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R笔记本
有态度有温度的HR专业学习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分享丨《浪子的进步》:从奇装异服的服装设计走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2024中国旅游经济版图:全国31省份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刘杏林:我们为什么需要舞美博物馆 ·  昨天  
江西宣传  ·  因为这几句诗,这位冠军来江西了! ·  3 天前  
江西宣传  ·  因为这几句诗,这位冠军来江西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HR笔记本

干货:如何快速做好年中复盘?

HR笔记本  · 公众号  ·  · 2024-07-03 08:07

正文

文/茉莉   来源:笔记侠 ID:Notesman



复盘四步骤

  • 回顾目标: 当初的目的或期望的结果是什么;
  • 评估结果: 对照原来设定的目标找出这个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 分析原因: 事情做成功的关键原因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 总结经验: 包括体会、体验、反思、规律,还包括行动计划,需要实施哪些新举措,需要继续哪些措施,需要叫停哪些项目。

复盘八个具体项
  • 回顾目标
  • 结果对比
  • 叙述过程
  • 自我剖析
  • 众人设问
  • 总结规律
  • 案例佐证
  • 复盘归档

当然这是最完善的步骤,在具体复盘时,并不需要严格按照这个步骤进行,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应用。以下针对每个步骤,将做详细说明。


1
回顾目标
复盘开始的第一步,就是回顾复盘事件的目标。 这让参与复盘的人心中有数,自己要讨论什么,如何评判。

将手段当作目标或者是替代目标,是我们常见的错误。回顾目标的时候,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技巧可以注意加以利用, 那就是将目标清晰明确地在某一个地方写出来 ,可以写在白板上,可以投影在屏幕上,以防止参与复盘的人员中途偏离目标。


2
结果对比
目标是希望达成的,结果是实际做到的,将二者进行对比, 找到实际结果和希望目标之间的差别。






结果与目标的对比,有五种可能产生的情况:

1、结果和目标一致,完成情况达到了所设定的目标;
2、结果超越目标,完成情况比设定的目标还好;
3、结果不如目标,完成情况比设定的目标要差;
4、结果中出现了目标中没有的项目,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新添加进来的;
5、目标中有的项目,但是结果中却没有该项目的完成情况,结果为 0。这也可以视为结果不如目标,但是这种结果与目标的差距是根本没有行动,与那种行动了却没有达到期望值还不一样,所以单列。



结果对比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差距,而是为了发现问题。 重点不是关注差距有多大,而是要在出现差距的地方。试着去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友情提示:结果对比也该像“回顾目标”那样展现出来,让复盘参与人员随时随意可见。


3
叙述过程
过程叙述的目的是让所有复盘参与人员都知道事件的过程 ,了解做的事,知道细节,拥有共同的共享知识。这样大家才有共同讨论的基础,不要浪费时间在信息层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推荐“照本宣科”的方法。“照本宣科”的关键,除了要照着本子说,还在于要有一个“本”。在复盘之前,自己对做事的过程用文字形式进行成立,就可以形成复盘中要照着宣讲的“本”了。


4
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就是自己对做过的事情进行反思和分析,看看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成绩,并试着去找出原因,发现规律。自我剖析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它能让你自己先给自己打个预防针,这样后面别人给你扎针的时候,你就有了准备,也能够对比。

自我剖析的时候,要客观,要能够对自己不留情面。

进行这一步的时候,根据“结果对比”部分的结果,进行进一步思考,以期明确在结果中,有多少是自己努力带来的,有多少是外在环境造成的。区分自己努力还是外在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可控性概念来进行。

我们将事情完成的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阶段划分,这个逻辑可以是时间节点。 在阶段和可控性之间,形成了一个可供大家借鉴的表格:
  • 可控的: 是否尽量做到了最好?是否至少不低于计划的目标?
  • 半可控的: 是否自己可掌控的部分做好了?是否为别人完成的部分留出了空间?是否为别人完成工作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
  • 不可控的: 是否提前跟别人沟通?有没有督促?有没有随时了解事情进展?是否可能部分参与支持?

经过这样的自我剖析,我们对两个方面有基本认识:
  • 自己没有尽力的事情是哪些?
  • 不可控的事情或者不可控部分中,自己出过力的地方是什么?无法着力的是什么?


5
众人设问
众人设问可以让复盘突破事件本身的局限,突破个人见识的局限。设问的内容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到。设问要多探索可能性,考察每一种可能性的条件,以及其边界。 当这些被探讨清楚了以后,问题基本上就一清二楚了。


6
总结规律
总结规律是复盘最重要的内容,上面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得出一般性的规律,形成符合真相的认识。总结规律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好的检验当然是时间,但是,一旦进入到实践阶段,则说明复盘工作已经结束,它依旧不是复盘当时就能确定的。

复盘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 必须在复盘的当时做出判断,一般来说可以 通过 4 原则来评判:

① 复盘结论的落脚点是否在偶发性的因素上?
当复盘的结论落脚在偶发性因素上,那一定是错误的。如果复盘没有进入到逻辑层面,没有经受住逻辑的验证,则这样的复盘结论,一定是不可信的。

② 复盘结论是指向人还是指向事?
复盘的结论如果是指向人,则很可能说明复盘没有真正到位。因为复盘得出的是规律性的认识,而人是具体的,各不相同。

指向事,则复盘到规律的可能性更高。当然,这里的“事”不仅仅是指某件具体的事,而是人之外的事物。不要随意外部归因,比如“如果出租车司机都开这么慢,那我以后都会迟到”等等,这会将事件引导到阴谋论上。

复盘的结论不是指向人,而是从事物的本质去理解分析,这是验证复盘结论是否可靠的标准之一。

③ 复盘结论的得出,是否有过3次以上连续的 why 或者 why not 的追问?
复盘得出的结论,至少应该有过三次以上的连续的 why 或者 why not 的询问。如果次数不够,也很可能意味着复盘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

探寻问题背后的问题,找出答案之后的答案,这就是追问的目的。

④ 是否是经过交叉验证得出的结论?
“孤证不能定案”是法律上的术语,用来比喻复盘得出的结论通过其他事情交叉验证,也可以为结论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7
案例佐证
除了从因果关系上去验证规律外,为了验证规律的可信度,还应该用其他案例进行佐证。这是从规律的适用性出发的一次实验。案例佐证面临着案例选择则的问题,所选的案例应该是同类型的、同行业的,不能选取跟所复盘的事件无关的案例。


8
复盘归档
经受了上述七步的复盘得出的结论,应该来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个时候,它们就是得到了认可和值得传播的观念和规律。 下一步就有必要对复盘进行归档,这其实也是知识管理的一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