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从事个人征信服务的机构多为政府主导的,如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上海资信。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直属事业单位,上海资信的控股股东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我国个人征信数据库开始的信息收集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随后开始从法院、公安机关、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企业以及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典当公司等企业采集个人信用相关记录。
随着网络借贷、消费金融、共享经济等新型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央行征信中心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的征信体系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加之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日益成熟,中国的个人征信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2018年2月,百行征信获得我国首张个人征信业务牌照,公示信息显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为个人征信业务,注册资本人民币10亿元,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共同持股。
相比于传统的金融信贷数据,网购、移动支付、互联网信贷以及互联网理财等活动均留下了信用数据越来越多,并且这些信用数据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互联网经济在培育用户新金融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同时,也丰富了个人信用数据可采集的维度和广度。
当前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征信数据已经不单单限于传统的金融信贷数据,还会通过挖掘网络数据,更加真实的预测客户当前及未来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提高信贷服务范围。但是,由于行业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渴求,也催生了非法收集、买卖个人信息等违法的乱象。
目前个人征信市场的参与机构主要包括:央行征信中心、上海资信、鹏元资信、芝麻信用、前海征信、考拉征信、华道征信等,外资征信机构主要是FICO、益博睿,外资征信机构主要提供信用决策引擎和信用评估技术服务。
百行征信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市场机构共同出资成立。8家民营征信公司均有一定的个人信用基础数据,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在2016年9月9日开通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宜人贷、马上消费金融等机构已经正式接入。据悉,截至2017年11月,收录自然人借款客户3000多万个,借款账户累计6000多万个,入库记录2 亿多条。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协会具有一定的征信基础,以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的百行征信数据采集的重点将是整合征信数据,合法合规采集、共享和使用信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