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用的AI测肤出自AI企业和护肤品企业,没用的AI测肤出自卖货企业
其实所谓AI测肤并不是最近几年AI热时才出现的概念。宝洁公司从20年前就开始收集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人脸数据,并从中获取肤质信息。比起护肤品企业的专业程度,和AI企业的强大技术,以美图美妆为代表的“电商导流”AI测肤在技术上并不完善。很多使用者也评价说,这些AI测肤用起来并不精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结果相差很多,参考价值并不高。
同样,这些为了卖货的AI测肤也没能像Haut.AI这类专业AI企业一样,通过学术论文证明的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是在护肤和AI两方面都成绩堪忧。
2、有用的AI测肤重新量化信息,没用的AI测肤告诉你你已经知道的东西
就像去专柜一样,BA如果只告诉你脸上有黑头和出油,你会觉得对方在为了推销说废话。但如果BA把你皮肤状况细分到“真皮层”、“胶原蛋白纤维”、“基底膜”等等一般人不了解的地方,就更容易让人信服。同样,有价值的AI测肤应当是利用简单的方法,让更多人得知类似皮肤衰老情况、紫外线照射这样平时很难获知的信息。
除了能测皮肤衰老状况的PhotoAgeClock以外,露得清母公司和创业企业FitSkin合作的皮肤扫描仪也是一样,通过特殊传感器获取皮肤含水量;包括欧莱雅最近UV指甲贴,则用来获知紫外线这种平时我们很难精准量化的东西。
3、有用的AI测肤服务于B端,没用AI测肤只会为商品导流
同样的道理,其实在护肤这件事上,消费者和研发者之间是存在巨大的认知差异的。有的人可能有过去化妆品专柜测肤质的经历,最终得出来的一系列数据,需要BA讲解才能明白。同样,掌握着AI技术的科技企业和消费者自己是很难通过皮肤状态上数值变化来和护肤产品、手法等等对应起来的,是典型的“有题目,没解法”。如果仅仅导向商品,很难让人不觉得这又是一笔智商税。
其实真正受益于AI测肤并不是消费者,而是护肤产品的研发者。像Haut.AI所提供的就是云端SaaS服务,研发者收集好自己消费者的数据,在SaaS平台中得出计算结果,进而去促进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