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闵行
走近从心开始 闵行区政府官方微信等您来体验!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闵行

【最美人物】她呵护特殊儿童成长,大爱无声,静待花开

上海闵行  · 公众号  · 上海  · 2019-03-22 16:59

正文

记者|夏慧


他们,

默默坚守岗位

始终初心不改、坚持梦想

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

却是最美最可爱的闵行人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些平凡人的世界,让我们“最美人物周五见”!


14年前,她从一所普通学校教师转而走上了特教教师的岗位,凭借爱心和不断地教学探索,帮助心智和身体发育迟缓的孩子自理自立,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她——就是闵行区启智学校校长石筱菁。

躬耕特殊教育多年,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热爱了便是一生,坚守着便是幸福。”凭借着开朗乐观的性格、坚韧执着的精神,她在特殊教育的舞台上,跨过了一道道难关,用一片丹心诠释着她的诺言。

情怀:

走入心田,每一个交流的眼神都是如此珍贵

每天早上7点一刻,石筱菁都会准时出现在闵行区启智学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的到来。“每一个从我眼前走过的孩子,我都观察这个孩子进入校园以后的整个状态。他们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崭新的。”

爱,从每天第一眼开始传递。别看现在从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了解他们的状态。其实刚到学校时,对于特教领域,石筱菁就是一个门外汉。那会儿她几乎天天扎在课堂里,一边观察和熟悉孩子,一边向其他老师学习。


石筱菁用爱与智慧点亮了特殊孩子的生命,让越来越多的智障学生学会自食其力,成为残而有为的劳动者,让家长们看到了希望。


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名个子高高、笑容灿烂的大男孩,他叫许斌。如果不说,你可能很难发现他是一位自闭症患者。作为启智学校的学生,如今他顺利毕业并且留校工作。每天除了带领孩子们做操之外,还负责帮助老师打印资料、分发报刊杂志、管理校园的图书馆。


“像斌斌的情况属于自闭症孩子康复当中比较成功的案例。”石筱菁自豪地介绍道,“我们当时把他留下来的一个初衷,也是让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能够看到希望。”


的确,让所有启智学校的孩子及其家庭重燃生活的希望,是石筱菁及其团队教师们的美好愿望!

坚守:

爱也有智慧,打造复合型的教师团队

“特教老师要有爱,但是这种爱不是仅仅基于本能的母爱,而是智慧的爱,这就要求教师有专业化的能力。”石筱菁致力于打造一支集教学、心理学、康复学等为一体的区域复合型教师团队,为特殊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更贴心的服务。


在石筱菁的带领下,老师们围绕特殊学生教育、康复训练等开始了多项课题研究。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首创了一套唇舌操,主要是通过训练口部肌肉,促进孩子们正常发音。如今这套操已经被很多特教学校采用。

石筱菁所在的启智学校,195名特殊孩子的智商均处于50以下,同时伴有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20多种残疾类型。这样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每一时、每一刻,或许都会有意外发生。


她深知工作在一线的特教老师的甘苦,“作为校长,我是全校老师的坚强后盾,必须为她们撑起一片天!”排忧解难、纾解压力、生活帮助……老师们的任何困难,在她眼里,都变成了她自己的事情。她俨然是个大姐姐,抚慰着老师们的心灵。

使命:

寻找特教规律,让爱传递得更远 

在石筱菁看来,仅仅用爱与关怀,只能陪伴孩子的一时,却帮不了他们一生。她努力构建现代特教的价值:智障孩子也要融入社会,支撑起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希望,他们虽是社会弱势群体,但也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我们为每一个特殊孩子提供量身定制的一生一课程的概念,同时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创建一个全程跟踪的平台,对学生整个成长过程进行数据跟踪。”她强调个别化教育,关注不同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的特异性,提升他们融入社会的知识能力、生活能力。


基于这样的理念,石筱菁提出爱心联盟会,特殊教育联盟、运动康复课程等新概念,创新性开展个别化支持的“三启”课程建设与运作研究项目,为智障儿童提供科学全面的早期教育与干预训练。


在她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重度弱智学生主体教育训练和绩效研究”全国研讨会在启智学校举行,来自港澳台等15个地区和省市的160名特教人士参加。


她,让特殊教育的爱插上翅膀,传递得更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