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学人,市场经济的坚定代言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WhatonBusiness商业评论  ·  2000亿!赛力斯彻底爆了 ·  2 天前  
WhatonBusiness商业评论  ·  2000亿!赛力斯彻底爆了 ·  2 天前  
凤凰网财经  ·  何小鹏:感谢雷军 ... ·  4 天前  
数据宝  ·  揭秘涨停 | 机器人概念股掀涨停潮 ·  5 天前  
神嘛事儿  ·  回复@Mmmmiaoxxxx:沙利文会给他的 ... ·  6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TOP刊: 看电视能够提高孩子成绩!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学人

叶檀:抢房大战重现为哪般?

中国经济学人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04 19:58

正文


作者:叶檀

来源:叶檀财经(tancaijing)




抢房,抢房。

五一假期,笔者到盐城、太仓,抢房潮让人目瞪口呆。几十号人抢一套房不稀奇,几百号人抢一套房也不少见。现在已经不是日光盘,而是秒光盘,一般人递条子根本不管用。


其他城市也是如此,通过调查亲戚、同事以及新闻信息,杭州滨江买不到房,湛江在抢房,南宁4月30号龙光楼盘抢房,4月29日,荥阳在假期开盘的多个楼盘被一抢而空,不少购房者裹着被子连夜排队。土地同样稀缺,有个朋友说,有114家开发商抢苏州的一块地,盛况前所未有。


抢房潮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1


房价被强行抑制,给予购房者明确的回报。



我在一个城市的中环,周边的二手房交易价已经到了2万以上,开发商新购土地楼面价已经到了1.3万左右,周边新开楼盘价格被硬性压制在了1.6万左右,开发商自己也说,买此盘必涨,关键是能不能买到。


现在地方政府抑制价格,相当于地方政府把开发商的部分利润强行让度给了购房者,让购房者得到了一部分几乎无风险的收益,有如此好事,购房者当然有多少买多少。


价格被强行抑制,利润和收益却不会凭空消失,只不过是这部分收益归谁所有而已,以前收益主要由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所有,现在部分厚粥被投资者抢到,自然是甘之如饴。


房价上涨,投资者抢购,房价不涨,投资者还是抢购,不是房价不管用,而是目前的房价平稳是假像,房地产的实际利润并没有降低,只不过人为控制房价,让大家抢房分享收益。


让房地产回报真实下降,房地产市场才能稳定,去杠杆和降货币是惟二的办法。


2


房地产市场热闹,说明货币购买力下降是共同预期,也说明目前的货币供应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需求,货币被挤入投资市场。



2016年之前,民间投资增速一直高于全社会固投增速。进入2016 年以来后,民间投资失速下滑,显著低于全社会固投增速,当年6月民间投资当月同比增速下滑至-0.01%。


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回升,与基建的上升有密切关系。根据任泽平的研报,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和房地产领域分别占81%和71%。


由于经济转型,资金进入两大类市场,基建与高端制造业,民间投资的门槛上升,或者有大量资金,或者有技术优势,而绝大部分投资者不具备资金、技术、人才优势,这些资金离开实体经济后,转战投资市场。


目前广义货币M2确实处于下降周期。2016年1月开始进入收缩周期,大当月新增信贷2.54万亿,M2年增速为14%,到了2017年3月,M2年增速已降至10.6%,分別比2017年2月和2016年3月下降0.5%和2.8%,处于历史低位。


既然货币已经进入收缩周期,房地产为什么还这么热闹?问题是,我们的基数太高,即使每年增速降到最低的11%,七年之后也会翻番到310万亿。也就是说,到那时,货币购买力还会大幅下降。当货币贬值成为大众预期之后,优质资产争夺战也就随之展开。


3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投资品具有房地产的吸引力,房地产是投资市场最有魅力的妖精。



期货市场等不是普通人进得去的,股票市场作为实体企业融资平台的性质越发明显,处于震荡周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房地产成为够得着、享受得到的投资品种。


当资金从实体、从银行非标产品被挤出后,房地产也就更加金光灿灿。


我非常担心,越来越多的民间财富被绑定在房地产市场上,房地产与地方财政血肉相联,未来剥离会更加痛苦。


房地产狂欢总有结束的一天,财富总有通过房产税、遗产税解构的一天,越是疯狂的时候,高中低风险资产配置越是重要,诸位切记,在抢房的同时,切毋把资产配置抛诸脑后。



亲爱的读者:推荐同时关注我们的备用微信号“经济学人”,ID:zhongguojingjixueren。(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关注)

扫码关注▼

另外欢迎大家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有意进群者请添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再受邀入群。


小助手3▼


* 每晚十点,群内会额外推送2-3篇好文,群友专享~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ID:economistchina


热文推荐:(关注公众号后回复数字)

回复95☞ 乱 世 生 机 

回复96☞ “认房认贷”的惨痛记忆

回复97☞ 中国城市格局重大转折:内陆城市复兴 

回复98☞ 比北京房价更意外的事将连续发生

回复99☞ 谁 的 雄 安   ?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