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研读间
这里将分享关于高等教育以及社会转型的观察和评论,此外还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和探讨,旨在为理解中国社会的运行逻辑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对话基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哇 是可以投屏的复古小音响! ·  3 天前  
新闻广角  ·  紧急提醒!在朋友圈做这事儿,涉嫌违法 ·  3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澳洲人嘴也太严了!这简直是秋冬保命万能霜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研读间

清华毕业季 | 歌舞青春 笔墨芳华

清华研读间  · 公众号  ·  · 2017-06-11 17:18

正文


编者按:

清华不仅是学术之地,也是艺术殿堂。莘莘学子浸润其中,用歌舞挥动青春,笔墨书写芳华。毕业季,研读间邀你走近三位毕业生的艺术生涯。歌之舞之绘之,这是他们对母校最深情的告白。


张效瑜:不想当段子手的男高音不是好指挥


我叫张效瑜,一名即将毕业的公管学院硕士。可能大家已经在一些推送文章中「见」过我,没错,我就是那个人称「一二·九金牌指挥」的张指导。因为对音乐的热爱,我与清华续写了7年的缘分。


清华圈里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版本:张效瑜5岁学钢琴,14岁学声乐,是同届里清华录取的唯一一个男高音特长生。但你们不知道的是,我走上音乐之路完全是源于一个有趣的意外。小时候,我有个表哥学琴半途而废,于是父母让我用他的电子琴开始弹,之后我慢慢地转向学钢琴,小学五年级弹到了最高级别。而学声乐则因为我的一次「惊艳」表演。记得我上初中时,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当着众人的面唱了齐秦的《大约在冬季》,父母觉得我唱得还不错,在我过了变声期后,就开始让我跟着声乐老师学唱歌。艺考时我选了一首男高音曲目《松花江上》,历经高考后,我进入清华水利系学习。


 201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一二·九」 合唱比赛  张效瑜担任「五道口水利联队」指挥


在清华,从2011年到2016年,我担任过「一二·九」歌唱比赛15支团队的总指挥,累计包揽了11次综合一等奖 、2次综合金奖、1次艺术水准一等奖与1次综合二等奖。每年赛前我都被「抢」,因为大家觉得有了张指挥,奖项基本上就拿到手了。最忙的时候,我一次同时带着2个本科生联队和1个研究生联队。作为资深指挥,我对队伍水平、发挥空间胸有成竹,每年也会创新一些表演元素。


「一二·九」指挥叫张效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很好,很难忘。」


有学生评价我说,张指挥并不高冷,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每一次排练都是「非常认真地在搞笑」,有时候还平翘舌不分。一周2次4小时的排练很枯燥,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肌肉记忆」,我总会想各种段子逗他们笑,通过笑一笑,保证他们注意力集中。比赛只是载体,在排练中我也会传递一些乐理知识,让大家在愉快欢乐的氛围里有所收获。


  2017年5月12日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合唱队专场音乐会 张效瑜指挥《北京喜讯到边寨》


园子里,艺术团合唱队是一个寄托我的情感并让我充满感激的地方。本科入学后我就加入了她,还在艺术团工作组做了两年辅导员。上个月的专场演出,因为我是毕业生,有机会指挥一首歌曲,作为谢幕之作。我将《北京喜讯到边寨》创意改编,加入了一段《山歌好比春江水》。每次排练、演出,我都处于非常亢奋的状态,指挥时,我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合唱队成员,用眼神交流,给他们关怀。

 

音乐带我走进心仪的大学,还让我追到了女朋友。研究生一年级暑假,我跟着「辽沈文化研究会」回家乡实践,认识了我女朋友。她是我的高中学妹,当时已高考完被清华录取。实践结束后,在回沈阳的车上,我俩一人一只耳机听歌,我借着循环播放的李健的情歌向她表白,她听懂了。音乐,清华学长,二者助攻之下,她成了我的女朋友。女朋友觉得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我想这其中也有音乐的功劳,声乐影响了我的性格,让我能更直接奔放地表达情绪,善与人交流。

 

我喜欢古典音乐,写论文时会放着纯音乐调节气氛,也钟爱表现形式丰满的合唱。而在体育氛围浓厚的清华,我7次获得「马约翰杯」田径比赛第2名,当然,都是些「重量级」的项目——铅球、铁饼、标枪和实心球。如今毕业在即,歌声不会断。我将加入清华校友合唱团,继续践行对艺术的热爱,以校友的身份,唱出对母校的情意。


万里扬:毕业了,街舞社的「老万」不会离开


环境学院的博士万里扬就要毕业了,可街舞社的老万不会离开。九年间,从本科生变成研究生,不变的是我一直在街舞社坚持着。

 

十年前,我还是个为高考焦头烂额的小孩,疯狂地迷着迈克尔·杰克逊。从网上找各种资源自学,一边跳舞一边备考,压力也没那么大了。高考完我就想,如果清华有街舞社,我一定要在里面做出点东西来。

 

大一的百团大战,还不成规模的街舞社,在两棵树之间拉了横幅跳起舞。没想到清华还真有街舞社!和街舞社的缘分,就从这里开始了。大二,当时的社长忙毕业,问我愿不愿意接下社长这个担子。虽然心里很没底,凭一腔热血,我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2013年街舞社第一次专场演出


你们总说我成就了街舞社,可我想说,舞社也成就了我。我平时大大咧咧,实际却很内向,跳舞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它让我和世界交流,它是我和世界之间的连接方式。

 

我说过,我一定要在街舞社做出点什么东西来的。我想让你们所有人,都能在这里无所拘束地跳舞、交流,释放压力、表达自我;我想让你们从这里发现自己无限的潜力,认识很多朋友,认识一个更加丰富美好的自己;我想让我们的舞社成为一个品牌,让我们的特点被所有人认识。

 

舞社怎么调动新社员,怎么发展舞社的周边,已经在我的血液里了。忙碌时也会想「这个舞社怎么还有这么多事情要做啊」。但每天我都会做schedule,严格执行,很有成就感。时间久了就有套路,什么事要花多少时间,能不能拖延,心里都有数了。

 

我们用心对待每一件事。为了一支舞,听过多少遍音乐,磨合过多少次动作;为了一次演出,熬过多少夜,放弃过多少闲暇。舞台和观众都是责任。院系学生节的开场舞,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是谁?我们是十佳啊!在清华,我们传播街舞文化,活跃校园氛围,在校外,我们展现清华风貌,做事靠谱,学术文艺,我们都不输!


2016校庆街舞社演出


6月4日大礼堂,我在台上泪崩了。这是我第一次演出的地方,也是谢幕的地方。忙着毕业论文,这次专场我没有做太多工作,但舞社的新人做得很好。社员们和校外街舞团体的朋友们的祝福视频,也让我看着就落泪。

 

九年,我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了,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尽管在你们自己能做好事情不需要我时,我还是会失落,但更多的是欣慰,我只需要等待更多的惊喜。

 

毕业是件好事,说再见却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谢幕了,不代表是最后一场演出。一有机会我就会回来,那个很好玩的我,永远都是清华街舞社的人呐。


2017年街舞社专场演出


于婉莹:清华,我想一笔一笔画出你的可爱


  于婉莹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有个心愿,希望长大了以后能够上清华,甚至在自己的网络名称中都暗含上清华的字样,虽然这很天真,但这或许就是缘分吧。十多年后的我,不仅在清华读了本科、硕士,还将继续读博。

 

开始学习绘画是在初中,那个时候我爸妈找了一位老师教我学画画,希望我能静静心。没想到我画画的时候特别安静,常常一画就是几个小时。虽然当时没有基础,但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画画,加上老师的夸奖和鼓励,我当时就下定了决心,心里暗暗打算,一定要坚持画下去。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人建议我选择专业的美术院校,但我还是选择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因为那是我从小就萌生的心愿。现在回忆起来,这个选择是无比正确的,我一点儿也不后悔。清华的校园综合文化氛围对我生活和艺术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也许就是综合性大学的丰富与包容给予的我收获吧。

 

在进入大学之前,我接受的更多是西方绘画的方法训练,但是我本科的专业却是中国画。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现在想起来,还是好奇心使然,因为我对于任何没有接触和尝试过的艺术领域都感兴趣。虽然国画和西画的理念、方法都完全不同,但恰恰是由于东西方这两种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融合,反而让我在画国画的时候慢慢有了自己的特点,并且越画越好,也越来越有兴趣。

 

现在对于我而言,无论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理念,都是艺术创作和表达自我的过程。这种认识过程的形成,与我曾经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尝试有关。开始读研究生以后,由于研究方向的需要,我又从国画专业转为油画专业,当再次面对和研究油画语言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西画语言也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东西交融后所产生的新变化。我想这也许就是创作的开始,创新的开始吧。因为我不喜欢在同一个领域一直重复,我喜欢探索各种不同的新东西。


于婉莹油画作品《爱琴海之遐思》

于婉莹油画作品《爱琴海之霞光》


好奇心也曾让我产生过去国外留学的想法,但在多次国外体验的经历之后,我渐渐发现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待在国内,我喜欢在清华扎扎实实学东西的氛围,我喜欢与不同学科同学交流产生灵感的碰撞,我喜欢来自不同学科老师对我艺术的理解和鼓励。也正是带着这些情感和收获,我开始构思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清华的美,表达自己身处在清华校园里的感受。


于婉莹清华系列作品之《风筝的夏天》


去年年底,我开始了清华校园系列作品的创作。以前我很少在校园里逛,但是开始这个创作之后,我发现了校园里许多有意思的地方,也对许多曾经熟悉的地方产生了新的体会。在画日晷的那幅画的时候,我第一次发现,上面竟然有这么多大自然留下的痕迹,竟然有这么多斑驳和沧桑的美感。我们每天在清华园中来来往往,也会经常随手拍照,但只有当自己用水性画笔一笔笔去描绘的时候,才会真切地感觉到历史印记的存在。这种用黑白色去描绘校园中的一个个景象的过程,总能让我带着一份怀旧感和好奇感去回想和猜测,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以及其中的故事,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于婉莹清华系列作品之《园子里的长青藤》


在不知不觉中,清华园系列作品已经完成了30余幅。每当我画完一幅画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就像是在欣赏陌生人绘画作品,有时甚至会觉得它们超出了我的预期效果。因为绘画时整个人的身心都会投入在一笔一划之中,所以等到整幅作品完成之时,往往会觉得自己看到了所描绘事物的另一面,也正因如此,我总是对这个系列的作品怀着一份继续创作的热情,这种热情直到现在也从未削减,很可能会延续到未来。我计划在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前将这个系列的作品画到110幅,作为清华110岁生日时的生日礼物。

 

学校给予了我的创作很多支持,老师们的认可,研究生会的「研创梦工厂」对原创作品的支持,都激励着我在今后做更多新的尝试。或许会像贺美英老师所建议那样:画画历史上的清华,用绘画还原老照片。或许会给黑白的作品加一些局部的颜色,或许会用视频记录下创作的点点滴滴……因为我内心的愿望,还是把这座园子里打动我的每个细节,都呈现给每一位喜爱清华园的人。


于婉莹作品《曾经的分享》

 

文字 | 明瑶 吖方 婉婷

编辑 | 明瑶 依娜

责编 | 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