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W互联网深度精选
关注最新鲜的互联网行业趋势动态,推荐最有价值的互联网行业深度言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3W互联网深度精选

iPhone 十年,库克终于要向乔布斯下手了

3W互联网深度精选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9-13 21:5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 者丨周路平

来 源 | AI财经社(ID:aicjnews)


蒂姆·库克把 AR(增强现实)作为最大的技术赌注。“我把 AR 看做一个伟大的创意,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有预测称,未来数年,iPhone 在苹果营收中的占比将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将是 AR 业务。而国内的 AR 生态业者正在赶往新生态家园的路上。

iPhone 十周年,苹果将于北京时间周三凌晨1点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如你所道听途说的那样,iPhone 8(我们姑且先这样叫吧)将发布,它可能是这样的:全面屏、双摄像头、OLED 屏幕、无线充电、取消 Home 键、3D 面部识别……


根据最近五六年苹果发布会的惯例,市场传言与最终实际情况都不会有太大出入,深圳华强北的手机壳和保护膜甚至已经开始上市售卖了。


不过,如果只是这些“改良”,苹果将不再是苹果,它将沦为手机第一集团军的“普通一员”。苹果不会甘心,它要做得更多。而它的颠覆和创新在哪?这次,你可能不只从外观、交互这些地方去找寻,还要从iOS11中的新增工具去推测。


没错, AR(增强现实)可能就是新一代 iPhone 的最大赌注。


苹果手机最新系统 iOS 11 将完全支持不久前苹果发布的 AR 开发工具包——ARKit。而 iPhone 8 双摄像头也为 AR 应用的更好呈现做铺垫。


是时候把焦点放在 AR 身上了。“我把 AR 看做一个伟大的创意,就像智能手机一样。”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今年早些时候说。


就像 iPhone 是乔布斯时代的一个标签一样,这次,蒂姆·库克有意让 AR 成为库克时代的标签。他把赌注压在了 AR 上。


长期关注苹果的分析师 Gene Munster 大胆预测:未来数年,iPhone 在苹果营收中的占比将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将是传说中的苹果 AR 眼镜。

/ 01 /


大佬都来了

苹果在 AR 上组建专业团队、收购相关专利和布局或有 7 年之久。


今年 6 月,在美国加州硅谷,苹果终于在其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发布了 ARKit。这是 AR 的基础设施,包含大量 AR 算法,连接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算法以及一整套原生态开发工具包(SDK)。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直接在苹果 iPhone 和 iPad 上开发 AR 游戏、营销、购物、教育、装修等应用。


▲ 当地时间 6 月 5 日,苹果在其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 ARKit。@视觉中国


在几段开发者的测试视频中,可以看出 ARKit 的强大。它能虚拟变身为一段皮尺,人们拿着手机就能测量一幅画的长度;它还能在宜家家具前,叠加一个与实际大小一模一样的虚拟家具,看看搭配效果。


ARKit 最大的优点是能用单个摄像头和手机中现有的陀螺仪加速计,实现效果非常好的 AR 应用。


“我们没有想到苹果的 ARKit 利用普通的单目摄像头,就能实现这么好的 VIO(视觉惯性里程计),这让我大吃一惊。”AR 解决方案企业视+创始人张小军对 AI财经社 说。视+公司在 2015 年推出了首款国产 AR 开发工具 Easy AR SDK。


超体科技 CEO 关文华第一时间拿到了测试包。作为 AR 应用开发者,他对国内外所有的 SDK 做过测试,“我把一个实物放在虚拟空间里,无论手机怎么抖,人怎么转动,物体依然还在那个地方。这秒杀了几乎所有国内 AR SDK 公司。


苹果的 AR 技术来自各路大牛。近 7 年,苹果收购了 8 家以上的 AR 公司。


其中,2015 年,苹果收购了号称“AR 鼻祖”的德国初创公司 Metaio。多位业内人士告诉 AI财经社,收购后,苹果把 Metaio 公司 100 多人的研发团队,从慕尼黑全部搬到了硅谷,这可是一笔不小的代价。苹果这次能做出口碑颇佳的开发包,几乎都归功于 Metaio 团队与其自身的技术积累。


不仅是收购,2016 年,苹果还从 Magic Leap 和 Oculus 挖角。这两家新兴企业是 AR 技术的创新明星。今年初,库克甚至挖来了一位 NASA 技术专家 Jeff Norris。此人曾开创一个任务创新办公室,开发怎么用 AR 和 VR,让技术人员控制航天器和机器人。


不过, 就在苹果发布 ARKit 不到两个月,它的老对手谷歌来了。


8 月底,谷歌也发布了基于单摄像头手机的 AR 开发工具包,名字都与苹果有些神似,叫 ARCore。这次的发布时间也很巧妙,卡在苹果发布会之前。谷歌还称,要在未来几个月中,让 1 亿部安卓手机具备 AR 功能,阻击苹果的意图明显。


但谷歌的这一举动被业界视为“被动追赶”。


谷歌在 AR 上实际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早在 2014 年,谷歌就发布了 AR 开发工具包 Tango。但这个工具包最大的弊端在于,它需要强大的硬件设备才能玩转。现有的手机带动不了,它需要深度传感器和额外的摄像头。Tango 发布后,只有联想和华硕配合,各出过一部AR手机,但销量都不大,也没有多少 AR 应用开发者跟进。


直到苹果发布 ARKit 后,谷歌才幡然醒悟——像苹果一样,赶紧推出能在手机上实现的 AR 应用开发包。


但因为是被动状态,谷歌并没有准备得非常好。张小军在苹果和谷歌的 SDK 出来后分别做了测试。“感觉谷歌的整体效果要比苹果差一些”。


不过,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两家巨头在 AR 技术的储备上并没有太大差距。未来,开发者可以用 ARKit 开发苹果设备上的AR应用,用 ARCore 开发安卓设备上的应用。苹果和谷歌又将在 AR 时代角力。


除了苹果、谷歌、微软和 Facebook 等勃勃野心的国外巨头,国内的 BAT 也“悄然行动”。


百度在今年 7 月发布了 AR SDK 测试版,没有对外过多宣传。不过,测试过的人士透露“百度开发工具包跟苹果和谷歌真的没得比”。阿里巴巴也投资了国外四家 AR 企业,包括美国的 Magic Leap、以色列的 Infinity 和 Lumus 以及瑞士的 WayRay。AI财经社 获悉,腾讯已经有了 AR 工作室,名字都有了,叫 QAR,但产品还没有出来。


除了 BAT,联想、网易和华为也在布局,但多为应用和硬件设备上的投资。 如联想已和迪斯尼达成战略合作,开发了一款由超级 IP 星球大战改编的 AR 游戏,并推出 AR 头显。

/ 02 /


手机还是眼镜?

苹果的聪明之处,是优先在“已有金矿”——其数亿苹果设备用户和两三百万开发者中挖掘 AR 商机。


“苹果战略清晰,先把存量市场 AR 化;往后会推出 AR 眼镜,这个眼镜与手机配套,作为附件存在;再往后,手机会越来越小,最后融入到眼镜里。”亮风台创始人廖春元对 AI财经社 分析说。据悉,苹果很有可能在 2018 年底到 2019 年左右推出 AR 眼镜。


在苹果之前,诸多探路者选择“眼镜”为载体,实现 AR 体验,但路走得很尴尬。


在 2017 年 CES(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上,深圳 AR 眼镜公司 0glass 创始人苏波在偌大的现场中边走边数了一下,参展的智能眼镜公司有 100 多家,只有 37 家发布了产品,12 家能量产。这其中,中国智能眼镜公司不超过 20 家,8 家发布了产品,3 家能量产。


很显然,市场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尤其以眼镜为载体的 AR 产品,“相当于我们手机的大哥大时代”。


“AR 现在最好的载体不是智能眼镜。”苏波说,“AR 眼镜的开模,简简单单五六十万元就没了。要是到富士康去开模,100 多万元轻轻松松就没了,而眼镜本身还没成熟。”


与此同时,要想引爆消费级市场,依赖两个条件——巨大的保有量和让消费者产生粘性。“眼镜尴尬的是,现阶段,在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后,就被束之高阁了。”苏波分析说。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AR 眼镜还仅仅是一个酷炫的玩具,无论续航、佩戴体验度、能实现的功能等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连老大哥谷歌的眼镜都碰壁了。


2012 年,谷歌发布谷歌眼镜,令发烧友和极客欢呼不已。《人民日报》记者后来甚至戴着它参加了总理记者招待会。但它却在 2015 年停产了。原因是产品本身不成熟、高达 1500 美元的售价和市场定位上的失败。尤其是谷歌眼镜既想做 C 端的消费级市场,又想做 B 端的工业市场,结果哪个市场都不买账。


▲ 2014 年,记者佩戴“采访神器”谷歌眼镜参加两会。@视觉中国


同样,微软研发的 AR 眼镜 HoloLens,售价高达 2.3 万人民币,尽管它被业内认为是现有 AR 技术的集大成者,但也没能推广开。


沉寂了两年后,2017 年,谷歌眼镜重新发布了企业版,这次把精力放在了工业和医疗行业,不再是普通消费者。确实,在一些操作繁琐、安全性要求高的行业市场,头戴式 AR 设备能带来诸多便利。


苏波做的 AR 眼镜也几乎都卖给了大企业,像国家电网、西门子、华为和富士康。但即便如此,第一代眼镜的总出货量只有 500 台。 很明显,大厂商对 AR 也停留在尝试阶段。


现在,AR 的探路者们把目光转向了手机。 “我希望我的应用未来是长在 AR 眼镜上的,但我不可能等到 AR 眼镜成熟才创业,所以,我现在选择从手机端开始。”AR 创业公司我的天科技创始人陈德辉说,“但手机只是过渡性载体。未来 AR 将与眼镜结合。不过,当下手机是最好的 AR 载体”。


这种认知几乎在 AR 圈子里达成共识。 “就像 PC 是为互联网而生的设备,手机为移动互联网而生,人们把下一代 AR 寄托在了智能眼镜上。”AR 门户网站 ARinChina 创始人张明军说,“虽然手机确实是当下搭载 AR 的不二之选。”


探路者选择手机,也得益于手机性能这两年的大幅提升。AR 对硬件资源要求很高。2015 年创业时,陈德辉检测了近百款手机。“痛哭流涕啊,很多手机都没有陀螺仪(一种传感器)”。现在,则是另外一种景象。


苹果的 A9、A10 处理器和高通的骁龙 830、835 处理器,都可以流畅地运行 AR。摄像头传感技术的突破,让深度信息的获取能力越来越强大。不出意外,iPhone 8 将搭载双摄像头,其中一个镜头具备 3D 感测和激光模块。千元之上的手机也都配备了陀螺仪、加速计和罗盘,这些是 AR 应用最基础的硬件设备。


当 AR 大潮到来之时,手机厂商都会进一步改进产品,在 AR 上有所行动。


苏波预测,在 2020 年前,AR 的最好载体是手机;之后,B 端市场慢慢变成智能眼镜;到了 2025 年,在消费级市场,眼镜可能会取代手机。

/ 03 /


闻风而至

在 ARKit 和 ARCore 发布之后,每天都有人在张明军创办的 ARinChina 开发者社区里发布 Demo(演示),涵盖各类 AR 创意应用。


在这次市场急剧上升前,张明军也经历 2016 年前后的 AR 投资热潮。当时,视+宣布获得汽车之家领投的近亿元 A+ 轮融资;做视觉模组的耐德佳获得数千万元融资;AR 眼镜公司 0glass 也宣布获得三一重工领投的数千万元融资。


伴随着融资的加速,各种 AR 沙龙峰会也接踵而至。“2016 年,我参与组织的 AR 峰会和沙龙接近 50 场,平均每周一场。”张明军说。海口、重庆、西安等各地产业新区,都在乘风而上,都想在这个风口上闹点啥。“结果,办会和卖 AR 设备的公司倒是赚了一点,就是这点作用。”张明军苦笑一番。


不过,苹果和谷歌的发力,或许真的搅动了市场。ARKit 和 ARCore 的推出,意味着 AR 在 C 端开始实质落地,AR 应用将从之前的萌芽状态快速发展,那些前期有技术积累的企业,将迅速拥有一片蓝海。


“客户开始主动打电话,带着需求找上门。”AR 企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我的天科技陈德辉说。目前市场的热情已超出他的预期,一些客户已有明确想法,例如会让他们提供一个方案,用支付宝 AR,扫一扫瓶子上的 LOGO 或瓶身包装,就能呈现一个酷炫的 AR 效果,并可进行交互。而在 2015 年初入行业时,陈德辉需要一遍遍向用户解释 AR 是什么,应该怎么玩。


▲ 支付宝 AR 实景红包。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签科技 CEO 苏砚透露,她们今年的业务量将是去年的 3-5 倍左右。小签科技主做 AR 导览、AR 文创和 AR 体验馆。“现在,不管是博物馆还是景区,都在找我们寻求解决方案”。在她看来,AR 会越来越走向垂直行业,只有集中在某个点去深度挖掘特定场景下的 AR 应用,才有可能跑出来。


“今年到明年会有一堆不同领域的应用嵌入 AR 功能。”廖春元预测。


除了直接受益的 AR 应用企业,这条价值链的其他环节也在迅速寻找新定位。


作为行业资讯网站,ARinChina 的变现方式主要是开发者培训和产品交易平台。平台去年的付费用户是四五百名,而从苹果发布 ARKit 后,“用户关于 ARKit 的咨询至少涨了 5 到 10 倍”。


今年 8 月,AR 企业“亮风台”宣布完成了近亿元的 B 轮融资。它研发的 HiAR 技术基础平台,包含了开发工具包、云端平台、管理后台。它也开发了智能眼镜 HiAR Glasses。“巨头在做大生态,我们做的是大生态里面的小生态。”廖春元说。虽然苹果和谷歌发布的开发工具包不可避免地冲击了亮风台的业务,但廖春元认为,合作大于竞争。


“苹果有非常强大的市场教育能力。” 张小军说,视+因为也做 AR 工具开发包而受到影响,但他依然对巨头的进入感到欣喜。行业人士分析认为,苹果的 ARKit 仍有大量技术未解决,甚至只占到目前技术链条的不到 20%,基础技术公司仍有创新和服务的空间。


正如这次苹果发布会邀请函上的宣传语:“我们,家里见(let's meet at our place)”,而闻风而至的 AR 从业者目前正在迅速赶往新生态家园的路上,let's meet at our AR place。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3W 立场」


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勾搭:xiaomin_0304

请务必注明「姓名+公司+合作需求」


长按二维码,关注 3W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