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调味品中,哪个是最不可或缺的?相信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但老话说得好,“盐乃百味之祖”。盐是我们生活中打交道最多的调味品,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
然而,国人吃盐存在一个普遍问题——摄入过多,即
高盐饮食
。
众所周知,长期高盐饮食对人体的危害数不胜数。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具体聊聊这个问题~
食盐,看起来不起眼,平平无奇。但是,如果人们长期摄入过多盐分,则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
研究表明,长期高盐饮食会——
这样看来,长期高盐饮食,伤起人来可谓从头伤到脚,实在是害人不浅啊!
在以上提及的高盐饮食的危害中,小编要着重聊聊其中 3个~
1. 跟骨头抢钙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日常摄入过多盐分,会增加体内钠离子的浓度。体内的钠离子和钙离子之间有竞争关系,钠离子增加会加速钙离子的流失。
而随着尿钙排泄的增加,会继而发生骨脱钙,形成
骨质疏松、骨折
等骨骼问题。
同时,长期食用高盐食物,会造成
负钙平衡
,并通过刺激甲状旁腺,使降钙素分泌增加,引起骨质丢失,导致低钙血症。
2. 和肾抢寿命
日常饮食中95%的盐分是由肾脏代谢掉的,摄入盐太多,肾脏的负担会被迫加重。
再加上钠具有亲水性,盐中的钠会导致人体水分不易排出,钠在体内积累,同时易引起水肿,因此加重肾脏的负担。
肾脏长期超负荷运行,会使肾脏受损,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肾功能异常。
3. 胃癌盯上你
食盐渗透压高,过量的高盐食物可以对胃黏膜造成直接的损害,导致胃炎、胃溃疡的发生。如果对胃黏膜组织进行反复刺激不加节制,甚至会诱发癌变。
此外,腌制食物比如腌肉、腌菜、咸肉、火腿等中的高盐,可增加胃黏膜上皮细胞对致癌物亚硝胺的敏感性。
亚硝胺是一类致癌物,具有较明确的诱发胃癌的作用。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觉得自己手里的高盐食物,瞬间不香了?
鉴于高盐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儿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下。
看到这个食盐摄入量,不少人傻眼了,“这么少,吃着能够味吗?”
其实,只要学会科学控盐,就可以做到减盐不减味!大家可以试试以下几个小技巧↓
1. 餐时放盐
炒菜、做汤时先别放盐,等上桌时再撒盐。这样,盐分仅附在菜肴表面,尚未渗入到食物内部,但味蕾会照样感觉到咸味。
如此,就可以在同样的咸度下减少1/2~2/3的用盐量。
2. 巧用调味品提味
调味不一定非要用盐和高盐调味品,巧用其它味道的调味品也会让食物吃起来更够味。
烹调时可多用醋、柠檬汁等酸味调味汁,替代一部分盐和酱油,这样也可以改善食物口感,提高菜肴的鲜香味,促进食欲。
加点干辣椒、花椒、八角、桂皮、胡椒等香辛料炝锅,再适量放些鲜味调味品,可以使比较淡的菜肴变得更好吃一些。
在饭菜表面上撒一点芝麻、花生碎,或淋一点蒜泥、芥末汁等,吃起来也会更可口。
3. 选用本身有味道的菜
多选择本身有味道的菜,如洋葱、番茄、青椒、胡萝卜等,用食物本身的味道来提升菜的口感。
另外,也可以用油爆香葱、姜、蒜等,以增加食物的可口性。
4. 烧鱼做肉时不放盐
有些人喜欢烧鱼和做肉时多放盐,然后用白糖调味提香,接着再加盐加酱。其实,鱼和肉本身就含有无机盐,烹饪时尽量不放盐为佳。
5. 少用高盐调味品
调味品和调味酱中含有一定的钠盐,因此应在控制总摄盐量的前提下少量添加,不宜过多。
建议炒菜时最好尝一下味道,确认太淡再加料,每一次都只加一点点,边尝边加。
说到高盐调味品,其实生活中很多食物都暗藏着不少“隐形盐”,大家平日里可要多加警惕!
常见食物中,含“隐形盐”的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调味品
比如豆瓣酱、酱油、椒盐、虾酱、鱼露、腐乳、辣椒酱、味精、鸡精等。
点心食品
含盐饼干、苏打饼干、薄饼、膨化食品等。
加工肉
包括任何熏制、加工、泡制的肉制品,比如牛肉干、猪肉脯、肉松、腊肉、腊鱼、火腿、午餐肉、腊肠、火腿肠、鱿鱼丝等。
腌制蔬菜
比如榨菜、大头菜、梅干菜、萝卜干、泡菜、橄榄、酸笋、酸菜等。
其它食物
还有一些看似健康,实则含钠量超标的食物,比如某些早餐麦片、早餐谷类脆片等。
此外,凉面也属于隐性含盐的食物。市面上不少凉面,几乎都添加小苏打来增加弹性。小苏打就含很多钠,加上拌面用的芝麻酱,本身含钠也很高。
对于这些不起眼的高盐食物,大家能不吃尽量不吃,实在想吃的话也要管住嘴,做到浅尝辄止。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
动动脑,不会老!
一起来看图猜成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