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求职百科
猎聘旗下专业猎头、资深HR和职业生涯导师,教你超实用的求职技巧,解决你的各种职场困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广东吴川一中学生疑遭欺凌、官方回应网传浙江一 ... ·  8 小时前  
苏群  ·  这才是中国男篮该有的样子! ·  3 天前  
野球帝  ·  球袜福利!33元3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求职百科

46岁李冰冰曝身体现状:“我虐不起自己了,它真的会报废”

求职百科  · 公众号  ·  · 2020-01-04 13:00

正文






作者 | 职场充电宝   编辑 | 职伴君



今天给大家介绍《 46岁李冰冰曝身体现状:“我虐不起自己了,它真的会报废” (点击标题,可直接看文) ,来自公众号职场充电宝。


职场充电宝是我为数不多的每天都会打开的职场公众号,每天都分享各种不为人知的职场小秘诀,其聚集了超过100万的职场人。帮助每个关注了的人快速地学习、并且掌握各种职场技能:


  • 职场干货、社交人际、高情商...
  • 最新热点、社会新闻、人物报道...
  • 时间管理、新媒体写作、高效阅读...
  • Excel、PPT、PR、思维导图...
  • 美妆穿搭、整理收纳、摄影修图...
  • 干货多得数不过来!


过去,职场充电宝举办了最干货、最职场、最易get的700多场微课,这是一个不容易做到的数字。并且,他们始终坚持高质量的、免费分享。


每天早上8点准时推文,能让你学点新技能、职场干货,时刻关注个人的自我增值,帮助你成长。


👇长按关注,识别二维码👇
关注职场充电宝,每天进步一点点




《46岁李冰冰曝身体现状:
“我虐不起自己了,它真的会报废”》


文 | 职场充电宝




1
身体跟精力跟不上工作时
就不要逼自己成为职场斗士



印象里,李冰冰是个自虐式的“事业狂魔”。


像打戏摔成腰椎间盘突出、冬季淋雨患过肺炎、过度劳累引发气胸等等新闻没少出现。


2015年,李冰冰拍戏时生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嗓子化脓。回国治疗后,顾不上休息就继续回剧组拍戏。


在最近的专访中,她自觉身体不如以前了:“容易累,没力气,不像以前那么能熬了。“


坚强如李冰冰,也不得不认清现实,”我虐不起自己了,它真的会报废。”


收到电影邀约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身体,”要泡在冰冷的海水里,自己还撑得住吗?”


我很欣赏李冰冰的态度,“不是所有事情你都可以做到。不管它的结果是60分、80分还是100分,完成要比分数对你有价值。”


明星尚且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普通人更不能避免。


当你的身体和精力跟不上时,就不要逼自己成为职场的斗士。




2
千万别把自己当机器
提倡加班就是职场毒鸡汤



一直以来,抵制996的声音络绎不绝。圆桌派有一期在节目中曾探讨了“996”的不合理:

“所有上班的人都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然后挣得这份薪水、获得奖金,劳动力这个东西不是无限供应的,人不是机器,劳动力是需要再生产的,怎么样再生产呢?

比如说我要有充足的睡眠,我要吃东西,我要休息,我要维持跟家人的健康关系,我有我的业余爱好,我这个人才能源源不绝地生产出充沛的劳动力。”


但是,无休止的加班却严重削弱了我们的劳动力再生产能力。


我曾经连轴加班快一个月。结果进入第二个月时,身体明显吃不消了,更可怕的是,整整一周,都写不出文章。

后来我痛定思痛,决定抛开工作,给自己放了个小长假。回老家跟父母唠嗑,顺带去北方城市游玩,闲暇之余看看书,蹭一蹭其他大咖老师的线下课。

总算缓了过来,工作上的一些难题也豁然开朗。这就是典型的“劳动能力恢复得很好。”

从那以后,我开始意识到“加班≠努力”。长期沉浸在输出的环境下,总有枯竭的时候。

而加班剥夺的是输入的时间,以及普通人恢复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调节剂。

不加班,不是为了偷懒。恰恰相反,想要做到职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更多个人时间。


这种恢复过程一旦被打断,轻则导致职业倦怠,重则直接猝死。


有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当你这种再生产机制恢复不过来时,对于想要赚钱的老板们来说,你就废了。

而他们的应对策略也很粗暴,再换一批人。




3
工作是做不完的
我们要做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事



以往,阿宝也发过不少提高效率的干货文章。


有些粉丝反馈回来的结果,让我苦笑不得:“阿宝,我按照你的方法做了,但是发现效率提高后,主管只会扔越来越多工作给我,只能继续加班。”


在掌握高效率的方法前,请牢牢记住一句话:“不管是哪个行业,工作都会不断地增加,直到填满你可用的时间。”这就是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所以,高效的目标不是把手上的事情全部做完,而是要做完那些对公司重要,而且对你有帮助的事情。



讲真,如果某个人把效率全都花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那你会觉得这个人超牛逼吗?


明白高效的用途后,我们来学习3个高效法则吧。

高效法则一: 控制自己的专注力


保罗多兰曾说:幸福取决于如何分配自己的专注力。


把这句话稍微改动一下,就是“高效工作,取决于如何分配自己的专注力。”


很多人本来可以不加班的。但他们却在上班时间耗费过多精力在“新鲜事物上”。


比如,刷微博看热点,在群里跟其他同事吹水,总之,哪里有瓜往哪钻。结果,你以为只花了5分钟,实际上1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一天下来,啥也没干成。


你注意到哪些事物在夺取你的专注力吗?绝大多人都心理有数。那就是信息。


Rolf Dobeli提出,“在与信息打交道的过程中,你应当占据主动,而不是处于弱势地位。”


比如,上班时间,朋友贸贸然告诉你一个惊天大瓜,然后你还非常受用,不由自主地跟他讨论起来。这时,你就自动处于一个弱势地位。


同理,微信里的红点点,各类app主动推送的新闻,还有不明来路的短信轰炸,这些信息都在逼你放弃主动权。


阿宝有一个小tip,我会给自己规定,某个时间段可以用来处理朋友们的信息。比如上午10点45-11点10分这段时间。


当你需要在手机上阅读一篇长长的文字稿,或者看一段较长的视频时,记得把手机开成勿扰模式,这样可以避免被打断,完成率会更高。


高效法则二: 有意识地检视自己的情绪


在《高效习惯》书中,作者观察到:人每一天的生活,是有很多次的转换串联而来的;每个转换之间也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比如你从床上到卫生间刷牙,就发生一次转化;从家里出发去公司,又是一种转化;接受到新的工作任务,又是一个转化。


但很多人,常常会把上一个场景产生的情绪带到下一个场景中去。


比如你刚刚受了甲方爸爸一肚子气,然后还要接着开部门会议。这时候你要是没来得及切换过来,那么对整个会议也心不在焉。事后还要花一点时间去问其他同事交流。


严重的,甚至整整一天都会被负面情绪操控,完全无法进行有效的思考。


再提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周一和周五是大家工作效率最低的时候。


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周一上班时,我们都疲惫不堪,精神还停留在周日。周五临近下班时,情绪过早切换到放假状态。根本没有心思工作。


场景的切换,会带来情绪的内耗。


所以,有了这个认知后,当场景发生变化时,要有意识地切换情绪。


不妨多问自己一句:今天要用什么样的情绪去工作呢?要用什么心情去见客户?以什么心态去跟同事沟通?


高效法则三: 追求目标的清晰度


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很容易,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难。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杰出的人,是怎么让自己的目标变得清晰。


在《高效习惯》中,作者提到要搞清楚这些问题:「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未来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无论是工作过生活中,那些事情对你来讲是真正有意义的?」


这么讲,好像有点泛。大家不如想想,你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半年后的你,1年后的你,5年后的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可以暂时想不到,但要坚持每天都问自己一次。久而久之,那个答案便会逐步成型越来越清晰。


作者说到,在还没有提升必要性之前,做事情会觉得是像被推着往前,那种感觉是被迫的。


但有了必要性之后,你会觉得是有一种力量在拉着你往前,而你会是自愿的,激发出热情。


我们常常羡慕企业家的成功,被他们的努力所震撼,但鲜少有人能像他们一样有目标感。


只有找到理想中的自己,我们才知道要做什么,要在哪些地方使力。不需要被加班、996、高薪定义自己的价值。


关于作者 追着阿宝改稿的梁欣。职场充电宝每天8点为你带来最新资讯、职场干货,百万职场人一起共同成长!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文中图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职场充电宝 👇


后台回复 【阿宝】 即可领取 【职场人自我提升电子书合集】

后台回复 【年终汇报】 即可领取 年终汇报模板

后台回复 【1】 ,更有价值 988元职场干货 等你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