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老师您好,我家儿子今年上初二了,我发现他给我撒谎,晚上骗我说去上补习班了,结果让我撞见他在外面打篮球。白天骗我说去打篮球,结果我去找他,他不在球场,让我发现他去他朋友家玩了,我问他他还犟嘴,我就不知道我儿子咋就撒谎成习惯了呢,我不止一次听到他给别人撒各种慌,编他的经历,撒谎成性!我问孩子他妈,她说早就发现了,但孩子没干坏事,就说不要管。我就想问问老师,真的现在孩子都这么爱撒谎吗?这是因为什么啊?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一下这位母亲吧,在文后回复“问题”+您的想法或建议,也可以在文后留下您想提出的问题下周我们也会帮您来集思广益的哦!本期插图作者: Francesco Mangialardi
上周六中午,一位极有威望的老兄给我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去参加他中午张罗的一个饭局。
他提到,饭局上好几位都是我认识的德高望重的老师,他们也希望我能到场。
我受宠若惊的同时,想到自己承诺中午要给孩子包饺子,午饭后要陪孩子复习功课,要陪爱人去东区办事,就明确表达了无法到场的歉意。
挂掉电话的一瞬间,那位兄长明显不高兴,言辞及语调间透露出“这么给你面子,你还不领情”的意味。
但我还是对他说,是我先答应家人的,我应该做到。而周末,我只想和家人在一起。
其实,这些年,伴随各项规定的实施和纸媒记者的落魄,我外出吃饭的机会并不多。
所以,内心深处,我对所有朋友在谈艺论道、聊天说地、吃喝玩乐时想到我,都心存感激。
但周末,除了非去不可的采访,我真的不愿撇下家人,去参加一些看似盛大欢腾实则收获甚微的活动:聚会,吹牛,喝酒,吃饭,聊天,都算此列。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最大的痛苦与困惑,是不愿自己惹别人不高兴。
这或许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出身贫穷,没有靠山,不敢得罪人,不愿惹麻烦。
所以,很多时候,别人张口就来的要求与随便一说的邀请,我都尽力满足,不敢拒绝。
为这种讨好型的性格,我付出了不少代价。
我常常在值夜班到晚上11点多后,还抓耳挠腮、理屈词穷地坐在办公室里,给只见过一面甚至一面也不曾见过或拐了十八道弯的朋友的同学的亲戚,写广告,改论文,修稿子,编讲稿。
为帮这些不会带来任何劳动报酬又硬着头皮应承下来的忙,我无暇也无心细看自己负责的版面,导致版上几次出现明显且严重的见报差错。
因害怕别人说自己高傲不合群,我也曾参加一些不去怕不好看的聚会。
为此,我急匆匆从采访路上赶回家中,给老人、爱人和孩子做好饭后,再气喘吁吁地打车赶到聚会现场,开始或相互拍马、彼此客套,或打打酱油、倒倒茶水,或喝晕喝醉、费时费力的疲惫应酬。
好几次,我酒足饭饱、神志不清地归来后,都发现我的孩子坐在桌前捧着书本和衣睡着——我曾承诺在他睡觉前回来,把这视为妈妈诺言的他,一直在等我。
也曾在深夜归来时,看到一直在等我的先生,开着楼梯道的灯,合衣躺在床头——他极少打电话催我快点归来,却免不了担心我路上遭遇不测。
我一度困守在这些琐碎忙碌又毫无意义的忙碌中,表面唯唯诺诺,整日苦不堪言,频频失信家人。
当然,我也收获了乐于助人、古道热肠、可信可交的赞誉。
只是,扪心自问时,我觉得自己非常讨厌不敢拒绝、一味讨好的自己。
直到后来,我读一些牛人自传时,才逐渐醒悟。
我发现,牛人们身上,除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高度的专注力与自律性,自发的谦卑感与上进心,还都有个显著的特质,那就是,学会拒绝不必要的请求。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留下一封针对各种邀请的回函,内容如下:
彼得﹒德鲁克先生非常感谢您的邀请。
但是,他不能评论您的著作、论文或建议书。
他不能参加您的圆桌、论坛或董事会。
他不能参与您的调查或研究项目。
他不能接受您的约稿或约访。
他也必须婉拒各种推荐和背书的要求。
著名作家毕淑敏也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一样。
我想,平凡如你我者,虽然不会有牛人那般高的威望与声誉,亦没有牛人们那般多的受邀与聚会,但是可以学会适时说不,学会敢于拒绝,把有效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成长醒悟,修复自我,陪伴家人,建设家庭。
而放弃取悦他人的面子,活出生命质感的里子,避开熙熙攘攘的喧闹,踏上孤独前行的道路,执着真正喜欢的事情,才是对自己负责、对生命负责、对家人负责的态度。
就像,推掉一些可去可不去的饭场酒事,是为了把必须要完成的公事家事做好。
放弃一些可要可不要的人际关系,是为了拉近对最亲最近最爱之人的距离。
面对不喜欢的事情,学会勇敢说不,干脆说NO,并非是冷漠无情,自私自利,而是接纳自己活出自我的具象表达。
精英们能凭借聚会和漫谈,改变世界,发现商机,创造奇迹。这毋庸置疑。
身边朋友享受饭局和热闹,拉拢关系,培养情感,斩获成功。这令我羡慕。
作为一名36岁的中年妇女,我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认真读书写字,照顾年迈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牵手爱人向前。
工作时间里,我会用孤注一掷,死磕到底,不讲条件,完成我分内应该做好的事。不求提升,不望褒奖,所有的馈赠和滋养,都在那一项项精准完成的工作中。
朋友关系中,我会打开内心,坦诚对待每一位走近我的人。不贪眼前,不期永远,每一次敞怀付出给予和回应,都让我这平凡且唯一的生命暗香涌动。
但节假日与周末,我只想回归家庭,对话自己,陪伴家人,沉浸烟火。
我想植根生活,审视自我,享受独处,对话内心,感受时光在内心掀起的层层浪花。
而每做到这一点,我就会喜欢自己多一点。
我愿回到故乡,看看父母,坐在树下,行走田间,粗茶淡饭,说东扯西。
余生并不漫长,每一次来日方长的打算,都可能是后会无期的永别。
我愿守在家里,拖地洗衣,做饭刷碗,看地板亮如明镜,听汤锅咕嘟作响,陪孩子疯跑游玩,听爱人发发牢骚。
我想见证家人的点滴变化,我愿用心记下他们成长的眼泪和喜悦。
是的,对世界对他人来说,我是如此平凡,如尘如埃,似灰似烟,卑微渺小,即便顷刻离去,也可忽略不计。
但对家人来说,我是这么重要,像天像地,如山如树,珍贵无比,不可替代,哪怕稍有异样,他们就会担忧。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我有时拒绝了你们,怠慢你们,疏忽了你们,请你原谅我。
因为,年少时,我曾轻率莽撞视死如归,中年后,我只盼家人亲情相偎。
过去时,我委屈自己不负天下,而现在,我竭尽全力不负我家。
原谅我,现在是这样的人。
希望你,早已成为这样的人。
(来源:刘娜,80后老女孩,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问鼎晚报界最高奖,书写情感文500篇。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死磕也柔情的傻大妞“/ 编辑:新媒体运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