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晚上好。继上周来自阿尔及利亚的法语作家桑萨尔和他的《2084》之后,本周由我来继续和大家聊聊法语文学。本周的主角是女性。在法语文学传统里,有两个“玛格丽特”,一个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另一个叫“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然而这三十年来,两位玛格丽特在中国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相较于杜拉斯的喧嚣尘上,尤瑟纳尔依然籍籍无名,只在知识分子精英圈得到阅读。而即使在法国本土,她也不属于进入大众阅读领域的作家。更不必说我们眼下,大多数人只习惯于短平快的阅读。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是谁?尤瑟纳尔原名玛格丽特·德·凯扬古尔(Marguerite de Crayencour),1903年出生于布鲁塞尔,母亲是比利时人,父亲是法国人,九岁时便已几乎读完了《罗马史》以来的全部史书。生前就赢得了不朽者之名,作品入选法国著名的七星文库。
读读尤瑟纳尔,或许可以为我们深入阅读今天这个时代提供某种启发。近日,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自传体小说“世界迷宫三部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新版,我们也得以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这个特立独行的女人。不管在哪个时代,逆着潮流走都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尤瑟纳尔在许多方面都在逆着公众的潮流行走,无论是爱情、婚姻,还是对自由的理解,对写作的思考。
在写作方面, 尤瑟纳尔的风格是古典而雅致的。除了运用她独有的丰富词汇以表达她描画古罗马帝王及文艺复兴时代的术士之外, 她还用高雅淳朴的作风, 叙述当时明朗的事态。正是因为这样, 许多专家都一致认为: 她的写作是十七世纪的古典体裁, 而作者本人却是与大家同是朋辈的当今作家。其难能可贵之点可能就在这里了。
尤瑟纳尔是否是僵化了的老学究呢? 不是的, 在思想上和待人接物的态度上, 她还是在许多方面走在群众的前面的。在美国时,她参加过美国群众与学生的反对越南战争、赞助过美国黑人的斗争运动。
此外, 她参加反对虐杀海上鲸鱼的行动,她还批评妇女穿着皮裘。从这里看, 尤瑟纳尔还是真正的当代作家, 而不是十七世纪的冬烘文人。
《苦炼》的译者段映虹认为,简单地说尤瑟纳尔的写作是“复杂”的并不十分恰当。她说尤瑟纳尔的主题、叙事和语言的复杂性,反映的是历史和生活本身的复杂性。法国很多学者认为,读尤瑟纳尔,就像读普鲁斯特或者托尔斯泰,感觉到的是生活的整体在流动。
面对这样一个知识型的作家,她其实能够给予中国当代作家很多启迪。像尤瑟纳尔、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这样的西方作家,其渊博的知识一直让人敬畏,而中国作家在知识积累方面是有很大欠缺的。段映虹认为尤瑟纳尔的价值在于,“当代文学中很少有人关注智慧问题。我们这个时代最敏锐的那些人中,大多数只停留在描绘混乱状态,超越这一状态以试图达到某种智慧,一般说来已不再是现代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