动关系。我国正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在创新、内需等未能完全承接经济增速新驱动角色的情况下,投资拉动短期难被完全放弃。
而从当前时点看,我国GDP总量景气度可能持续下行,这就为基建筑底向上提供了较好条件。
首先,我们判断GDP总量有可能持续下行。本年度由于前期金融及财政去杠杆动作,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社融额持续下降,而三季度以来由于房价上涨带来的消费支出意愿上升趋势受到抑制,社消额数据开始走弱。海外方面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上升可能对进出口也会带来一定影响。三方面因素之下,根据天风宏观团队预测,全年实际GDP增长6.5%-6.6%,名义GDP增长9.5%-9.8%。
而对我国GDP带动力最强的房地产市场未见恢复。
由于管控因素仍存,销售面积增速连续下行、并低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速,有可能带动房地产库存回升,从而有可能抑制房屋新开工面积。而目前我国在房地产政策上未见放松,棚改货币化逐渐收紧也体现了调控态度。因而,房地产销售及投资市场或仍存在一定下行压力。
7月以来,基建频频出现反转信号。
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需防范地方债务系统性风险,基建投资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受到严重抑制,表现为大规模的PPP清理出库、地铁项目喊停等。基建固定投资完成额增速持续下坠,到2018年已快速回落至7.6%。
但7月以来出现较多明显反转信号:1)国务院强调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2)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开始回升,年初几乎为零;3)我国铁路投资总额本年度将由7320亿重新上调至8000亿等。
当前时点,基建领域资金面已出现较大改善,而基建固定投资增速尚未回升,这可能从资金面到基本面需要一定传导时间。
8月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为5.3%,环比下降0.2pct,环比降速有所收敛。但用于基建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在8月再创新高,且社融额在8月录得超预期表现。由于基建投资存在较多审批环节,因而资金面的改善对于投资基本面需要一定传导时间。
2.2. 时间角度:复盘历史基建宽松政策,目前仍是主题行情中前期
但行情演绎至此,投资者难免就会有次疑问:如何看待中车强势行情的持续性?
本次专题我们从时间维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复盘过去几轮基建投资强周期中轨交板块的表现及持续时间长度,认为目前仍处于主题行情的中前期。
2004-2017年共13年间,基建投资共有三轮景气周期。
第一轮: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基建固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20%-50%,这段时间也是我国铁路投资增速最高峰期;第二轮,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基建固定投资增速从负转正、并逐月提升至24%,这段时间铁路投资增速从-50%回升至70%,之所以呈现较为极端的变化是因为当时发生了高铁温甬事件,对铁路乃至整个基建影响较大;第三轮幅度较小,出现在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基建固定资产增速在经历了超过两年的下降之后出现回升,从15.7%回升至18.7%,该阶段国家铁路投资增速并无明显回升,主要表现为轨道交通类PPP项目数量的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融资规模在这3段基建固定资产景气周期内也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方向。
社融额增速分别在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2012年2年至2013年12月、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这三个时间段表现较强,在时点上与基建景气周期未必完全匹配,这是因为社融额中有相当部分居民消费有关,但两者必然出现共振区间。
我们发现在上述三个景气周期内,轨交装备板块均存在一定超额收益。
我们选择申万机械指数中的轨交板块及沪深300进行比较,发现在200802-201010、201202-201312、201603-201612这三个区间内,轨交板块涨幅分别为71.32%、19.01%、11.65%,相对于沪深板块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10.34%、17.09%、0.11%。之所以前两个区间的超额收益明显、而2016年这一区间超额收益很少,主要是因为动车组对于大部分轨交装备公司而言利润空间丰厚,而城轨业务虽然增速较快、但利润空间非常狭窄,对于报表最终影响较小。
三个超额收益区间持续时间分别为32个月、22个月、9个月,而本轮行情仅开始不足3个月,因而我们判断仍处于中前期时间。标的上,首推中车,铁路装备部件公司其次,这是因为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中车相对于上游更为强势,具有较大的议价空间。
3. 本周子行业重要观点更新
3.1. 油服装备:
油价突破80美元,资本开支增加带动新一轮周期开启
3.1.1. 油价
突破80美金/桶大关
油价实质性突破80美金/桶大关,带动油气产业链投资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我们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油价大概率仍将维持70-80美元区间震荡,但是考虑到国际政治局势不稳定加剧以及美国对于伊朗11月份可能采取制裁,不排除油价继续上行甚至突破100美金/桶的可能性。
油价震荡上行的主要动力包括:(1)美国成为最大原油生产国,内部利益诉求明显。
北美时间9月12日周三,美国能源信息署表示,继今年2月超过沙特后,初步估计美国石油产量可能在8月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美国从原油进口国变为原油出口国,油价上涨符合其利益。
(2)供给侧产能无法快速释放
:目前供给的主要弹性在于美国的页岩油,而目前美中地区页岩油管道建设尚未完成,预计到2019年Q3-Q4才能实现新的运能增量。且美国就业充分,卡车工人短缺。预计至少在可预计的1年之内,页岩油地区产量增幅有限。
当前主要产油国沙特和伊拉克的产能均处于历史高位,如沙特原油产量自2010年呈现震荡上升,20
15年三月以来
保持高产量日平均超过1000万桶每天的水平,并在2016年前半年产量持续增加,2016年8月达到近10年产量峰值1060万桶/天,2017年以来,沙特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在1000万桶/天。
(3)美国对伊朗的潜在制裁可能引起产能进一步收缩:11月,美国是否对于伊朗采取制裁将最终落地。2017年伊朗原油和凝析油出口平均为250万桶/日,比2016年平均水平高出约20万桶/日。历史上,伊朗石油禁运和解禁对供给量影响总共约在90~100万桶/天。
3.1.2. 油气公司的经营情况好转,
18~20年资本开支增长值得期待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开采难度下,油价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石油公司的获利空间,此次油价回升使得各类石油和油气服务公司的业绩弹性得到较大释放。石油公司的经营情况直接决定了资本开支,进而决定了油服公司的业绩。从2014年油价暴跌以来,石油公司利润大幅缩减,2017年增速首次由负转正。
国内市场方面,2018年三桶油资本支出规划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根据各家公司的公告,2018年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资本开支分别为750亿元、2258亿元和117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0%、4.44%和17.71%,三桶油2018年合计资本开支为4178亿元,同比增加14.28%,已经超过2015年水平,向2014年水平靠拢。当前油公司资本开支处于历史高位,有力带动油服公司业绩进一步好转。
3.1.3. 国家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国内投资成此轮重点
习主席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在三桶油内部座谈会上特别强调。由于三桶油资本开支前几年下滑较严重,现在需要更多的投入来保证原油产能。
根据国务院有关天然气的开采规划,2020年天然气开采量2000亿方,其中页岩气300亿方。考虑到2017年我国页岩气产能只有90亿方,意味着未来3年天然气开采年均增量将达到70亿方,弹性巨大。
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能源安全刻不容缓:原油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接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油价升高会蚕食外汇储备,造成潜在的输入性通胀,甚至还会带来能源危机,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2020年,中石油预计产量120亿方,中石化预计180亿方。其中中石油主要在长宁(50亿方)、威远(50亿方)、昭通(20亿方);中石化主要集中在涪陵(150亿方)、长宁威远(20亿方)、昭通(10亿方)
油服设备目前存量:
压裂车
:目前存量约320万水马力,页岩气产区存量约100万水马力,其中两桶油80-90万水马力。其余民营企业10-20万水马力。
常规油气压裂车主要以2000水马力及以下型号为主。页岩气以2500水马力及以上型号为主(2500水马力约占70-80%)。
国内目前存量1600台左右,其中中石油600-700台。需要更新的设备大约200台。
钻机
:目前存量约2000台,其中中石油1000台,用于页岩气的160台左右,用于致密气的70-80台。中石化约700台。民营企业800台左右。
页岩气对于油服设备的需求测算:
压裂设备:
平均每套压裂机组16-20台车。平均开采周期2-3个月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平均4-6口页岩井。考虑到冬天季节因素,一般一年可以开发4-5个平台, 约20口井。
涪陵页岩气平均产气量10万方/日,长宁-威远等页岩气天平均产气量5万方/日(1500万方/年)。
平均每年新开发页岩气90-100万方,对应产能约120-140万方。平均每年需打井800-900口,对应800-900台压裂车。现在页岩气地区压裂车存量约400台,则未来两年平均每年新增200-250台压力车。
按照一台2500水马力压裂车1800万元计算,对应年市场空间40亿左右。考虑到致密气以及老油田增产对于压裂的需求,每年市场空间约为50-60亿元。
钻机:
平均每台钻机钻井周期2-3个月,一年平均钻4-5口井。
按照每年新增800-900口井计算,需要钻机160-200部。目前存量钻机120部,则未来每年增加20-40部。
按照每台钻机平均7000万元计算,未来两年市场空间约为15-30亿/年。
3.1.4. 重点油服公司
从油气产业链出发对我国主要相关上市公司的业务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业务已经覆盖了全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各类机械设备提供,提供系统工程技术服务较少。近年来,随着前期大型项目建造经验的累积,我国油气服务公司近年来转向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上转变,如中海油服、惠博普、杰瑞股份等立足于成为油气工程一体化的企业、其EPC工程建设能力不断提升。
根据我们的统计,除去少数由于历史原因业绩严重依赖中石油、中石化的油服公司外,绝大多数油服企业的海外营收占比稳中有升。中曼石油、杰瑞股份、惠博普等业务拓展能力突出的民企依靠海外巨额订单渡过近两年的难关,中海油服等具有国资背景的油服企业也频频加力国际市场,依靠自身的技术专长在非标油气、海洋油气领域大展身手。我们认为,能够在石油行业低谷期证明自身实力的中国油服企业,有望在行业复苏期进一步强化自身高性价比、高系统集成度的优势,博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重点推荐:杰瑞股份和海油工程,建议关注石化机械、中海油服(石化组覆盖)等。关注港股:安东油田服务、华油能源等。
3.2. 工程机械:9
月挖机销量超预期,预计10月销量1.25-1.35万台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的挖掘机销量数据: 9月13,408台,YoY+27.7%;1-9月156,242台,YoY+53.3%。
1) 分市场销售情况:9月国内11,702 台、YoY+22.9%,出口(含港澳)1,706台,YoY+75.7%;1-9月国内累计142,281台,YoY+49.3%,出口(含港澳)13,961台,YoY+110.1%。
2) 国内市场分机型销售数据:9月大/中/小挖销量分别为1,821台/2,905台/6,976台,同比增速分别为16.9%/12.9%/29.3%;1-9月大/中/小挖累计销量分别为21,629台/37,991台/82,661台,同比增速分别为58.9%/64.9%/41.0%。
根据小松官网数据,9月中国区挖机开机时间为130.9小时,YoY-4.6%。考虑到小松市占率由2017年6.7%下降至2018年1-9月的5.2%,而行业内新机开机率更高,因此该数据可能偏低估了下游真实的开工数据。我们认为伴随政策发力、前期停工的项目开始复工以及环保因素带来的强制性更新,9月的实际开机时间与去年同期持平或略有提高。
9月挖机销量超预期,主要原因是全国主要地区雨季过后的施工回复,其中9月25日三一重工主办的“十万小挖,点亮中国”活动中网络促销环节三分钟内实现了1,983台挖机的销售(铁甲网信息),该促销活动对需求有一定的透支(不排除有渠道商参与采购的可能)。因此我们对10月份的销量做谨慎判断,预计销量为1.25~1.35万台,四季度整体增速有望保持15%~20%、全年销量超过20万台创历史新高。同时,我也预测,2019年的基建投资等数据将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行业更新需求维持高位、行业销量有望持平,但其中中、大挖更新需求更旺盛。
根据国内挖掘机前9个月的销售数据(含进出口),国产、日系、欧美和韩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5.5%、15.5%、17.5%和11.6%,国产分给继续保持50%以上、且份额仍在提升,三一、卡特彼勒和徐工占据国内市场前三位。9月集中度为CR4=55.9%、CR8=76.8%,提升的原因主要为龙头穿越周期后,品质、渠道、售后和研发等多方面能力优势巩固,同时液压件等核心部件缺货带来龙头获得供应商保供的优势。
工程机械主要需求来源分别为:1)大、中、小挖和泵车、汽车起重机的更新周期错位,逐步推进更新、拉长周期。2)全国固定投资额持续增长。其中基建投资占比逐渐提高,工业投资回复,而房地产投资稳定。对应的工程机械、尤其中挖的销量将保持持续增长。3)工程机械主要需求来源之三为大宗商品和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在持续上涨后带来矿山采掘开工量维持高位,另外国内爆破物的管制逐年加强,导致大量矿山的爆破工作量由“大型挖掘机+重型破碎锤”完成。综上,从不同机型的销量来看,中大挖的增速已经明显高于小挖,预示着地产/基建/矿山等开工量增速更高。
环保因素带动大挖销量高增长,关注结构性变化带来的盈利提升:国内销量方面,9月大/中/小挖当期同比增速16.9%/12.9%/29.3%、其中三一小挖促销提前刺激了部分需求;1-9月累计同比增速58.9%/64.9%/41.0%,中挖/大挖销量增速持续高于小挖,我们判断原因有两点:1)大挖主要用于矿山开采,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因而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未来一年更新增速排序依次是中挖、大挖、小挖;2)6月27日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由此带来部分强制性更新需求。销量的结构性变化将带动挖掘机毛利率上行,主机厂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全球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商50强榜单发布,中国租赁商上海宏信以7,500台左右保有量保持国内第一位置,同时位列全球第25名。未来中国租赁商上榜的将越来越多,资本渗透+行业渗透双提升,国内行业需求将保持持续高增长。
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徐工机械;关注:艾迪精密、柳工。
推荐理由:需求持续高位、集中度提升,龙头收入高增长。资产负债表修复,行业龙头业绩释放加速。需求的时空错配,不同品类工程机械需求高增长接力。高空作业平台作为新兴产品快速增长,同时美国制造业复苏明显,对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明显提升。
3.3. 智能装备:
国内8
月工业机器人出货增速9%,静待贸易战影响解除
3.3.1.
最新月度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单月增速为
9%,IFR对全球全年预期为15%
工业机器人8月数据环比有所回升,单月产量增速为9%,而6、7月增速分别为7.2%、6.3%。
根据最新的IFR预测,本年度全球全年工业机器人增速预期为15%左右,而中国是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对于下半年的展望是有可能企稳回升。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速连续两个月大幅放缓,主要原因包括:1)国内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工业机器人作为下游主要为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领域的顺周期行业,景气度受到一定冲击;2)贸易战导致下游行业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提升,下游行业capex速度普遍放缓。
中长期来看,中国的机器人密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潜力空间巨大。
以汽车行业为例,根据IFR统计,2016年我国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505台/万工人,而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普遍高于1000台/万工人的水平,是我国的两倍。考虑到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最早推广、渗透的行业,其他行业的机器人普及程度甚至可能更低。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指出,当前机器换人在区域分布上最为集中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
其中,珠三角以广州、佛山为代表,工业机器人应用量非常大;长三角以上海、江苏为代表,机器人制造的几大巨头在此均有布局。目前潜力比较大的地区有两个,其一是环渤海地区,辽宁、唐山等地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另一个则是以重庆为代表的内陆地区。根据IFR的最新预测,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52.1万台,其中中国销量将达21万台,同比增速23.5%,仍将是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最为活跃的地区。
3.3.2. 2017
年国产机器人市占率首降,本年度行业洗牌或将加剧
据CRIA与IFR初步统计,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继续增长,全年累计销售14.1万台,同比增长58.1%,增速创历时新高。其中,国产机器人销售3.78万台,同比增长29.8%;外资机器人销售10.3万台,同比增速71.9%。与上年相比,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增速基本稳定,外资品牌销售增速明显加快增速。外资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为73.2%,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从内外资结构看,2017年在主要行业中,汽车行业外资品牌机器人仍主导市场,国产机器人占有率约为10%左右,占比下降近6.2个百分点;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行业中,国产机器人市场占比28.4%,比上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在金属加工业中,国产机器人占市场总量的51.8%,比上年下降了4.44个百分点。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继续扩大,已涉及国民经济39个行业大类和110个行业中类,释放出更多的市场需求。
国内机器人市场竞争加剧,采取过度价格竞争、而缺乏产品竞争力的参与者最终可能出局。
从上市机器人公司2018H1增速来看,埃斯顿、拓斯达等增速超过行业增速,这说明行业内仍有大量企业增速低于行业平均增速。由于成长性好、且具备一定的盈利前景,工业机器人行业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国产参与者,而绝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储备、主要依赖价格竞争,在上下料及搬运等领域抢夺一定市场份额。但去年以来,海外产能在国内有效释放,对这部分国产机器人生存空间造成挤压。对于小厂商而言,通过不盈利甚至亏本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的难度大大加大,后续可能迫于竞争压力、最终出局。
4. 本周行情回顾
10月7日-10月12日(共5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下跌7.8%,机械行业指数下跌10.3%,国防军工行业指数下跌10.8%。机械子板块中,跌幅最小的是铁路设备-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